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8.0
本书介绍清代名臣刘墉的一生。目前关于刘墉的戏说作品甚多,而历史上刘墉的真实人生却鲜为人知。本书根据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向人们展示了刘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与影视作品中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的形象相比,真实生活中的刘墉却难以抵挡清代腐朽官场的诱惑,由自恃清廉一步步走向与贪官、庸官同流合污之路。
略说刘墉(代前言)
一、出身名门的刘墉
1.“天下第一家”
2.青年时代的刘墉
3.翰林院的小翰林
二、清廉为官的刘墉
1.督学安徽小试牛刀
2.负重托督学江苏
3.雷厉风行的太原知府
4.转迁江西
5.匆匆陕西行
6.再回江南任
7.尽职尽责的湖南巡抚
三、明察秋毫的刘墉
1.负重托出任江宁知府
2.关于刘墉政绩的传说
①初审李有义杀人冤案
②巧解因奸谋亲案
③女头案智破连环
④严惩巫婆、淫僧
⑤巧断平常赔偿案
⑥除恶霸险遭暗算
⑦搅寿礼总督破财
3.不畏强暴查处国泰
4.为国事不计友情
四、刘墉与乾隆帝
1.重点栽培的名臣之后
2.凡事“以皇上之心为心”
3.并不在行的修造官
4.出任吏部尚书
5.清官也需奉承
6.滑稽、模棱伴君侧
五、刘墉与喜庆帝
1.盛世景观,乾隆禅位
2.关键时候站出来
3.周旋在两个主子之间
4.助嘉庆除掉和珅
5.忧心“盛世”谋对策
六、刘墉与清代文字狱
1.屡屡兴起的文字狱案
2.报皇恩亲举逆案
3.呼应皇上再掀大案
4.维风俗奏报《岫亭草》案
5.搜查禁书不遗余力
6.刘墉举报文字狱案的原因
七、刘墉仕途上的几次挫折
1.失察下属险被斩
2.言语不慎弄丢了到手的大学士
3.主持祭孔差点被参倒
4.因下属受贿受牵连
5.上书房师傅旷工遭重罚
6.主考会试被罚俸
八、广结善缘的刘墉
1.知心朋友瑛宝与谢墉
2.贫贱之交邓石如
3.忘年交裘曰修
4.同僚朋友毕沅与松筠
5.刘墉与朱珪兄弟
6.亲如兄弟的赵翼
7.刘墉与纪晓岚
8.与英和情同父子
9.名人益友半天下
九、浓墨宰相的人生意趣
1.名满天下的书法家
2.平生三艺自评说
3.嗜砚成癖
4.以书易食传佳话
5.妾代墨书
6.与多情女子结诗友
7.晚尚佛老轻生死
附录一:刘墉生平简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子以父贵。作为刘统勋的长子,刘墉受到乾隆帝的特别关爱。刘墉早年虽然聪明好学,通古今,但30岁以前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考取,乾隆帝加恩名臣之后,刘墉遂以恩荫举人的身份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五十余年的仕宦生涯。
人生是充满无数变量的生命体验。刘墉在其85年的漫长人生旅程中,作为站在历史前台的重要人物,见证了清朝盛极而衰的全部过程。他的性格,他的为官之道,他的处世风格,甚至他的书法诗文,都经历了太多太大的变化,当我们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循着他的心路历程,触摸他的人生时,无不为历史与时代对人个性的雕琢发出千年的感叹!
以乾隆中叶为分水岭,刘墉一生泾渭分明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他生命的黄金时段,主要在地方为官,从学政、知府、道员、按察使、巡抚,他拾阶而上,虽然步履蹒跚,但他还是一步步攀升,执著而有为,刚正而果敢。尤其是在他任江宁知府期间,抗总督,斗权贵,破奇案,察民情,得人心,号称包龙图再世,“名播海内,吏民畏服,天下无不服其品谊”。此间,他严拒官场旧习,整饬士林风气,搜查禁毁书籍,不遗余力;推动文字狱案,承风袭旨;惩治民间会党,竭尽全智;他甚至自掏腰包,主动为乾隆刊刻《御制集》。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以后,刘墉主要在中央为官,历任各部尚书,升职协办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副宰相”。也许是“廉颇老矣”,也许是在权力金字塔的攀登中他感到很疲惫,官居一品的刘墉变得“颟顸”,变得“模棱”,甚至像狐狸一样,藏起自己的尾巴。尽管在他的眼里,世间仍有是非曲直,但“世外春秋纵转换,王道难明为慨然”,他要学习郑板桥,做一个真正的“由聪明变糊涂”的人。为此,他招致乾隆帝的多次严厉训斥。一次,乾隆向刘墉询问新任知府戴某品行如何,作为吏部尚书的刘墉却以“也好”应对,乾隆为此大为光火。
刘墉的“模棱”还表现在取士上。以前他不满士风日下,每次取士,均以严厉著称,中年以后,他再任考试官,以宽容取悦士人,以致大才子袁枚以“月无芒角星相避,树有包容鸟亦知”诗句相赠。对于刘墉的“改节”,许多人也不以为然,好友谢墉专门进献否卦象辞以相讥讽,希望刘墉还其本真,复其固有。
尽管刘墉以“模棱为自全之计”,但五十余年的为官生涯还是让他饱尝了宦海风波。他入仕不久,即受父亲牵连,被打入刑部大牢,初次领略了世事变幻无常。以后他因下属亏空险被处决,虽然“皇恩浩荡”,但两年的流放生活,无疑给刘墉的仕途留下了阴影。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上书房师傅集体旷工事件,刘墉作为总师傅被革去“协办大学士”,不但招乾隆皇帝的当朝羞辱,而且与大学士一职失之交臂。
刘墉历经乾隆朝的后30年和嘉庆朝的前9年。乾隆后期,和坤专权,内外大臣无不奔走其门,只有刘墉、王杰、纪晓岚等人“终不依附”,刘墉还以其滑稽性格“语刺和坤”,野史笔记中因此留下不少二人斗法的故事,这些遗闻轶事大多真实可信,反映了刘墉良莠同器不相合,廉洁白持的可贵品格。也是嘉庆亲政后“刘墉之言最多采纳,皇帝眷注,异于诸臣”的重要原因。刘墉死后赐谥“文清”,可谓论定,允称其人。
作为“宰相”刘统勋的长子,刘墉受到了乾隆特别关爱。在其85年的漫长人生旅程中,作为站在历史前台的重要人物,见证了清朝盛极而衰的全部过程。他的性格,他的为官之道,他的处世风格,甚至他的书法诗文,都经历了太多太大的变化。乾隆中叶以前是他生命的黄金时段,主要在地方为官,从学政、知府、道员、接察使、巡抚,他拾阶而上,执著而有为,刚正而果敢。尤其是他任江宁知府期间,抗总督,斗权权贵,破奇案,察民情,得人心,号称包龙图再世。此后在中央为官,历任各部尚书,直至大学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而官居一品的刘墉开始变得“颟顸”,变得“模棱”。甚至象狐狸一样,藏起自己的尾巴,为此他招致乾隆帝的多次严厉训斥。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刘墉的多面人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6036528 如需购买下载《刘墉的多面人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东方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0 | 印数 | 10000 |
刘墉的多面人生是东方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49 的主题关于 刘墉(1719~1804)-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