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0.0
本书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经验数据分析、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公司治理的两大典型模式即美英市场导向模式和德日网络导向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和较深的研究。认为两大典型模式在股权结构、股东类型、内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外部治理手段、职工参与以及公司治理目标设计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不同。
引言
第一章 公司治理产生的社会根源
第一节 从古典企业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演进
一、古典企业制度
二、现代公司制度的兴起
第二节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
引言
第一章 公司治理产生的社会根源
第一节 从古典企业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演进
一、古典企业制度
二、现代公司制度的兴起
第二节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看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一、现代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散化——经济根源
二、现代公司机关的分权性——政治根源
三、现代公司经营的代理性——道德根源
四、现代公司责任的多元化——思想根源
第二章 公司治理的理论起点
第一节 现代公司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
一、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解释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第二节 公司治理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
一、威廉姆森模型:有限理性假定与机会主义假设
二、伯利-米恩斯模型:两权分离一委托代理问题的经验分析
三、钱德勒模型:职业经理人内部控制的历史逻辑
第三章 公司治理的本位之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第一节 股东本位理论:单边治理模式
一、股东至上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起点
二、股东至上主义的理论基础
三、股东至上主义的法律确认
四、股东至上主义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本位理论:共同治理模式
一、利益相关者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利益相关者主义的理论基础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法律回应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现实难题
第四章 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
第一节 股权结构基础
一、不同国家公司股权结构的显著差异
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别
三、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差别
四、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是最优的股权结构
第二节 股东类型基础
一、不同国家公司股东类型的显著差异
二、不同股东类型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别
三、不同类型股东的公司治理行为特征
四、机构、法人股东是最佳的公司治理主体
第五章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变革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缘起
一、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及目标
二、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
第二节 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之争
一、对价的原始含义与扩展含义
二、对价理论及评析
三、对价的改革观
第三节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公司治理基础的变革
一、扫除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化与多元化的制度障碍
二、提供了机构、法人股东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
第四节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新变化
一、股权分置改革前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机制
二、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机制的新变化
第六章 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
第一节 董事经营责任缓和抑或严格的调节进路:以日本为例
一、战后重建和经济腾飞时期董事责任的松懈:对股东代表诉讼的严格限制
二、泡沫经济破灭后董事责任的严格:对股东代表诉讼的大力激励
三、经济长期低迷背景下董事责任的适度缓和:对股东代表诉讼的适度限制
四、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五、我国当前的立法选择建议
第二节 基于公司治理功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
一、系统分析:日本股东代表诉讼激励、约束措施的立法安排选择
二、评论与借鉴: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调控设计
第三节 公司治理视角下董事职务侵权责任追究制度的重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董事职务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
三、董事与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连带责任制度的公司治理实然悖论
四、基于公司治理功能的董事虚假陈述证券责任的应然安排
第七章 和谐社会构建理念下的公司治理新路径
第一节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视角下的公司治理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进路
第二节 工会与行业协会介入下的公司治理
一、工会介入下的公司治理
二、行业协会介入下的公司治理
第三节 职工参与下的公司治理
一、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和模式
二、我国对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
第四节 董事薪酬激励社会责任控制的公司治理路径
一、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二、董事薪酬激励失范的公司治理对策
第五节 基于分配公平的国企经营层薪酬激励的控制
一、国企董事、高管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不能享受“市场高薪”
二、现行国企董事、高管薪酬激励改革方向偏离了国企公司治理的特质
三、国企董事、高管薪酬决定权的重新配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与法律制度配置》从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股权结构和股东类型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制度依赖与变迁、政治民主理念、和谐社会思潮等多个研究视角全方位立体透视了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全面考察了现代公司制度兴起的历史必然性,论证了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源。对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全面地、历史地动态考察和梳理,论证了公司治理的理论起源及其理论分析起点。对公司治理的本位的争论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分析。对比考察了两种对立的公司治理本位理论:股东本位观和利益相关者本位观。通过不同法系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论证了不同的股权结构和股东类型决定着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特征和公司治理的各自难题。
《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与法律制度配置》还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对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基础的影响。提出了公司治理的诉讼机制的观点,并将公司治理的变革置于对和谐社会构建回应的背景之下进行讨论。
本书由孙光焰著。
《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与法律制度配置》主要从股权结构和股东类型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制度依赖与变迁、政治民主理念、和谐社会思潮等多个研究视角全方位立体透视了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内容精辟,与OECD原则相较,有公司治理中国化的思维与特色。本书由孙光焰著。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与法律制度配置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08345 如需购买下载《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与法律制度配置》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与法律制度配置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2.291.914 ,F279.246 的主题关于 公司法-研究-中国 ,公司-企业管理-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