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本书全面展现了50年来全国大学人文学科所面对的历史境遇,深入分析了制约人文学科发展的诸多因素,提示了人文学科的根本特性。
导言:一个教育学入门者的人文情怀
第一章人文学科概述
第一节文献综述及本书结构
第二节人文学科的概念
第三节人文学科在人类文化长河中的演变
第二章人文学科的形成与特性
第一节近代以来三大学科群的形成与走势
第二节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人文学科的心理学基础及其特性
第三章1949~1976:人文学术的三次变革以哲学为例
第一节哲学在过渡时期的清醒与理性
第二节哲学在建设时期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哲学在“文革”中的扭曲与沉沦
第四章1977~1998:人文学术的三大讨论以哲学为主线
第一节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实践唯物主义讨论
第三节人文精神大讨论
第五章1949~1976:人文学科的缩减与变异
第一节人文学科演进的政策背景
第二节人文学科演变的总体分析
第三节人文学科建制的收缩
第四节人文课程的减少与专门化
第五节“文革”中人文学科的变异
第六章1977~1998:人文学科的新生与深化
第一节人文学科演进的政策背景
第二节人文学科演变的总体分析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人文学科的新生与分化
第四节20世纪90年代人文学科的调整与深化
第五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第七章认识与思考
第一节达到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关于人文学科自主性的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从理论研究、问题研究、实践研究三个层面对建国后50年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演变进行考察,指出建国后17年是人文学科的缩减期,文革10年是其沉沦期,经过70年代末的启动,80年代是其新生期,到了90年代其内部走向分化,这种分化又促使它深入发展。通过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清晰把握,本书全面展现了50年来中国大学人文学科所面对的历史境遇,深入分析了制约人文学科发展的诸多因素,揭示了人文学科的根本特征,对于重塑21世纪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神圣使命进行了方向性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人文精神大讨论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的产生,一方面昭示着中国人文学科的危机,另一方面也是知识分子重建人文学科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努力。在我国,目前对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人文学科方法论的思辨性研究、人文精神传统的观念性研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与融合的教育学研究。本书在认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文学科的教育形态和学术形态两个视角考察了1949~1998年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演变历程,期望通过对这一历史的深入挖掘和理解,发现人文学科的根本特性,从而获得对当前和未来中国人文学科发展的敏锐把握和有益洞察。 通过对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建国后50年演变史的考察,本书认为它走过了一个“缩减一沉沦一新生一深化”的道路。具体来说,建国后17年是人文学科的缩减期,文革10年是其沉沦期,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的启动,80年代是其新生期,到了90年代其内部走向分化,这种分化又促使它深入发展。这一“事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文学科担负着两重使命:人文教育的基地和民族之魂的传承。前者主要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形态来表现,是人文学科之“形”;后者主要通过人文学科的学术形态来实现,是人文学科之“质”。前者突出表现了人文学科对意识形态的适应性,后者表现出人文学科还有超越意识形态的一面。在实践中,人文学科的教育形态和学术形态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在我国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强调人文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重塑人文学者的超越情怀,无疑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理性选择和重要使命。【作者简介】 庞振超,1973年生,河南正阳人,109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牛业于河南人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师从邬大光教授,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2006年毕业,获教育学博上学位。现供职于郑州大学教育学院。辛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建国后五十年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变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1987839 《建国后五十年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变革》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1 | 印数 | 100 |
建国后五十年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变革是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44 的主题关于 高等学校-人文科学-学科-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