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0.0
本书试图从权利理论出发构建环境法的基础理论,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书在对国内外已有的想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侧重从人利用环境的角度,探讨环境权的内涵,研究视角比较独特。本书用环境利用权代替环境权,使环境权的概念更为实用,也更能为实践所接受;本书将环境利用权分为本能性环境利用权和开发性环境利用权,解决了环境权类别划分上的混乱;本书深入地分析了环境权能,弥补了从前研究的不足;本书提出了一些解决环境利用权冲突的途径和方法,为现实立法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导言
第一章 环境权的理论与实践
一、环境权的提出
二、环境权理论的发展
(一)美国的环境权理论
(二)日本的环境权理论
(三)环境权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三、环境权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一)环境权的立法实践
(二)环境权的司法实践
四、小结
第二章 从环境权到环境利用权:环境权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一、我们需要环境权吗
(一)否定环境权的观点
(二)对环境权必要性的再论证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权
(一)谁拥有环境权
(二)环境权的内容是什么
三、环境权研究的方法论重构
(一)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的扬弃
(二)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方法的结合
(三)环境多重价值的认知
(四)体系化方法的引入
四、小结
第三章 环境利用权的构建
一、环境利用权研究的历史考察
(一)环境利用权研究回顾
(二)环境利用权研究成果评述
二、环境利用权的社会关系基础
(一)环境法调整对象研究的历史考察
(二)环境利用关系:环境利用权的社会基础
三、环境利用权的体系
(一)环境利用权词源考
(二)环境利用权体系的构建
四、小结
第四章 本能性环境利用权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法律属性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是新的、独立的权利类型
(二)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体系定位
二、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权利构造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主体
(二)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客体
(三)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权能
三、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程序保障
(一)通过程序权利保障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必要性
(二)与环境相关的程序性权利的法律属性
(三)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程序保障
四、小结
第五章 开发性环境利用权
一、自然资源利用权
(一)自然资源利用权的制度理念与法律属性
(二)自然资源利用权的主体与客体
(三)自然资源利用权的权能:基于类型化的分析
(四)资源载体使用权的权能
(五)资源产品取得权的权能
二、环境容量利用权
(一)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法律属性
(二)环境容量利用权的主体与客体
(三)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权能
三、小结
第六章 环境利用权冲突及其协调
一、环境利用权冲突概念辨析
(一)权利冲突的概念
(二)环境利用权冲突的概念
(三)环境权利用权冲突协调的方法
二、环境纠纷解决的静态方法:权利边界的划定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边界
(二)开发性环境利用权的边界
三、环境纠纷解决的动态方法:利益衡量的适用
(一)环境利用权冲突协调中利益衡量的适用条件
(二)环境利用权冲突协调中的利益衡量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环境利用权研究》通过对环境权理论及其实践状况的回顾,指出环境权研究应当明确环境的双重价值及其不同的权利需求,并在以环境为客体的权利体系中重新定位环境权。环境利用权边界的界定是解决环境利用权冲突的首要方法,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界定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边界。正面的角度就是界定什么样的环境是良好的,反面的角度就是界定环境污染或破坏的限度是什么。在环境质量标准缺位以及符合限度条件却导致环境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事后判断的方法,在个案中进行利益衡量。进行具体的利益衡量时,其基本的出发点是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在利益衡量之中除了要考虑利益大小及其范围等实体性因素之外,程序因素的重要性也应得到重视。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环境利用权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1113634 如需购买下载《环境利用权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