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的炼成

规划的炼成

温宗勇,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38.0

书籍简介:

北京旧城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是北京的精华所在。新世纪初期的十年,是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最为快速的时期,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而言,这十年也是“拆”与“保”、新与旧反复交锋博弈的时期。本书选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作为研究主题,把研究时间圈定在这特定的十年,研究区域划定为北京旧城,研究节点是八个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规划》(含《研究》或《名录》)以及一个个特定而典型的事件,用时间将节点加以串联,通过归纳、分析、演绎、访谈等方法,如实反映政府、专家和公众随时间进程,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用的演进与变化,从而探索挖掘名城保护的机制问题及解决之道。 城市规划是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实施、监督,将城市规划方案变为现实,从而塑造城市空间、形成城市景观。面对城市景观的演变及日益趋同现象,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思考并探索维护城市空间特色和个性是本论文的基本出发点。本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杭州为案例,结合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杭州城市景观演变的研究,探索景观规划理论在杭州的实践与应用,从而为中国城市避免城市文化趋同现象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论文突破以往就景观论景观,就文化谈文化的研究局限,创造性地将景观特色的美学价值、城市规划管理中政府行为理论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纳入研究视角,并从城市历史发展纵向脉络上深入探讨城市景观特色的演变,以期从实践角度而非仅止于规划设计理念思想角度寻求解决城市景观趋同乃至城市文化形象趋同问题的有效途径。

书籍目录:

导论第1章 新世纪在叩门1.1 从一版有争议的“控规”谈起1.1.1 编制与批复1.1.2 西方名城保护的经验1.2 争议的背后1.2.1 发展优先,要不破不立,对旧城动“大手术”1.2.2 保护优先,要有机更新,渐进式、微循环发展1.3 控规实施1.3.1 胡同变身大马路1.3.2 四合院长成大高楼第2章 世纪初的曙光2.1 《25片保护规划》2.1.1 规划的由来2.1.2 同一战场.两场战役2.2 《名城保护规划》2.2.1 规划的源起2.2.2 规划编制过程2.2.3 体系初成2.2.4 承前启后之作2.3 《皇城保护规划》2.3.1 聚焦皇城保护2.3.2 超出皇城的影响2.4 《第二批保护规划》2.4.1 规划的过程2.4.2 规划的重点2.4.3 规划的意义2.5 观点与实施的演进2.5.1 专家的保护观点2.5.2 保护区的试点与实施第3章 历史转折——开始研究“大北京”3.1 “总规”的演变3.1.1 关于“梁陈方案”3.1.2 “梁陈方案”评述3.1.3 历次“总规”思路3.2 北上的南风3.2.1 “概念规划”3.2.2 《战略研究》3.3 战略的研究3.3.1 重新认识旧城3.3.2 寻找问题根源3.3.3 提出保护策略3.4 历史的转折第4章 “新总规”破茧而出4.1 顺势而为4.1.1 面临形势4.1.2 组织方式4.1.3 指导思想4.1.4 核心内容4.2 顺理成章4.2.1 梳理问题4.2.2 明确原则4.2.3 旧城整体保护4.2.4 旧城的保护和复兴4.2.5 完善保护体系4.2.6 提出机制保障4.3 “硬币的另一面”4.3.1 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同步4.3.2 旧城危改与保护的差异4.4 规划的作用4.4.1 回归“梁陈方案”精神4.4.2 统筹兼顾旧城“保护”与“发展”4.4.3 注重多方沟通与协调4.4.4 专家作用显著增强4.4.5 重视公众的参与和评价第5章 “新控规”时代5.1 时代在变5.1.1 大环境在变5.1.2 新控规方法5.1.3 超越控规5.2 用减法的“旧城规划”5.2.1 找问题5.2.2 减人口5.2.3 减高度5.2.4 减规模5.2.5 减道路5.2.6 完善基础设施5.3 旧城的“减压”5.3.1 规模的“减压”5.3.2 高度的“减压”5.3.3 道路的“减压”5.4 旧城规划任重道远5.4.1 疏散人口任重道远5.4.2 胡同、四合院保护任重道远5.5 规划实施和公众关注的进步5.5.1 推行“修缮、改善、疏散”的新理念5.5.2 烟袋斜街:尝试“市政基础设施先行,居民自我更新”5.5.3 大栅栏更新计划:基于“城市软性生长的有机更新模式”5.5.4 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第6章 名城保护“俱乐部”新成员6.1 保存城市记忆和多样性6.1.1 国际经验6.1.2 国内做法6.2 保护建筑的“小字辈”6.2.1 名录普查6.2.2 典型案例6.3 烟囱不再冒烟之后6.3.1 国外改造实例6.3.2 迈入保护门槛6.3.3 保护前景不明6.3.4 市场成功运作(案例)第7章 不是结论的结论7.1 规划思想的演变7.1.1 危改阶段(1999年)7.1.2 保护萌芽阶段(2000~2003年)7.1.3 历史转折阶段(2003~2005年)7.1.4 保护深化阶段(2005~2006年)7.1.5 保护拓展阶段(2007~2009年)7.2 规划状态的改观7.2.1 从精英规划到大众规划7.2.2 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7.2.3 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7.2.4 从单兵作战到联手合作7.2.5 从方法单一到不拘一格7.2.6 从单纯保护到保护多元7.3 名城保护体系框架的构建7.3.1 名城保护面临挑战7.3.2 名城保护战略新思路7.3.3 名城保护体系7.3.4 名城保护法治化进程7.3.5 名城保护实施框架构想第8章 余论旧城意象8.1 破解“千城一面”8.1.1 “天人合一、巧夺天工”的传统城镇8.1.2 如何理解“现代化”8.1.3 “千城一面”和“一城千面”的本质8.1.4 从“人定胜天”回归“天人合一”8.2 如何缝补旧城破碎的肌理8.3 人文地理学家的视野8.3.1 关于北京旧城历史意象的几点想法8.3.2 强化北京旧城意象:传统文化基因表达和地域文化空间体现8.3.3 城市发展中的“变”与“不变”8.3.4 我的北京旧城意象8.3.5 城市意象背后的意义8.3.6 北京旧城改造中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8.3.7 旧城与名城关系及其保护8.3.8 关于北京城市意象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规划的炼成:传统与现代在博弈中平衡》选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作为研究主题,把研究时间圈定在这特定的十年,研究区域划定为北京旧城,研究节点是八个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规划》(含《研究》或《名录》)以及一个个特定而典型的事件,用时间将节点加以串联,通过归纳、分析、演绎、访谈等方法,如实反映政府、专家和公众随时间进程,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用的演进与变化,从而探索挖掘名城保护的机制问题及解决之道。城市规划是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实施、监督,将城市规划方案变为现实,从而塑造城市空间、形成城市景观。面对城市景观的演变及日益趋同现象,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思考并探索维护城市空间特色和个性是本论文的基本出发点。新世纪初十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十年,在这个历史阶段,北京的名城保护工作在“保护”与“发展”的力量制衡中开展,经历了大规模危改、保护萌芽、保护转折、保护深化和拓展等演进过程。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规划的炼成:传统与现代在博弈中平衡》对这一时期作者参与过的北京名城保护规划实践进行梳理:从《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到《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的编制,从《北京城市空间战略发展研究》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和《北京市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的修编。《文化城市研究论丛·规划的炼成:传统与现代在博弈中平衡》内容既是时代的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既见证了北京名城保护规划工作的推进,同时也总结了北京名城保护规划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简介】温宗勇,国家注册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199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体规划处处长,详细规划处处长,规划委副总规划师,2008年至今,任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人文地理》常务副总编,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客座教授。曾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和组织编制工作,主持或参与编制各项规划百余项,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辑出版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系列丛书》、《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等多种专业书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规划的炼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文化城市研究论丛
9787112173488
如需购买下载《规划的炼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规划的炼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4.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984.21 的主题关于 城市规划-研究-北京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