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感应

心灵感应

陈颂声,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集诗歌、散谈、书艺及随笔等融为一体的个人文集。分四辑:新路诗语、随俗三谈、文坛漫笔和书艺侧议。集中反映了作者人生的感悟,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情况。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辑心路诗语

第一节短章

寄远方友人

从琼州抵肇庆

文明礼貌月小唱

双鱼滂浪砚铭

中国女排群英谱

书法理论研讨会闭幕喜赋

周末即事

珠海市农科所小咏

书赠中山大学中文刊授学员

贺沿海十四城市书法联展来澳门展出

名泉

秋日神游七星岩

程远教授六十华诞志贺

夜半挥毫

澳门南湾戊寅冬夜

越野赛跑观感

读画

满腹云霞

小路曲

生平小结

健康宝典

第二节小曲

园丁俯唱

丹霞山组曲

喜临门

学友聚会纪事

香岛校友羊城桂园相聚有感

希望重燃

广州唱情

深圳石岩湖温泉纪游

共扶犁

乐同游

笔砚圆舞曲

天河夜幕话友情

拣最晶莹一颗

G告知B将别C离川人大坞感赋

龙关抒怀

题L与K联手合作《游山四十归来图》

望月词

砚边曲

贺香岛中学金禧校庆

贺澳门回归并和池田大作

琶洲聚旧

把那记忆留住

戏赠属牛老编辑

贺友人乔迁

第三节漫唱

歌声

冬天里的小故事

哀悼周总理

中年人之歌

如果

神话新编

写在毕业生的纪念册上

请容许我

送别鸥外鸥

平淡的游历

续航记

雨叹调

假日湾仔海边读童话

香港金钟太古广场漫步

庄士顿地铁站素描

摇呀摇

星月为伴

夏行春令

生机

等待另释

想的方程式

留言簿

童话世界

梦境

飓风高莲奔袭澳门速记

对历史别苛求

过去式的小夜曲

追梦

最珍贵的

幸福和辛苦

说山

猎人赞

谁说白云无根

回忆

月元旦伴云阁

竹笛难觅宋皇台

曾经以为

俏皮的虚幻

双桥春早

忙中乐

澳门松山念旧

澳门有座不为人知的塑像

世界如何评说

澳门白鸽巢故事

望海

寄情寸金桥

环望咏叹调

搁在空中的纪念

梦,醉了

寓言中的断代史

中秋节前

谁人笑对今夜月

感觉

风筝的传说

港澳码头探微

感触

沉寂释义

遥赠

执著

心扉

重读鸥外鸥诗稿

社会生态学编余记略

澳门黑沙海滩

第二辑随拾散谈

中山大学怀士堂

话说昌兴街

“芦荻居”访陈芦荻

羊城公交车一瞥

高处立意具体论析评介今年高考两篇好文章

序谭沃森《趣谈端砚》

我喜爱这新笛读高崇志《春之气息》

一篇刻划女工形象的佳作析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反映旧社会兵役问题的力作析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雷雨》主题及人物谈

从鲁迅的自我批评谈起

解读鲁迅一首《无题》

他们在成名之前

郁达夫稿债一笔

读书买书和卖书郁达夫轶事

华嘉的创作及歌谣收集掠影

站在关闸说回归

诗的真实记录抗日战争时期的“晨呼队”

序《邬祥光回忆录》

镜海情思怀念叶蜚声教授在澳门的日子

一位被无意遗漏了的著名诗人序杨步尧《风云诗录》

从诗词读进他的内心世界《深切怀念杨步尧》序

《星月诗踪》前言

《星月诗踪》后记

漫从点滴忆林近

第三辑书艺侧议

中国书法是无声传意的佼佼者

书法艺术形意初探《陈颂声书法作品集》自序

略论鲁迅的书法艺术

临摹漫议

论硬笔书法的刚与柔

论硬笔书法的文化品格

盼书法艺术之花在黑板上盛开

梁锦英和钢笔书法

题《连登名言集锦》

中国书法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世纪之交看未来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成立十五周年

第四辑文坛漫笔

有关郭沫若和鲁迅几个问题的辨析

鲁迅与广东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评价

鲁迅和创造社

秋风秋雨中的创造社

论《文艺生活》与华南的新文学运动

兼谈其对海外的影响

论胡晓风诗词的文化意蕴

广州的诗场社及其《诗场》

中国诗坛社与华南的新诗歌运动

论中国诗坛社及其《中国诗坛》

《中国诗坛》学术座谈会记略

《中国诗坛社成员访问记要》序言

《(中国诗坛)总目录》的几点说明

《中国诗坛》岭东刊访寻录

后记

前言

不说不知道,说了笑一笑。三十多年前,中山大学校园曾流行过一句话:“运动劳动防空洞”,言下之意,是堂堂的高等学府,神圣的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已被挤掉了,靠边站了。另外还有一副对联:“柴米油盐水,老婆孩子鸡”,就更生动地活现了校园的乱象。如今,“老中大”回忆前尘,无不哑然失笑。我这本拙作,部分文字就是在这值得回味的情景下写的,所以肯定有水味,鸡味倒未必有。

这本诗歌加散文加论文的集子,起初取名《谈文论艺》,后因觉得太平板,就改为《心灵感应蒲园集》。蒲园,是中山大学西区的别称。我做学生时,宿舍在这里;当教师后,家安在这里;挑水养鸡接送孩子的那段日子,自然是在这里;后来我栖驰于粤港澳三地,大本营也还是在这里。所以,把蒲园冠在书名上,确有不一般的意味。

从初中起,我开始学写诗,慢慢堆积起来,竟写满几个本子。一九六六年六月的一天,我自己亲手把它,连同近二十本日记统统烧掉,火烧地亦是在蒲园一个偏僻的角落。这种冲动,至今仍觉得可笑到莫明其妙。烧去的诗,很多都带着历史的印记,例如上甘岭的枪声,例如长江大桥的雄姿,例如苏联加加林的登天等等,都会拿来入诗。虽然幼稚的习作烧了,而“诗瘾”却未随火而逝。几年之后,冷静下来,重又捉笔摆弄。但自此以后所写的诗,从取材到视角到表现手法都大不一样。一九九四年出版的《星月诗踪》,就是此期间的作品。内里有一首写于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寄远方友人》,是以诗代信投寄给刚刚远徙贵州苏崇明兄的,因此而逃过一劫,于是就收编在内。《星月诗踪》在澳门出版,刊行范围有限,至今书店已难寻踪,故趁此集子出版,也就把它融化在里面。

我写的散文、随笔,都跟人跟事跟书有关,唯独跟景物似乎无关。岁月沧桑,流年似水,笔底免不了都会留下各种身影,都会记录下诸多好事趣事和怪事。可以写又可以发表的,我抽出部分放入本集子里;刚刚跟我们永别的季羡林大师说得好: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我想,只有洞明世事,进入了化境的人才能讲得如此精辟,值得认真学习。如果别人写书,要我写序,我都乐意。为人作序,得先当读者,能被选上当最早的读者,是莫大的光荣。序无定格,写法多样,有人归纳出所谓借艇割禾法,借题发挥法,孔明借箭法等等,我写序没有什么法,也不会借什么,只是认认真真细读之后,写上几句假话全不讲的实在话,奉上一己之见而已。

至于我写的论文,主要涉及文学和书法两方面。研究现代文学,本来范围很广,路子很宽,而我却侧重于不太为人们注意的角落,未进入史家视线的一群,以及被好些人认为无须深究而其实理应弄明真相的疑案。走这条路,会很孤清,可是很有意思。意想不到的是,刚读完研究生的邓国伟兄,跟我的取向一致,毅然与我同行。在短短的两年间,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收成。就在此时,我突然被派差兼任系的行政工作,并去创办中文刊授中心。当其时,正值“四化”兴邦号角吹响之际,又是千万青年望着大学红墙却不得其门而入之时。于是,时代把一件历史任务交给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于是,中文系全体教师作出了无悔的抉择;于是,我们两人的计划亦宣告暂停。然而,谁会料到,暂停竞又成了长停。昔日英姿俊朗的国伟,去年冬日,亦踏着叶氏曼妙的歌声,潇洒地走进了退休的队列。不过,我相信,陈邓未走完的荒凉小路,日后总会热闹起来的。至于那“没有围墙的大学”,传闻尚未领牌的教育史家,正在考究它的来龙去脉。

从小我亦爱好书法,后来,兴趣越来越浓,而且还开设书法选修课。毛笔之外,我亦对硬笔书法、电脑书法投入极大的热情。对书法艺术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多是为应付研讨会的急就章。有趣的是,我在大学先后开讲十五门课,书法课仅是其中之一,可是却有人笑我重心变了,移情别恋了,不爱鲁迅爱怀素了。这美丽的误会,包含对我在书法方面所付出的肯定,为此,只好硬着头皮拜受了。

二〇〇六年夏日,大学时的老师谭达先先生从澳洲到各地讲学交流,曾在澳门小住十天。他看了我的拙稿,即为它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序言。在他返回澳洲之前一晚,我在梓趣园为他饯行,再送他回到下榻的五丰行。握别时,他嘱我尽快出版。想不到这次握别竞成永别!二〇〇八年三月一日,为研究民闻文学沤心沥血、硕果累累的谭老师,在悉尼蒙主宠召远行去矣,享年八十有三。如今,拙作已交付出版,但先生所赐之序,用与不用,却令我踌躇不已。因为出于鼓励,他的序言密布溢关之辞,若原文照录,我受之有愧;若弃用,又浪费他的一番心血。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予披载,我相信这也是对先生的尊重,而厚爱则永留我心底。

以上烦言点点,权作必要的交待和说明,是为序也。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八日

后记

四年前,澳门写作学会已着我将此书稿交付出版,当时我亦欣然应允。可是由于合集出抑或分册出,一时举棋不定,再加上别的原因,便搁置起来。最近,终于拿定主意,一切就绪,于是就进入出版的程序。这过程,给澳门写作学会增添了不少麻烦,张卓夫、陈业东、叶锦添、甄长松和林旭初诸君,前前后后为此多付了不少辛劳。

澳门写作学会是澳门知名的学术团体,之前在林佐瀚、程祥徽、邓景滨和李观鼎诸君主持下,搞得有声有色,出版会刊,发行丛书,多次举办国际研讨会,为澳门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人叨光,曾在该会担任过监事长,亦出版了诗集《星月诗踪》;今回,又在该会的协助下出版这本集子,实在荣幸之至。

我写的诗,在香港时,常与颜之、乔湘同好交流,在澳门又常与郑炜明、邓景滨和何九盈等同仁切磋,令我获益良多。在携手合作方面,我和国伟老弟的情谊,更是永志难忘,今征得他的同意,特将二人合写的文章也编人书中。我俩做的研究,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是跟香港中文大学卢玮銮教授侠义豪情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为此书不吝劳心劳力的,还有终年埋头笔耕的沙舟兄,以及常常往来于中美之间的麦子兄。

中山大学出版社领导对此书的出版非常支持。钟永源君从策划到审订,从排版到校对,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把图书质量关口。孙新章君和刘翰飞君亦给予莫大帮助,付出不少辛劳。

在此,特向众多同仁好友,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陈颂声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六日于蒲园

内容摘要:

  陈颂声,学者、诗人、书法家,广东省中山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70年代着力搜集、研究华南地区早期的文学社团,文学活动状况,填补了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某片空白;1984年创办中文刊授中心,近20万人报读,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其诗风平淡中蕴含幽雅,自然间赋予韵味。他的书法富有艺术个性,擅长行草和爨宝子,毛笔硬笔兼施,1997年还把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和最新的科技结合起来,首创出电脑书法艺术,这些作品于1999年8月在澳门展出,引起强烈的反应。本书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诗歌,以及对书法艺术问题的一些探讨。  不说不知道,说了笑一笑。三十多年前,中山大学校园曾流行过一句话:“运动劳动防空洞”,言下之意,是堂堂的高等学府,神圣的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已被挤掉了,靠边站了。另外还有一副对联:“柴米油盐水,老婆孩子鸡”,就更生动地活现了校园的乱象。如今,“老中大”回忆前尘,无不哑然失笑。我这本拙作,部分文字就是在这值得回味的情景下写的,所以肯定有水味,鸡味倒未必有。  书中的散文、随笔,都跟人跟事跟书有关,唯独跟景物似乎无关。论文则主要涉及文学和书法两方面。【作者简介】  陈颂声学者、诗人、书法家,广东省中山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山大学校报主编、中文系副主任。70年代着力搜集、研究华南地区早期的文学社团,文学活动状况,填补了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某片空白;1984年创办中文刊授中心,近20万人报读,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1997年首创电脑书法。  1991年以后,栖驰于粤港澳三地,任教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又担任过澳门同善堂中学校长。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大学国文、写作、沈从文研究、古代散文、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国文化艺术史和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与技法等课程。为外国留学生讲授汉字结构与书法艺术。为研究生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文学通论和当代中国文学研究概论。桃李遍于海内外。  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法展,诗歌、论文和书法作品常在各种报刊披载。个人出版著作有《星月诗踪》、《陈颂声书法作品集》和《澳门基本法手书长卷》。合编合著的有《黑板字艺术》、《创造社资料》、《陈毅诗词选注》、《南国诗潮》、《鲁迅论中国现代文学》和《大学语文》等。  现为澳门中国书艺会永远创会会长、中山大学澳门校友会永远会长、香港中文书法教育协会主席、澳门中国画院副院长、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艺术顾问、澳门写作学会顾问、美国中国文化研究院院士、广州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和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心灵感应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6033871
《心灵感应》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中山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心灵感应是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9.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17.2 的主题关于 文学-作品综合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