商标法的理论基础

商标法的理论基础

邓宏光,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在大量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尤其是欧盟和美国的相关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以商标显著性为基点,从商标显著性的一般原理、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注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保护三个方面分进行论述,并以从商标显著性谈我国商标法的完善作为结束语,线索清晰,逻辑较为严谨。

书籍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研究内容

一、商标显著性的一般原理

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注册

三、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保护lo

第二章商标显著性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商标显著性的界定

一、商标显著性的学理界定

二、商标显著性的法条表述

三、商标显著性的符号学分析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的分类

一、固有的显著性与获得的显著性

二、事实上的显著性与法律上的显著性

第三节商标显著性在商标法中的地位

一、商标显著性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

二、商标显著性核心地位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注册

第一节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的取得

一、商标权从使用取得向注册取得转变的必然性

二、商标显著性在商标注册条件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的判断

一、商标显著性的一般判断方法

二、传统商标的显著性之判断

三、立体商标和颜色商标的显著性之判断

四、第二含义商标的界定

第四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保护之一:一般理论

第一节商标权保护的范围和理念l

一、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二、我国商标保护理念应从保护商标标识转变为保护商标显著性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侵权

一、注册型商标侵权与使用型商标侵权

二、商标直接侵权与商标间接侵权

三、商标直接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J

第五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保护之二:防止商标混淆的可能性

第一节商标混淆可能性的解读

第二节商标混淆可能性的类型

一、混淆时机的前后延伸

二、售后混淆

三、初始兴趣混淆

第三节判断商标混淆可能性的相关因素

一、商标的显著性

二、商标标识、商品服务的近似程度

三、相关公众的经验水平和注意力程度

四、实际混淆的证据

五、行为人的主观意图

第六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保护之三:防止商标淡化

第一节我国《商标法》尚未承认反商标淡化

第二节美国和欧盟商标反淡化的立法与实践

一、美国商标反淡化的立法与实践

二、欧盟商标反淡化的立法与实践

第三节美国和欧盟商标反淡化法对我国的启示

第七章从商标显著性谈我国商标法的完善

第一节商标显著性与我国商标立法宗旨的完善

一、删除“加强商标管理”之规定

二、将“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第一立法宗旨

三、将“保护商标专用权”改为“保护商标权人利益”

四、增加“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与我国商标注册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商标显著性与我国商标侵权救济的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商标显著性的专著,作者在大量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尤其是欧盟和美国的相关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以商标显著性为基点,从商标显著性的一般原理、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注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保护三个方面分进行论述,明确提出(1)我国《商标法》立法宗旨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将第1条修改为“为保护消费者和商标权人的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2)重构我国商标权取得模式,完善我国商标注册申请实质条件。(3)我国应当采纳商标混淆理论,规定商标反淡化条款。  商标显著性是商标法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特定标识能否成为商标的关键,也是商标注册条件的重点,更是商标保护的主要对象。商标显著性不仅贯穿着商标法各项具体制度,也与商标法立法宗旨息息相关,是商标法的灵魂和核心。我国商标法律制度没有充分体现商标显著性在商标法中的核心地位,甚至直接与一商标显著性理论相抵牾,有必要以商标显著性为视角审视我国商标法律制度。本书以商标显著性为基点,从商标显著性的一般原理、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注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保护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最后从商标显著性的角度剖析我国商标法的完善。  一、商标显著性的一般原理  商标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是经营者用于标识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并借以区别不同经营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标志。商标所具有的标识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并区别不同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之属性,就是商标显著性。商标显著性在学界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在国际公约或地区性条约以及各国的规定上也不完全相同,但其本质含义是相同的。  根据不同的标准,商标显著性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商标显著性的获得方式为标准,可将商标显著性分为固有的显著性和获得的显著性。理论上将标识本身所具有的显著性称为固有的显著性,将通过使用获得的显著性称为获得的显著性。以是否考虑竞争政策为标准,可将显著性划分为事实上的显著性与法律上的显著性。以消费者为评判标准,看特定标识是否具有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并区别不同经营者的属性,为事实上的显著性;以竞争者为视角,看特定的标志是否有必要保留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供所有的经营者免费使用,以确保公平竞争,这种竞争政策上考量的显著性为法律上的显著性。这两种分类都与市场竞争有紧密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商标是否可以注册,是否应当受到保护。  商标显著性贯穿了商标权的产生、保护和消亡整个过程,它在商标法中居于核心地位。一个标志只有具有了商标显著性才可能成为商标,只有保护了商标的显著性,才可能确保商标指示商品来源和区别不同经营者之信息的真实性,从而防止消费者混淆、误导或欺诈,并鼓励商标权人保持商品质量的稳定以及积极地投资开发和维护商标形象。保护商标的显著性,既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维护了经营者的权益,还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有助于商标法立法目的之实现。  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注册  注册是取得商标权的主流模式,申请商标注册需要满足一系列实质条件。建议我国采取《欧共体商标条例》的立法模式,以驳回商标注册的理由这种方式来界定商标的实质条件,并以商标涉及公共利益还是个人利益为标准,将驳回申请的理由分为驳回申请的绝对理由和驳回申请的相对理由。驳回申请的绝对理由包括不符合法定构成要素、不具有显著性、违背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驳回申请的相对理由主要是侵害他人在先权利。由于标识功能和区别功能是商标的本质功能,商标显著性自然居于商标注册实质要件的核心地位,其他实质要件与该要件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在对商标的显著性进行审查时,应当对事实上的显著性和法律上的显著性进行审查,即首先应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否具有标识和区别功能,再从竞争政策的角度分析该商标对竞争者的影响。一般来说,臆造商标、任意商标和暗示性商标具有固有的显著性,可以直接获准注册,描述性商标则需要通过使用获得第二含义后才能获准注册。本书对传统商标和立体商标及颜色商标等新型商标的显著性判断作了分析,尤其是对地名商标、标语商标、描述性商标等作了较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应规定的建议。  三、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救济  商标显著性是商标保护的理论基础,侵害商标权实际上就是对商标标识功能和区别功能的侵害。从侵权行为与侵害商标显著性的密切关系来看,可将商标侵权行为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以商标权的侵害途径为标准,商标侵权行为可分为注册型商标侵权和使用型商标侵权两种。注册型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权人同意且无正当理由将可能对商标权人商标构成混淆或淡化的商标进行注册的行为。使用型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权人同意且无正当理由在商业上使用他人商标或近似商标,将导致产生混淆的可能性或淡化的可能而侵害他人商标权。对于注册型商标侵权,商标权人可以通过商标注册程序获得救济;对使用型商标侵权行为,商标权人可以通过商标侵权诉讼获得救济。  侵害商标显著性的方式有两种:商标混淆和商标淡化。商标混淆,是指在后商标使用人的商标与在先商标相同或近似,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以至于消费者可能发生混淆,以为在后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是在先商标权人提供的。商标淡化是指减少或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的行为,而不论驰名商标所有人与其他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也不论是否存在混淆、误导和欺骗的可能性。商标法禁止商标混淆,是“保护思想而不是表达”,强调的是商标的区别显著性。商标混淆包括销售混淆、售后混淆和初始兴趣混淆(售前混淆)三种类型。防止商标淡化,是“保护表达而不是思想”,强调的是商标的来源显著性。美国和欧盟都规定了反淡化条款,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积累了认定商标淡化的丰富经验。我国《商标法》尚未规定反淡化条款,将来规定反淡化条款时,可以借鉴美国和欧盟成功的经验。【作者简介】  邓宏光,男,湖南宜章人,1977年10月出生,副教授,法学博士。2002年硕士毕业后至今在西南政法大学学民商法学院任教,200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和民法。曾在《现代法学》、((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参译专著教材近十部,代表作有《限制性损害赔偿制度初探》、《论商标法的价值定位》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商标法的理论基础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3687662
如需购买下载《商标法的理论基础》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商标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律出版社于2008.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3.01 的主题关于 商标法-法的理论-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