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基础

中医临床基础

王新华,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71.6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介绍伤寒学说、温病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的源流;外感、内伤杂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主要辨证方法、防治原则以及辨证思维方法。各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外感病证治,下篇介绍内伤杂病证治。外感病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为纲;内伤杂病以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辨证为纲,以证候为目,并收入妇产科杂病内容。本书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吸收历代医家的研究成果,把三门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现代语言和形象直观的图表方式来表述。教材内容以国内中医药本科教育教学大纲为基础,并结合执业中医师(针灸师)考试和国外行医的实际需要。本书供接受中医药教育的海外学生(包括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及短期班学生)及国内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使用,同时也是中医出国人员进行中医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书。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章外感与杂病的学术源流

第一节伤寒学说

第二节温病学说

第三节脏腑经络学说

第二章外感病

第一节外感病的概念

第二节外感病的病因和发病

第三节外感病的主要辨证方法

第四节外感病的防治原则

第三章杂病

第一节杂病的概念

第二节杂病的病因病机

第三节杂病的主要辨证方法

第四节杂病的防治原则

第四章辨证思维与学习方法

第一节辨证思维方法

第二节学习方法

各论

上篇外感病证治

第五章六经病本证证治

第一节太阳病本证

第二节阳明病本证

第三节少阳病本证

第四节太阴病本证

第五节少阴病本证

第六节厥阴病本证

第六章卫气营血证治

第一节卫分证

第二节气分证

第三节营血分证

第四节邪热伤阴证

第七章六经病变证证治

第一节热证

第二节水气內停证

第三节蓄血证

第四节脾虚证

第五节阴阳两虚证

第六节结胸证

第七节痞证

第八节阳明发黄证

第九节合病、并病证

第十节厥逆证

第八章霍乱与差后劳复病证治

第一节霍乱病证

第二节差后劳复证

下篇杂病证治

第九章脏腑病证治

第一节惊悸病

第二节胸痹(心痛)病

第三节肺痿病

第四节肺痈病

第五节咳嗽上气病

第六节腹满病

第七节寒疝病

第八节宿食病

第九节呕吐哕病

第十节下利病

第十一节黄疸病

第十二节肠痈病

第十三节小便不利、淋病

第十四节虚劳病

第十五节消渴病

第十六节百合病

第十七节脏躁病

第十八节奔豚气病

第十章经络病证治

第一节历节病

第二节肾着病

第三节肝着病

第四节中风病

第十一章气血津液病证治

第一节痰饮病

第二节水气病

第三节血证

第四节血痹病

第五节梅核气病

第十二章妇人病证治

第一节妊娠病

第二节产后病

第三节妇人杂病

附录一参考书目

附录二方剂索引

附录三古今剂量折算表

内容摘要:

  本教材由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推荐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专家共同编写。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介绍伤寒学说、温病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的源流;外感、内伤杂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主要辨证方法、防治原则以及辨证思维方法。各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外感病证治,下篇介绍内伤杂病证治,外感病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为纲;内伤杂病以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辨证为纲,以证候为目,并收入妇产科杂病内容。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介绍伤寒学说、温病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的源流;外感、内伤杂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主要辨证方法、防治原则以及辨证思维方法。各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外感病证治,下篇介绍内伤杂病证治,外感病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为纲;内伤杂病以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辨证为纲,以证候为目,并收入妇产科杂病内容。本书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吸收历代医家的研究成果,把三门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现代语言和形象直观的图表方式来表述。教材内容以国内中医药本科教育教学大纲为基础,并结合执业中医师(针灸师)考试和国外行医的实际需要而编撰。  本书供接受中医药教育的海外学生(包括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及短期班学生)及国内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使用,同时也是中医出国人员进行中医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医临床基础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40223644
如需购买下载《中医临床基础》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71.6语种汉英对照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医临床基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4 的主题关于 中医学临床-中医学院-教材-汉、英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