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风云

后三国风云

赵王, 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对南北朝时东魏、西魏、梁(北周、北齐、陈)三国对立时期历史的评传史,描绘了多个重大战争场面,重点刻画了高氏、宇文、萧梁、陈氏等四大皇族的人物形象,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隋唐帝国崛起的成因。

书籍目录:

序盛世前夜的历史密码

引言

一最恐怖的屠杀河阴之难

二鲜卑人的千古明君魏孝文帝

三牝鸡司晨荒淫无度的胡太后

四最豪华的阵容六镇之兵

五风雨飘摇北魏王朝的末日

六酷甚董卓暴虐无比尔朱荣

七无力回天元子攸的痛苦挣扎

八千军万马避白袍千古一将陈庆之

九南北对决昙花一瞬间

十三千甲士定关中武川军团的前世今生

十一血溅宫廷尔朱荣的灭亡

十二比王允多走了几步元子攸的末路

十三未雨绸缪高欢的乾坤大挪移

十四一战定乾坤高欢入主洛阳

十五让人胆寒的黑獭宇文泰的黑马史

十六牛刀小试潼关之战

十七亢龙有悔沙苑之战

十八两败俱伤河桥之战

十九天崩地裂邙山之战

二十在胡汉间摇摆高欢的两难境地

二十一百年老店呼之欲出的关陇集团

二十二高欢的挽歌玉璧之战

二十三三国搅局者侯景的夹缝人生

前言

2008年夏天注定是火热的。

因为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狂欢,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在见证同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

为了这一刻,这个民族已经等待了几千年。

是的,当奥林匹克的圣火在鸟巢上空熊熊燃起的一刻,也许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告诉自己:与其说这是奥运会开幕的圣火,还不如说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21世纪重新崛起的标志性火焰,不如说这是一个古老文明在历尽劫难后涅槃重生的标志性火焰!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同时,中国队的奥运健儿刚刚夺得第27枚金牌,不但保持着自开赛以来的绝对优势,仍旧以第一名的成绩稳居金牌榜榜首,而且还以12枚的显著优势遥遥领先于上届霸主美国队。这一切无疑是激动人心的.并且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撼和瞩目。

历史不容忘却。1932年夏天,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上,中国派出的唯一一个田径运动员刘长春在预赛中即被淘汰,而76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体育强国!

在优秀的运动成绩和卓越的竞技精神背后,其实舍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隐喻。

那就是民族复兴与大国崛起。

今天,中国经济以超过10%的年增长率飞速发展。按世界银行公布的评估报告,以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概5万多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0%。最近的《美国新闻周刊》发出了这样的惊叹:“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该刊的一个资深撰稿人在文章中说:“她(中国)用20年的时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

虽然中国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滞后等种种问题和隐患,但是,没有人能否认,中国在21世纪的和平崛起已经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1794年,当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勋爵在天朝皇帝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带着无比失望的心情回到英国之后,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它终将像一个残骸一样到处漂流,最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

半个世纪后,马戛尔尼的预言变成了现实西方的坚船利炮摧枯拉朽地轰毁了老大帝国的国门。

在这个裹挟着可怕力量的异质文明面前,在纷至沓来的灾难、耻辱和失败面前,这个原本充满了优越感的天朝上国的皇帝和子民们突然间目瞪口呆;这个在农业文明的摇篮里绵延不绝地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帝国,仿佛在一夜之间跌入了黑暗的深渊;原本相对于西方世界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优势,就这样土崩瓦解、全盘丧失……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直到今天,中华民族在这个充斥着辛酸和屈辱的黑暗深渊中步履艰难地行走了一个半世纪,屡仆屡起、愈挫愈奋,终于在最后三十年用一种惊人的速度重新崛起,以一个泱泱大国固有的自信和从容,再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似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然而,如果放眼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便会发现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奇迹。

因为这种类似的历史境遇和历史转折,诸如民族的冲突与融合、国家的分裂和统一、文明的崩溃与重建在我们的历史上已经发生很多次了。其中最早的也是最典型的一次,是在公元四世纪初、亦即西晋王朝末年,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农耕文明遭到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毁灭性打击,以匈奴、羯、鲜卑、氐、羌为主的五个北方蛮族大举入侵,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空前暴烈的血雨腥风。一时间,“华、夷争杀,戎、夏竞威,破国则积尸竟邑,屠将则覆军满野,海内遗生,盖不余半。”最终,衣冠礼乐的华夏文明在强弓劲马的游牧民族面前一败涂地,“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西晋王朝灭亡,中原大地沦入了长达二百多年的异族统治时期。

这场史无前例的文明劫难和民族大迁徙,史称“五胡乱华”和“衣冠南渡”。

其实,这样的灾难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北方。从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的300多年间、约当中国的汉、魏、晋时期,东西方的各个古典文明普遍遭到了游牧民族的野蛮入侵,整个欧亚大陆都在蛮族的铁蹄下流血和战栗。曾经盛极一时的伊朗萨珊王朝、印度笈多王朝,以及强大而自信的罗马帝国均被摧毁,没有一个逃脱灭亡的噩运。灿烂的古典文明陨落消亡了,一个个蛮族王国在旧文明的废墟上拔地而起,西欧从此步入长达千年的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

人们似乎有理由相信,这种文明覆亡的悲剧同样也会发生在东方的华夏民族身上。一个权威的西方学者说:“在蛮族的冲击下,不难想象,畜牧经济有可能取代中国北方的农业经济,阿尔泰语有可能取代汉语。”

然而,中国历史的进路却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硅建立了北魏王朝;其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扫灭群雄,统一了中原;再后来,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了大规模改制和全面汉化的进程: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婚名族、禁归葬、改制度、倡文学……到头来,这个在马背上征服天下的鲜卑民族却反而被古老的华夏文明所征服。此后,北魏王朝分裂成了西魏和东魏,而它们的实际统治者要么是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要么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半个多世纪后,隋唐盛世的开创者们杨坚、李渊、李世民等人的身上,也一无例外地流淌着鲜卑人的血液。总之,经过三百年血与火的洗礼,来自北方的蛮族已经彻底融入了华夏文明的历史之中,而中华的原典文明也已注入新鲜的异族血液,并获取了可贵的尚武精神和新机勃发的历史动能。正是在这种能量的驱动下,一个上承秦汉、下启宋明、延续了中华文化及其原典精神的隋唐盛世才能够喷薄而出、照耀寰宇,并且将浴火重生的华夏文明推上一个更高的历史巅峰!

诚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故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西欧、中东、印度的那些古老文明一经摧毁就永远消失,而同样古老的华夏文明却能一次次地凤凰涅槃、乾坤再造?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能够不断同化异质文明,并且一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传承不绝?

进而言之,我们是否能从南北朝乱世到隋唐盛世之间的迷离暗夜中,寻找并且破解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密码?看看在这样一个“民族的冲突与融合、国家的分裂和统一、文明的崩溃与重建”的进程中,到底都有哪些让人陌生的历史人物,演绎过怎样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左右了历史的进路和走向?

我的朋友赵王说:“且让我们安静地坐下来,泡一壶清茶,拂去历史的尘埃,让我带你重回那个英雄辈出的辉煌时代,去会会那些湮没无闻的英雄……”

于是就有了这部《后三国风云》。

于是就有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面上这个让无数网友日夜追捧的人气热帖。

巧合的是,我本人最近也在撰写一部关于大唐帝国的通俗历史读物,所以对于隐藏在隋唐盛世前夜的这一段历史密码,自然有着比别人更加强烈的兴趣。而赵王这部取精用宏、深入浅出的解读南北朝后期历史的力作,便恰好成了我默默“潜水”、暗中学习的对象。

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赵王活泼幽默的文风。

原本错综复杂、枯燥沉闷的历史,在赵王那里不但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而且挥洒自如、妙趣横生,时常让人忍不住笑喷。在电脑前读这种文字的时候不宜喝饮料,否则屏幕喷花、键盘短路的后果就得自负。比如说到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赵王是这么写的:

迁都后他第一件主抓的事是推广普通话(汉语)。以前待在平城的时候,大家都用鲜卑语交流,跑到平城做官的汉人也得学习鲜卑语,不然上朝时朝廷还得提供个翻译。于是孝文帝下令:今后大家都必须讲普通话(汉语),不能再讲方言(鲜卑语)了。三十岁以上的可以慢慢改,三十岁以下的必须马上改。谁要是不好好学,还故意说方言,那就不要当官了。

这一招比大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和学位挂钩还歹毒啊。为了保住乌纱帽,那批鲜卑族的粗人也只好天天躲在角落开始背汉语单词。朝堂上,鲜卑贵族痛苦地用刚刚学会的汉语跟汉族官员争论国家大事;菜场上,鲜卑平民也在艰难地用汉语跟卖菜的大妈讨价还价。就这样,汉语开始扬眉吐气,成为了北魏唯一通行的语言。

其次让我激赏的,是赵王举重若轻的叙事能力。

众所周知,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纷纭的时期,人物众多、事件庞杂、史料分散。在二十四史中,光记载这一段历史的史籍就有十一部:《晋书》、《魏书》、《北史》、《周书》、《北齐书》、《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要从这么多史料中挖掘并梳理出一段完整、清晰,而且又好读的历史,我想这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工夫,还需要化腐朽为神奇的叙事技巧和文字功力。

最后让我不得不佩服的,是他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把握。

同样作为撰写通俗历史的作者,我深深体会到其中的一些“技术”困难,比如描写战争时不得不涉及的地理知识。要让读者对某一场古代战役有准确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作者就必须对战争所在地的城池、山川、地形、方位等等具体而微的细节了如指掌。而赵王就是我所见过的这方面的行家之一。在本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仅举一例:

宇文泰要想确保河南不失,必定要夺取河阳三城。

河阳三城依靠黄河浮桥连接。黄河北岸为北中城,也称河阳城;河中流沙聚成沙洲,长约一里,称为中渚;南岸之城,称为河阴大城,规模最为庞大。通过河阳三城,往北可长趋到上党,直至太原;东北过清临关,便可直达邺城;如果南下,离洛阳更是咫尺之间。此地被后人称为“天下之腰膂,南北之噤喉”。

好了,一部极具技术含量、而且轻松有趣的《后三国风云》已经在众多网友望眼欲穿的等待中付梓面世了。

终于有更多读者能够一睹为快。这是赵王的幸运,更是读者的幸运。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无疑都希望华夏文明能够在21世纪再造辉煌、重启盛世。而在此之前,我们或许有必要先把目光转回历史深处。因为那里有一种力量一直在传承,因为那里隐藏着我们这个族群一次次涅槃重生的密码。

王者觉仁(王觉溟)

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

内容摘要:

  是什么让我们的社稷在遭受游牧民族无数次的冲击后,却能岿然不动,而不像其他的帝国会荡然无存?是什么让我们的国家在经历三百年的四分五裂之后依然能天下大统,四海归一呢?是什么让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三百年的剧痛之后能百废俱兴,孕育出隋唐的赫赫大业呢?读完赵王的《后三国风云》为您揭晓!  公元534年,北朝的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与南朝的梁三国对立。其中东魏的高欢家族拥有中原大地,西魏的宇文泰集团占据关中旧地,而梁国的萧衍偏安南方一隅。随后,东魏与西魏发生过极其惨烈的战役,最终双方都筋疲力尽,只好暂时偃旗息鼓,准备休养生息后再次秣马厉兵,一举消灭对方。而梁朝也是隔岸观火,准备趁火打劫。  其后东魏为北齐的高洋所篡,而引狼入室的梁朝政权经侯景之乱后为陈霸先所取,西魏也转而为北周的宇文家族继承(其实北齐、北周只是在名号上有所转变,实际权力一直都在高欢、宇文泰家族手中)。于是新成立的北齐、陈、北周继续三国鼎立,互相攻伐。最终北周在宇文邕的带领下于公元577年攻灭北齐,但随即又被外戚杨坚所窃取,最终隋朝于公元589年渡过长江,轻而易举消灭陈朝,完成三国统一大业(此三国统一的状况与当时的魏灭蜀,然后被晋朝取代,最后由晋朝灭吴相比几乎同出一辙)。  本书是一部讲述南北朝三国对立时期历史的评传史,描绘了多个重大战争场面,重点刻画了高氏、宇文、萧梁、陈氏四大皇族的人物形象,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隋唐帝国崛起的原因。【作者简介】  赵王,原名赵波。江南人,与书结缘。编书养家糊口,写书娱人悦己,读书磨时度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后三国风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3651282
《后三国风云》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安徽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后三国风云是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8.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39 的主题关于 政治人物-评传-中国-南北朝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