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本书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讲述嵊州竹编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保护传承的相关情况。
总序
前言
序言
嵊州竹编溯源
【壹】竹编发源地嵊州
【贰】竹编祖师泰山
【叁】古代的竹编
【肆】民国时期的竹编
现当代嵊州竹编
【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嵊州竹编
【贰】嵊州竹编的繁荣阶段
【叁】嵊州竹编在海外
嵊州竹编的材料与加工
【壹】竹编常用竹种
【贰】竹编常用手工用具
【叁】竹丝篾片的加工
【肆】竹编机械的创新
嵊州竹编的编织技法和工艺特点
【壹】常用编织技法
【贰】实用竹编器皿编织技法
【叁】竹编动物编织技法
【肆】嵊州竹编的工艺特点
【伍】竹编的防蛀防霉工艺
嵊州竹编产品
【壹】日常生活用品
【贰】艺术欣赏品
【叁】家庭装饰品
【肆】篮胎漆器品
嵊州竹编精品
【壹】器皿类
【贰】动物类
【叁】大型精品类
嵊州竹编的传承谱系
【壹】嵊州竹编代表人物
【贰】嵊州竹编传承人
嵊州竹编的振兴和发展
【壹】现状堪忧
【贰】振兴举措
后记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后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嵊县的工艺竹编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工艺竹编产值大幅度滑坡,创新工作陷入瘫痪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嵊县竹编才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1972年,嵊县竹编加强了创新工作,竹编艺人们在造型设计人员的配合下,突破了人物编织难关,竹编人物作品《老寿星》问世。随着第一只竹编人物作品的诞生,竹编创新产品逐年增多。1976年,由范平潮为主创作的大型建筑物竹编《花塔》创制成功。1977年,以俞樟根主持、周喜老造型的大型工艺竹编《九狮舞绣球》诞生。1978年,以胡六久编织、周喜老造型的竹编门狮问世。1979年7月,大型人物竹编《麻姑献寿》和大型竹编挂屏《松鹤延年》编织成功。同年,嵊县工艺竹编厂列为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重点企业。
承蒙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嵊州竹编》终于如期出版了。
从2008年2月开始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嵊州市政协文史委、嵊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嵊州市文化馆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全力协助。其中要特别感谢徐华铛和刘长泉两位同志,他们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照片,使本书内容更加翔实,更具可看性。现在,借出书机会,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写作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和缺点,敬请专家学者多加指正。
作者
2009年2月9日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抢救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浙江省文化厅、财政厅决定编纂出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浙江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十四个项目,逐个编纂成书,一项一册,然后结为丛书,形成系列。 本书为充分体现竹编的魅力,编者以史实为依据,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嵊州竹编溯源”、“现当代嵊州竹编”、“嵊州竹编的材料与加工”、“嵊州竹编的编织技法和工艺特点”、“嵊州竹编产品”、“嵊州竹编精品”、“嵊州竹编的传承谱系”、“嵊州竹编的振兴和发展”几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力图把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 自古以来,嵊州多产竹。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嵊州历史悠久的竹器加工传统和竹编工艺。嵊州竹编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见长。其编织方法粗细并茂:细者,精巧细腻,薄如蝉翼;粗者,粗犷豪放,工致质朴。嵊州竹编艺人首创并形成了竹编模拟动物、漂脱、花筋、篮胎漆等四大工艺特色,以优良的品质赢得了“中外竹编第一家”的美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嵊州竹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
9787806867730 《嵊州竹编》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80 | 印数 | 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