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邓铁涛,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9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以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为依据,广泛汲取五版教材及现行教材的成果,在保持第一版的优势与特色的同时进行了修订,使本书更实用于教学与临床。全书包括:绪论、四诊、八纲、辨证、诊断与病案4篇。

书籍目录: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及其意义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的学科范围

一、四诊运用

二、疾病诊断

三、证候辨别

第二节诊断在中医学中的意义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第一节诊断学原理

第二节诊断学原则

一、整体察病

二、四诊并重

三、从病辨证

四、标本病传

第三章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秦汉晋隋唐诊断学的崛起

第二节宋金元时期诊断学基础的发展

第三节明清至今诊断学的成就与贡献

第四章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中医诊断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篇四诊

第一章望诊

第一节望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望神的意义

三、望神的方法

四、望神的内容

第二节望面色

一、五色诊法的基本概念

二、面部色诊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三、望色常规

四、面部与脏腑相关部位

五、望色十法

六、常色与病色

七、色、脉、症合参

第三节望形态

一、望形体

二、望姿态

第四节望头颈官窍

一、望头面、颈项、头发、须眉

二、望眼目

三、望耳

四、望鼻

五、望口唇

六、望齿、龈

七、望咽喉

八、望下窍

第五节望皮毛

一、色泽

二、形态

第六节望络脉与指甲

一、望络脉的一般方法

二、望小儿食指络脉

三、望爪甲

第七节望排出物

一、望痰、涎、涕、唾

二、望呕吐物

三、辨脓与辨血

第八节望舌

一、舌的结构与功能

二、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望舌原理

三、望舌的意义

四、望舌方法与注意事项

五、望舌的内容

附一:关于望面色与望小儿食指络脉的现代研究

附二:关于舌诊的现代研究

第二章闻诊

第一节听声音

一、发声

二、语言异常

三、呼吸异常与咳嗽

四、呕吐、嗳气与呃逆

五、肠鸣

六、啮齿与小儿啼哭

七、叹息与呵欠

第二节嗅气味

一、病体气味

二、宦窍气味

三、排出物气味

四、病室气味

第三章问诊

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和原则

第二节问一般项目

第三节问主诉和病史

一、主诉

二、现病史

三、既往、生活、家族史

第四节问现在症状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周身

四、问饮食与口味

五、问二便

六、问睡眠

第五节问妇女

一、问月经

二、问带下

第六节问小儿

一、问出生前后情况

二、问喂养情况

三、问生长发育情况

四、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

第四章切诊

第一节脉诊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

三、诊脉的部位

四、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正常脉象

六、病理性脉象

七、诊妇人脉

八、诊小儿脉

九、脉症顺逆与从舍

附:脉象研究

第二节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二、按诊的内容

第三篇八纲

第一章表里

第一节表证

第二节里证

附:半表半里证

第三节表里的鉴别及其关系

一、表证和里证的鉴别

二、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第二章寒热

第一节寒证

第二节热证

第三节寒热的鉴别及其关系

一、寒热证的鉴别

二、寒热证的关系

三、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第三章虚实

第一节虚证

第二节实证

第三节虚实的鉴别及其关系

一、虚实证的鉴别

二、虚实的错杂、转化和真假

第四节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第四章阴阳

第一节阴证和阳证

一、阴证

二、阳证

三、阴证和阳证的鉴别要点

第二节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

一、真阴不足(肾阴不足)

二、真阳不足(肾阳不足)

第三节亡阴与亡阳

一、亡阴

二、亡阳

第五章八纲中的辩证法

第一节四对矛盾

第二节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节现象与本质

第四节相互转化与相互联系

附:八纲的现代研究

第四篇辨证

第一章病因辨证

第一节六淫病辨证

一、风淫证候

二、寒淫证候

三、暑淫证候

四、湿淫证候

五、燥淫证候

六、火淫证候

第二节疫疠病辨证

一、温疫证候

二、疫疹证候

三、瘟黄证候

第三节七情病辨证

一、喜伤心证候

二、怒伤肝证候

三、思伤脾证候

四、悲伤肺证候

五、恐伤肾证候

六、惊伤证候

七、忧伤证候

第四节饮食、劳逸病辨证

一、饮食、虫伤证候

二、劳逸所伤证候

三、房劳所伤证候

第五节外伤病辨证

一、金刃伤证候

二、虫兽伤证候

三、跌扑伤证候

第二章气血津液辨证

第一节气病辨证

一、气虛证

二、气陷证

三、气滞证

四、气逆证

第二节血病辨证

一、血虚证

二、血瘀证

三、血热证

四、血寒证

第三节气血同病辨证

一、气滞血瘀

二、气虚血瘀

三、气血两虚

四、气不摄血

五、气随血脱

第四节津液病辨证

一、津液不足

二、水液停聚

第三章脏腑辨证

第一节心与小肠病辨证

一、心病辨证

(一)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二)心血虚与心阴虚

(三)心火亢盛

(四)心脉痹阻

(五)痰迷心窍

(六)痰火扰心

二、小肠病辨证

小肠实热

第二节肺与大肠病辨证

一、肺病辨证

(一)肺气虚

(二)肺阴虚

(三)风寒束肺

(四)寒邪客肺

(五)痰湿阻肺

(六)风热犯肺

(七)热邪壅肺

(八)燥邪犯肺

二、大肠病辨证

(一)大肠湿热

(二)大肠液亏

(三)肠虚滑泻

第三节脾与胃病辨证

一、脾病辨证

(一)脾气虚

(二)脾阳虚

(三)中气下陷

(四)脾不统血

(五)寒湿困脾

(六)湿热蕴脾

二、胃病辨证

(一)胃阴虚

(二)食滞胃脘

(三)胃寒

(四)胃热

第四节肝与胆病辨证

一、肝病辨证

(一)肝气郁结

(二)肝火上炎

(三)肝血虚

(四)肝阴虚

(五)肝阳上亢

(六)肝风内动

(七)寒滞肝脉

(八)肝胆湿热

二、胆病辨证

胆郁痰扰

第五节肾与膀胱病辨证

一、肾病辨证

(一)肾阳虚

(二)肾阴虚

(三)肾精不足

(四)肾气不固

(五)肾不纳气

二、膀胱病辨证

膀胱湿热

第六节脏腑兼病辨证

一、心肾不交

二、心脾两虚

三、心肝血虚

四、心肾阳虚

五、心肺气虚

六、脾肺气虚

七、脾肾阳虚

八、肺肾阴虚

九、肝肾阴虚

十、肝脾不调

十一、肝胃不和

十二、肝火犯肺

第四章经络辨证

第一节十二经脉病证候

一、肺手太阴经病证候

二、大肠手阳明经病证候

三、胃足阳明经病证候

四、脾足太阴经病证候

五、心手少阴经病证候

六、小肠手太阳经病证候

七、膀胱足太阳经病证候

八、肾足少阴经病证候

九、心包络手厥阴经病证候

十、三焦手少阳经病证候

十一、胆足少阳经病证候

十二、肝足厥阴经病证候

第二节奇经八脉病证候

一、督脉病证候

二、任脉病证候

三、冲脉病证候

四、带脉病证候

五、阴跷脉病证候

六、阳跷脉病证候

七、阴维脉病证候

八、阳维脉病证候

第五章六经辨证

第一节六经病证的分类

一、太阳病证候

二、阳明病证候

三、少阳病证候

四、太阴病证候

五、少阴病证候

六、厥阴病证候

第二节六经的传变、直中、合病和并病

一、传变

二、传经

三、直中

四、合病和并病

第六章卫气营血辨证

第一节卫气营血证候的分类

一、卫分证候

二、气分证候

三、营分证候

四、洫分证候

第二节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

第七章三焦辨证

第一节三焦病证候的分类

一、上焦病证候

二、中焦病证候

三、下焦病证候

第二节三焦病证候的传变

第五篇诊断与病案

第一章疾病诊断

第一节伤风

第二节麻疹

第三节水痘

第四节痹痧

第五节白喉

第六节顿呛

第七节疟疾

第八节痢疾

第九节霍乱

第十节湿热病

第十一节中风

第十二节痨瘵

第十三节噎膈

第十四节疳疾

第十五节鼓胀

第十六节鼻渊鼻鼽

第十七节喉痹乳蛾

第十八节肺痈肺痿

第十九节胸痹

第二十节哮病

第二十一节消瘅

第二十二节闭厥脱

第二十三节癫狂痈

第二十四节惊风

第二十五节痿痹一

第二十六节癥瘕积聚

第二十七节疝气

第二十八节淋浊癃闭

第二十九节痈疽疔疖

第三十节痔漏

第三十一节崩漏带下

第三十二节阴挺

第二章症状鉴别

第一节恶寒

第二节恶寒发热

第三节壮热

第四节潮热

第五节往来寒热

第六节烦热

第七节微热

第八节出汗

第九节昏迷

第十节抽搐

第十一节衄血

第十二节咳血

第十三节呕血

第十四节尿血

第十五节便血

第十六节头痛

第十七节胸痛

第十八节胁痛

第十九节胃脘痛

第二十节腹痛

第二十一节腰痛

第二十二节四肢关节痛

第二十三节咳嗽

第二十四节喘促

第二十五节眩晕

第二十六节心悸

第二十七节不寐

第二十八节不欲食

第二十九节呕吐

第三十节黄疸

第三十一节水肿

第三十二节小便不利

第三十三节腹泻

第三十四节便秘

第三十五节麻木

第三十六节半身不遂

第三章病案

第一节中医病案的特点

第二节中医病案的内容和要求

一、病案的内容

二、病案书写的要求

第三节病案格式

附中医诊断学试题

内容摘要:

  本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之一,该书共分5篇23章,具体内容包括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及其意义、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闻诊、切诊、表里、八纲中的辩证法、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医诊断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9787117093439
如需购买下载《中医诊断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9
定价(元)9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96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医诊断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41 的主题关于 中医诊断学-中医学院-教学参考资料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