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

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

魏中林,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8.0

书籍简介:

中国古典诗学的形成和发展当中,始终存在着“学问化”的现象,并伴随着古典诗学的历程总体上呈现出由弱渐强、踵事增华的持续性过程,本书稿以此为主题,重新梳理中国诗歌史。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诗人以“实学”和“新学”(主要是西学)入诗,是清诗学问化的新变;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等人作为20世纪初新一代学者,提出的“八不主义”,反对文言语体,标志着清诗学问化总体上的终结。

作者介绍:

魏中林,1956年生,199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并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韶关学院院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出版《清代诗学与中国文化》、《词综注》(合著)、《中国山水文化》(合著)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学问化: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第一章 先秦诗歌学问化要素的孕育与生成

第一节 礼、乐、舞合一与“诗”实用化特征的根源

第二节 春秋“赋诗”、“引诗”的实用理性精神

第三节 孔子诗学与学问化要素的生成

第四节 楚辞的发生与学问化

第二章 汉魏六朝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开端

第一节 汉赋:汉魏六朝诗歌学问化的前兆

第二节 汉魏六朝的诗赋摹拟与学问

第三节 玄谈、玄言诗与学问化

第四节 元嘉山水诗的学问化因素及其特征

第五节 魏晋六朝时期诗歌性情与学问关系的探讨

第三章 唐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发展

第一节 唐诗学问化的文化学术背景

第二节 初盛唐诗歌的学问化

第三节 中晚唐诗歌的学问化

第四章 宋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第一座高峰

第一节 宋代诗歌学问化特征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西昆派诗歌:宋诗学问化的肇端

第三节 新变派与王安石诗歌:宋诗学问化的发展

第四节 东坡体——宋代学问化诗歌的典范

第五节 宋调凝定期: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学问化诗歌

第六节 刘克庄的学问化诗学理论与其诗歌创作的学问化特色

第五章 元明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洄溯

第一节 由金入元:反“学问化”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明代古典主义诗歌性情与学问的二律背反

第三节 中晚明“学问化”思维下的性灵追求

第四节 明末“学问”与“性灵”的合流

第六章 清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第二座高峰

第一节 清诗以学胜

第二节 本于经史佛学、囊括诸子百家的钱谦益

第三节 清代学人之诗的肇启者顾炎武

第四节 开资书为诗风气的朱彝尊

第五节 喜冷僻琐碎书料的厉鹗

第六节 化学人诗如盐入水的袁枚

第七节 把诗作成学术韵文体的翁方纲

第七章 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影响、新变与终结

第一节 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嗣响

第二节 古典诗歌学问化之路的新变

第三节 古典诗歌学问化之路的终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在中国古典诗学的发展过程中,“性情”与“学问”是一对相关命题。长期以来“意境化”过程始终居于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视野中心,而“
学问化”问题虽也受到关注,却在深度的系统研究整体上仍处于被忽略状态。《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从古典诗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双重角度,梳理了文学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却一直没有被充分关注的显见事实,将沉埋于载籍中的理论与被遮蔽了的现象再度揭示出来,此即中国“古典诗歌学问化”现象。《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作者魏中林)上至中国诗歌发轫的先秦时代,下至新文化运动前,力图追源溯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别出心裁的文学史,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编辑推荐:

本书上至中国诗歌发轫的先秦时代,下至新文化运动前,力图追源溯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别出心裁的文学史,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全书分为先秦诗歌学问化要素的孕育与生成;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影响、新变与终结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8314
如需购买下载《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