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本书是多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多年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成果,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涵义与特征、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和内容、教学特点、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工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学校计算机房的建设及管理等内容。
第1章绪论
1.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1.1.2研究的意义
1.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涵义与特点
1.2.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概念
1.2.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
1.3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3.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
1.3.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
1.4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
1.5卢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1.5.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1.5.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回顾
1.6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
1.6.1存在问题
1.6.2发展思路
第2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2.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
2.1.1教学目的
2.1.2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2.2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内容和要求
2.2.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
2.2.2信息技术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3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基本原则
3.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3.1.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
3.1.2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
3.1.3信息技术课的一般学习过程
3.2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3.2.1现代性特点
3.2.2实践性特点
3.2.3工具性特点
3.2.4应用性特点
3.2.5文化性特点
3.3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3.3.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3.3.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3.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3.3.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3.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3.3.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3.3.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3.3.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4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4.1教学方法概述
4.1.1教学方法的概念
4.1.2教学方法的分类
4.1.3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
4.2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
4.2.1讲授法
4.2.2谈话法
4.2.3讨论法
4.2.4自学指导法
4.2.5演示法
4.2.6实验法
4.2.7练习法
4.2.8教练法
4.2.9范例教学法
4.2.10项目教学法
4.3教学方法改革
4.3.1发现法
4.3.2启发式教学法
4.3.3程序教学法
4.4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4.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4.5.1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4.5.2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
4.5.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4.5.4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4.5.5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4.5.6协作式教学模式
4.5.7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4.5.8WebQuest教学模式
4.5.9游戏教学模式
4.6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4.6.1教学方法的选择
4.6.2教学方法的评价
第5章信息技术课的现代教学手段
5.1现代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5.1.1现代教学手段
5.1.2现代教育技术
5.2电化教育
5.2.1电化教育的作用
5.2.2电化课的教学
5.3计算机辅助教学
5.3.1CAI系统的构成
5.3.2CAI的特点
5.3.3CAI的教学模式
5.3.4CAI课件的设计
5.3.5积件
5.4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5.4.1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组成
5.4.2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
5.4.3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
5.5程教育
5.5.1远程教育系统的技术支持
5.5.2程教育系统的优势
5.5.3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
第6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6.1教学设计
6.1.1教学设计
6.1.2备课
6.2教学过程
6.2.1教学过程的概念
6.2.2教学过程的结构
6.2.3教学过程的作用
6.2.4教学过程的实施
6.2.5教学过程的优化
6.3课堂教学
6.3.1课堂教学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6.3.2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6.3.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6.3.4课堂教学的艺术
6.4实验教学
6.4.1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6.4.2计算机实验的分类
6.4.3计算机实验的组织实施
6.4.4计算机实验的考核
6.5课外工作
6.5.1加强课外辅导工作
6.5.2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
6.5.3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6.6教育实习
6.6.1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
6.6.2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要求
6.6.3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
第7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
7.1概念教学
7.1.1什么是概念
7.1.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7.1.3概念间的关系
7.1.4概念的定义
7.1.5概念教学示例
7.1.6附:参考教案
7.2操作命令教学
7.2.1命令概述
7.2.2命令的教学设计
7.2.3命令教学的注意事项
7.2.4操作类的教学设计
7.2.5附:参考教案
7.3程序设计教学
7.3.1程序设计概述
7.3.2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
7.3.3程序设计教学
7.3.4附:参考教案
第8章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
8.1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8.1.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8.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8.2能力的培养
8.2.1能力概述
8.2.2自学能力的培养
8.2.3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8.2.4编程能力的培养
8.2.5思维能力的培养
8.2.6创造能力的培养
8.3信息素养的培养
8.3.1信息素养的概念
8.3.2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8.3.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
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9.1教学评价概述
9.1.1教学评价的意义
9.1.2教学评价的功能
9.1.3教学评价的原则
9.1.4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特点
9.2教学评价的内容及分类
9.2.1教学评价的内容
9.2.2教学评价的分类
9.3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9.3.1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
9.3.2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评价
9.4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10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
10.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概述
10.1.1教学研究的特点
10.1.2教学研究的类型
10.1.3教学研究的原则
10.1.4教学研究的过程
10.2教学研究的方法
10.2.1历史研究法
10.2.2观察研究法
10.2.3调查研究法
10.2.4实验研究法
10.2.5个案研究法
10.2.6行动研究法
10.2.7校本研究法
10.2.8质的研究法
10.3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10.3.1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
10.3.2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
10.3.3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参考课题
10.4教学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
10.4.1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结构
10.4.2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0.4.3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常见问题
10.4.4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注意事项
附录A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初一至初三年级)
附录B教案(教学设计)六例
附录C信息技术教育报刊目录
附录D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网址
参考文献
本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也是教育信息技术学专业在校学生很好的教材。再版修订后,补充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修改了教研论文的格式,增加了论文模板和补充部分研究课题。更好、更及时地反映本学科领域中的新成果。 本书是多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多年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成果,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涵义与特征、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和内容、教学特点和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工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学校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及管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和中专学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的教科书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人员和其他学科教研人员的参考书,其他计算机应用人员也将从本书中得到启发和裨益。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15164209 如需购买下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版次 | 2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58 | 印数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07.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3.672 的主题关于 计算机课-教学法-中小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