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

自卑

(美) 阿德靳, 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17.0

书籍简介:

本书从普通意义上探讨自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出超越自卑的方法与解决的有效途径。

书籍目录:

【译序】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生命不外乎三种使命

社会感与爱心

成长期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

独立性与合作性的磨砺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情绪的格调

身心类型及处理方式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情绪的生成

自卑感与人类文化的生成

个体优越感的目标

“奇异”的优越感

【第四章】

敌意的记忆限制身心发展

死亡信息的恐惧

亲系与竞争的记忆

根深蒂固的困惑

受歧视者的反抗欲

意外事故,终身难忘

【第五章】

梦与预见的无稽之谈

弗洛伊德派的解析

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力

母亲的作用

父亲的作用

家庭格局

【第七章】

学校教育的影响

教师的教书育人

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

关于先天不足与后天培养

区分孩子的个性特征

顾问会议的重要性

【第八章】

青春期的引导

心理与生理的引导

迎向成人的挑战

青春期如何防微杜渐

青少年时期的性欲

【第九章】

犯罪与预防犯罪心理透析

罪犯的两种类型

重述合作的重要性

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第十章】

职业与工作

【第十一章】

同伴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粮食商家庭,家境相当富裕,但由于先天性身体的原因,他却度过了一个很不快乐的童年。他自小患驼背,行动不灵活。在蹦跳活跃的哥哥面前,常常感到不如意。5岁的时候,阿德勒又患上一场几乎致命的病,等到上学后,又因数学差受到老师的歧视。被当作差等生看待。所有这些,足够使阿德勒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自卑。

尽管有这么多的苦难紧随着阿德勒,但他却以超人的毅力,成了生活中的强者。童年的生活不仅没有使他消沉,反而赋予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努力。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并且成了优等生。他后来说过,他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

后来,阿德勒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并于1895年获博士学位。两年后,结了婚,并定居维也纳。在那里,他经常到咖啡馆和朋友聚会,友善谦和,不拘小节。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年时期的阿德勒曾熟读弗洛伊德的作品《梦的解析》,并在维也纳一著名刊物上撰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辩护。不久,受弗洛伊德之邀,于1902年加入弗洛伊德智囊团,旋即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家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有关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重要论文,使他享有盛誉。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既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患上精神病;同时,也能促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从而超越自卑,补偿弱点。如著名哲学家尼采,身体赢弱,却“弃剑从笔”,写下了不朽的哲学论著。

随着研究的深入,阿德勒提出: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常仰赖成年人生活,且一举一动受到成年人的控制。当儿童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做事情的借口时,他们便会展现出神经病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形成“自卑情结”。因此,自卑感不是变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发展过程。

渐渐地,阿德勒的观点无法见容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就在他的心理学研究崭露头角的时候,他遭到弗洛伊德的压制和排斥,但他不惧权威,勇敢地走自己渴望的道路,并于1918年著述出版了《理解人类本性》。

1920年,阿德勒终于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另率领他的一群追随者组成“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学会”,并自称其研究为“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Psychology)。从此,阿德勒摒弃了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的心理分析观点,并以社会的概述来解释男性钦羡,强化了自我功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德勒曾在奥国军队当军医,以后又在维也纳的教育机构中从事儿童辅导工作,从而扩大了个体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在这之后,阿德勒就声名远播了。然后,便周游各国,到处讲学:1926年初抵美国;1927年受聘哥伦比亚大学讲学;1932年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同年,他出版了《whatLifeshouldMeantoYou》(《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出版,世界上已经有无数读者从阿德勒的这部作品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成功地跨越了自卑感的局限。1935年,阿德勒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IntemadonalJoumalofIndividualPsychology);1937年又受聘到欧洲讲学,由于过度劳累,终因心脏病突发,死于苏格兰Aberdeen的街道上。

由于阿德勒对人类个体心理的出色研究和取得的卓著成就,使个体心理学在他身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它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它通过提高人的社会兴趣,改变了人在生活中的价值观念,从而重新树立了生活目标,填补了人类信仰的此项空白。

今天,仍然会有更多的人从阿德勒的思想体系中体味个体心理学特有的魅力,省察自己的生活风格,寻求适合自我的超越之道。基于这种考虑,故选译阿德勒的代表作  《WhatLofeShouldMeantoYou))(中文译本《自卑与超越》),相信会有很多处于矛盾期中的读者将会从中寻找到更令人神往的精神园地。

由于翻译水平有限,译作中难免会有暇疵之处,还望读者见谅。

译者2005年3月17日

内容摘要: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阿德勒在本书中提出: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常仰赖成年人的生活,且一举一动受到成年人的控制。当儿童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行动的借口时,便发展成神经性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形成“自卑情结”。
作者简介:  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博士学位。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开始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镳,创立一个新的心理分析学派,即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派。其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自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7802062748
如需购买下载《自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光明日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7.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自卑是光明日报出版社于2006.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48.4 的主题关于 成功心理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