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伊利亚特

荷马,伊利亚特

(意) 巴瑞科,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1.0

书籍简介:

本书是荷马经典史诗《伊利亚特》的小说改编本,从原著中选取了二十个人物,分成十六章,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各自的所见所闻加以阐述,从而将整个故事贯穿起来。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克鲁塞伊丝

第二章塞尔西忒斯

第三章海伦

第四章潘达罗斯、埃内阿斯

第五章乳娘

第六章奈斯托耳

第七章阿基琉斯

第八章狄俄墨得斯、尤利西斯

第九章帕特罗克洛斯

第十章萨尔裴冬、大埃阿斯、赫克托耳

第十一章福伊尼克斯

第十二章安提洛科斯

第十三章阿伽门农

第十四章河神

第十五章安德罗玛开

第十六章普里阿摩斯

第十七章得摩多科斯

另一种美丽:关于战争的注解

名称索引

译后记

前言

我先用些许笔墨回顾一下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许久以前,我就寻思如果花上寥寥数小时当众诵读整部《伊利亚特》,该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然而,当我得知有人打算将此事付诸实践时(罗马欧洲节以及此后的都灵九月音乐节和罗马音乐节),我很快就清楚地认识到这不过是我的奢望,因为那不仅需要花上数十小时的时间,而且着实需要非常耐心的听众。于是,我打算参与进来,将原作改编成大众读本。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众多经典意大利语译本中遴选出一本作为改编蓝本,最终我选择了由马尔西里奥出版社(Marsilio)出版的玛利亚.格拉齐娅.齐亚尼(MariaGraziaCiani)的译著。该译本采用叙事体,文风也与我的相似。之后,我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编工作。

首先,我对原文进行剪裁,使读本的长度适合现代读者的口味。在保留几乎全部完整场景的前提下,我尽可能地删除《伊利亚特》原诗中大量的重复性内容,使文本更为精练。我努力对诗作原始章节进行更为精简的编排,而不仅仅是故事的概述。可以说,我是用荷马的砖瓦修葺更为精致的墙体。

保留几乎全部完整场景是改编的原则所在,但也并非没有例外。在此,我必须特别说明本书改写之明显特征,即我删除了所有关于神祗显灵的内容。众所周知,《伊利亚特》中神祗的出现相当频繁,引导事件发展的方向并确定战争的走势。然而这一内容不仅极为偏离现代人的情感思维模式,而且时常会破坏故事本身的紧凑性和独特的快节奏。因此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省略了那些无关内容,只保留了我所认为必要的内容。而神祗显灵在我眼中显然不属于必要的范畴,尽管我的这种想法或有偏颇。《伊利亚特》有其自身非常坚实的俗世构架,一旦撇开神祗,这一构架就浮出水面。在神的行为背后,荷马文本所讲述的凡人几乎总是复制神祗的行为,并将其带到所谓的人间。尽管对神祗行为的传承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伊利亚特》却表现出出人意料的执著,把人当作故事的最终缔造者,并从中寻找事件的因果逻辑。因此,即便原作剔除了神祗的内容,余下的部分也并不是孤立而无法解释的世界,而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故事,故事中的人们感受着自己的命运,好似他们可以几乎完整地解读自己熟知的语言编码。删除《伊利亚特》中神祗的内容对于理解荷马文明或许并非上上策,但我认为这是恢复那段历史的最好方式,让那段历史步入向当代的我们讲述的轨道。正如卢卡奇所说:小说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世界的史诗。

我所做的第二个大改动在于行文风格上。齐亚尼女士的译作摒弃了古语,使用现行意大利语,我则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前行。从词汇的角度上,我试着删除了所有那些偏离中心事物的古语痕迹。然后,我寻找一种缓急相宜而连贯的叙事节奏,因为我感觉要读者接受一个年代如此久远的读本,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用属于我们的音乐来吟唱。

第三处改动更为明显,虽然看似不重要,即整个叙述转换为主语式。我选择了《伊利亚特》中一系列的人物,由他们来讲故事,而不是由涉身事外的荷马进行讲述。这至多算作一项纯技术性工作,比如在我的文本中不是“父亲将女儿搂在怀里”,而是女儿说“父亲将我搂在怀里”。这很明显是考虑到朗读作品的需要,在公开诵读作品时,给诵读者最起码的人物角色,以此来避免缺乏人物角色而产生的乏味。对于当今大众,一个亲历者讲述的故事更便于得到认同。

第四项改动是在原文基础上做了少许增补,我到底没有耐得住诱惑而增加了一些内容。在本书中你们可以发现这些文字用楷体字印出,以便与原作内容区分,这不过类似于罩在公开修复的哥特建筑外表的钢化玻璃。从数量上来讲,这一增补只占到整个文本非常小的比例,至多导致表面的细微差别。这些内容虽然在《伊利亚特》中没有白纸黑字地写出,却是隐藏在字里行间,有的内容则是后世其他叙述者的讲述(阿波罗多罗斯、欧里庇得斯、菲洛斯特拉托斯)。最突出且最特别的内容是最后一章得摩多库斯的一段独白。众所周知,《伊利亚特》以赫克托耳之死及其尸体被返还给普里阿摩斯作为结局,而没有交代木马计和特洛伊陷落。考虑到大众阅读口味,我感觉如果不讲述那场战争的最终结局则颇为不妥。于是,我借用了《奥德赛》的场景(第八章:在菲埃克斯人的宫廷,年老的游吟诗人得摩多科斯在尤利西斯面前吟唱特洛伊的陷落),此外我还摘用了里斐奥多鲁斯的《伊利昂的陷落》(LapresadiIlio)的译本,该书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其中不乏后荷马时期的优雅。

最后还有一项注解。《伊利亚特》一书中充斥着人名,有些名字耳熟能详,其他则可能出现一次便了无踪迹。正如我常对我的演员们所解释的,名字并非一无是处,可以一带而过;名字实际上是永恒的声音,以它们的方式制造着愉悦,理应得到人们的认真对待。出于这一考虑,在这本改编读本中,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我给许多重音做了标记,而那些没有出现重音标记的名字,重音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有了这一标记,余下之事就再简单不过了,只要将名称拼读出来就好。我想这样或许可以方便那些独自小声诵读该书的读者。

最后,借此机会,我想对工作中给予我宝贵帮助的三个人致以真诚的谢意。如果不是莫尼克.沃特女士(MoniqueVeaute),或许我现在还在那里考虑是否要改写《伊利亚特》或者《白鲸》,她乐观地认为我应当在《白鲸》之前先完成《伊利亚特》,因为该书定会取得不可比拟的成功。而关于《伊利亚特》慢慢积累的认知,我要完全归功于玛利亚.格拉齐娅.齐亚尼,她对于我这项略为奇怪的工作给予了预想不到的祝福。而对于该作品的编校及最终成书,我的老师兼朋友保拉.拉格西(PaolaLagossi)功不可没。

后记

从出版社接到本书的翻译工作,是在我站在大学讲台前的第三个年头,正值我接手意汉翻译的课程。我一边在教学研究中探索翻译之道,一边斟字酌句进行着本书的翻译。

巴瑞科的这本《荷马,伊利亚特》改编自古希腊史诗巨著《伊利亚特》。作为我的第一本长篇译作,希腊神话和特洛伊战争的主题对我着实是一个挑战。在翻译本书之前,我对荷马史诗只有很浅显的了解,对于特洛伊战争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电影、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对这段历史间接而片面的再现。为翻译好本书,在动笔之前和整个翻译过程中,我翻读了《伊利亚特》原著并查阅了大量有关特洛伊战争和希腊神话的资料。于我本人而言,半年多的翻译令我受益匪浅,不仅对翻译本身收获了更多的体会,而且对希腊神话和古希腊史也得到更为深入和广泛的了解。

战争题材原本并非我所喜爱和擅长,但是在本书翻译的过程中,我却渐渐喜欢上了荷马和巴瑞科笔下那些具有人性的神和那些具有神性的人,有时他们让你扼腕叹息,有时又让你啼笑皆非。那红颜祸水的海伦有言:“我们的命运注定悲戚,可正因为此,我们的生平必将为后世之人永世传唱。”几千年来人们传唱议论的故事,在当事者本人或许更多的只是悲凉和无奈。这也许就是作为历史人物的悲哀。

本书原是巴瑞科为一个“重读经典名著”的项目所写。和《伊利亚特》原著的诗体语言不同,本书短小精悍、文字浅显易懂、情节编排紧凑,更易为不熟悉希腊神话和历史的中国读者所接受。

他从原著中选取了二十个人物,分成十六章,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各自的所见所闻加以阐述,从而将整个故事贯穿起来。这些人物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如阿基琉斯、赫克托耳、普里阿摩斯王等,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赫克托耳幼子的乳娘;有男性也有女性,如海伦、安德罗玛开;有凡人也有呼风唤雨的神祗,如河神斯卡曼得罗斯。这些人物从各自的立场给读者讲述自己亲历的战争,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这个历史故事给人更为亲近和真实之感。原著《伊利亚特》以安葬赫克托耳结尾,并未交代特洛伊战争的结局以及大家熟知的木马屠城记;而为了保证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巴瑞科又从《奥德赛》中抽取一个人物,即游吟诗人得摩多科斯,作为本书的最后一位的讲述者,给整个故事添加了结尾,交代了众主角的命运。

除了重新编排行文结构外,巴瑞科还从当代读者的思维模式出发,摒除了神主命运的宿命论,舍去了神对事件的干预,而把人作为历史的缔造者,以人的行为决定战争的走向。但与此同时,人的行为和事件发展中又多多少少有些神秘主义色彩。

巴瑞科除了想让当代读者重读经典,创作本书的另一动机就是表达其反战思想。这一点在他的后记题为《另一种美丽:关于战争的注解》的散文中一览无遗。我相信,读者必定能和我一样,在这篇散文中体验更多的惊喜。巴瑞科不愧为当代意大利文坛的巨匠,那娓娓道来的叙述,是本书的点睛之笔,彰显其写作功力,个人情怀和人格魅力也展露无遗。

在此,我衷心祝愿各位读者能够随着巴瑞科的视角,解读古希腊那段荡气回肠的特洛伊战争。

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唐建民教授和王岩老师的帮助,使我获得翻译此书的机会;感谢外教ElsaRizzi老师就原书词句含义对我的释疑和指导;感谢本书的第一位读者肖靖先生对本书翻译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感谢我的希腊朋友IsavellaRoussou对于书中人物英文译名的核定;感谢本书的编辑曹睛的通力合作。没有大家的支持,我将没有勇气和决心将此书呈现给大家。由于水平有限,翻译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邓婷

2009年8月于上海

内容摘要:

  阿基琉斯、尤利西斯、赫克托耳、帕里斯……英雄们再度出击!  全球名家“重述神话”写作行动的重头戏!  《海上钢琴师》原作者巴瑞科无所畏惧迎接创意新挑战!  全新演绎荷马伟大战争史诗《伊利亚特》。新颖强大的故事设定,感人至深的英雄气概,浪漫唯美的文字质感原来史诗可以这般书写!可以如此时尚而迷人!!  《荷马,伊利亚特》全球名家“重述神话”写作行动的重头戏。  亚历山德罗.巴瑞科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小说化,通过二十一个不同角色的声音,再现特洛伊战争的壮观场面。  从克鲁赛伊丝的回归到赫克托耳的入葬,读者能透过双眼目睹战争全貌,通过心灵感受到传唱了三千年的史诗的真谛。在这部作品中,巴瑞科更加注重人性的刻画和情节的编排,在保留了原著精华的同时,将故事构架得更为完整与合理,并赋予其浪漫的质感与气息。【作者简介】  1958年生于都灵,是继卡尔维诺和艾科之后,意大利最受瞩目的后现代小说家,在全球拥有亿万读者。巴瑞科作品带有浓烈的艺术和浪漫气息,富于实验性与音乐感,多年来横扫欧洲各大文学奖,席卷各国畅销书排行榜。  巴瑞科小说处女作《愤怒的城堡》一出版即震撼欧洲文坛,拿下坎皮耶洛精选作品奖和法国美第西斯外国作品奖;《海》获维亚雷焦文学奖和波斯克城堡文学奖;《丝》、《城市》,《荷马,伊利亚特》等小说同样红遍欧洲;剧本《1900》被改编成感动全球无数观众的电影《海上钢琴师》。除小说和戏剧外,巴瑞科在影视制作和音乐方面也造诣颇高,著有多部散文、乐评、影评及哲学与传播学论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荷马,伊利亚特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2136902
如需购买下载《荷马,伊利亚特》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1.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荷马,伊利亚特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46.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意大利-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