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

( ) 莫利纽克斯, ( ) 沙姆洛克,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3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讨论了新金融工具的创新和扩散过程。

作者介绍:

菲利普·莫利纽克斯是威尔士大学班戈分校(University of Wales,Bangor)会计、银行和经济学院银行和金融学教授以及荷兰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金融服务和金融集团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银行业市场和金融系统的结构、效率和绩效,在该领域中他已

书籍目录:

第1章 技术与金融创新:导言 1.1 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学文献 1.2 金融创新 1.3 本书结构第2章 金融创新——证券化和表外业务 2.1 引言 2.2 过去20年中的金融创新 2.3 证券化和表外业务 2.3.1 概述 2.3.2 欧洲美元市场 2.3.3 欧洲债券市场 2.3.4 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美元浮动利率票据 2.3.5 欧洲票据:票据发行便利、欧洲商业票据和欧洲中期票据 2.3.6 欧洲票据和银团贷款 2.3.7 银行资产证券化

第1章 技术与金融创新:导言 1.1 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学文献 1.2 金融创新 1.3 本书结构第2章 金融创新——证券化和表外业务 2.1 引言 2.2 过去20年中的金融创新 2.3 证券化和表外业务 2.3.1 概述 2.3.2 欧洲美元市场 2.3.3 欧洲债券市场 2.3.4 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美元浮动利率票据 2.3.5 欧洲票据:票据发行便利、欧洲商业票据和欧洲中期票据 2.3.6 欧洲票据和银团贷款 2.3.7 银行资产证券化 2.3.8 贷款销售 2.3.9 其他表外业务 2.4 影响金融创新供给的因素:全球化、技术和竞争 2.5 为什么银行从事表外业务 2.6 金融创新的需求 2.6.1 金融创新的需求驱动理论 2.6.2 价格—风险转移型创新 2.6.3 信用—风险转移型创新 2.6.4 流动性—增强型创新 2.6.5 信用—引致型创新 2.6.6 股权—引致型创新 2.6.7 金融创新的需求与供给:赤字与盈余单位的对比分析 2.7 小结 第3章 金融创新的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约束引致假说 3.3 监管的辩证法 3.4 作为在不完全市场中的组合与分拆过程的金融创新 3.5 金融创新的证券设计和不完全市场模型 3.5.1 风险分担 3.5.2 证券和风险分担 3.5.3 不完全市场 3.5.4 最优证券设计 3.5.5 均衡和创新动力 3.5.6 基础框架的扩展 3.5.7 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创新 3.6 金融创新的一般均衡模型 3.7 线性框架下的证券设计 3.8 小结第4章 创新模型:产业经济学文献 4.1 引言 4.2 基本定义 4.2.1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对比分析 4.2.2 创新的类型 4.2.3 不确定性和完全信息假说 4.2.4 需求拉动假说与技术推动假说 4.3 熊彼特主义假说 4.3.1 垄断与创新 4.3.2 厂商规模与创新 4.4 创新激励 4.4.1 阿罗模型 4.4.2 阿罗—德姆塞茨模型 4.4.3 熊彼特与阿罗的对比分析 4.5 开发速度和创新时机 4.5.1 谢勒模型 4.5.2 巴泽尔模型 4.6 创新的决策论模型 4.7 创新的博弈论模型 4.7.1 创新的赢家通吃博弈 4.7.2 模仿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4.7.3 非对称模型和抢先创新 4.8 文献综述 4.9 小结 第5章 创新模型:采纳与扩散 5.1 引言 5.2 创新采纳的理性—效率模型 5.2.1 异质的潜在采纳者群体 5.2.2 战略互动与创新采纳 5.3 创新采纳的攀比理论 5.3.1 正的网络外部性 5.3.2 竞争性的和制度上的攀比压力 5.4 扩散的实证模型 5.4.1 基本模型 5.4.2 曼斯费尔德(1961)模型 5.4.3 内部影响模型的估计 5.4.4 巴斯(1969)模型 5.4.5 混合影响模型的估计 5.4.6 外部影响模型 5.4.7 基本模型下的假设 5.4.8 柔性模型 5.4.9 扩展与精炼 5.4.10 时间变动的参数模型 5.4.11 多重采纳扩散模型 5.4.12 扩散模型的评价 5.5 小结第6章 金融创新:一个产业经济学展望 6.1 引言 6.2 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文献的比较 6.3 创新模型及其在金融业中的运用 6.3.1 安德森和哈里斯(1986) 6.3.2 卡帕蒂亚和普里(1995)模型 6.4 金融市场上的创新过程的实证观点 6.5 表外业务的实证扩散模式 6.6 金融市场上创新采纳的模型框架 6.6.1 解释创新扩散的理性一效率假设 6.6.2 创新扩散的攀比压力理论 6.7 采纳者的分类 6.7.1 内部采纳者与外部采纳者的对比分析 6.7.2 重复采纳者 6.8 小结  第7章 金融创新的扩散模型:方法 7.1 引言 7.2 金融市场中的创新采纳和采纳者 7.3 单一采纳扩散模型 7.3.1 逻辑曲线模型 7.3.2 非一致影响模型(NUI) 7.4 重复采纳模型 7.4.1 非一致影响重复采纳模型(NUIR) 7.4.2 NUIRl模型 7.4.3 NUIR2模型 7.5 数据 7.6 票据发行便利市场 7.6.1 市场的发展 7.6.2 在NIFs市场上的承销银行 7.6.3 NIFs的安排者 7.7 垃圾债券市场 7.7.1 垃圾债券市场的发展 7.7.2 参与的银行 7.7.3 垃圾债券市场中的投资者 7.7.4 垃圾债券的发行 7.8 小结 第8章 金融创新的扩散模型:一些经验证据 8.1 引言 8.2 单一采纳模型 8.2.1 逻辑曲线      NIFs      垃圾债券 8.2.2 NUI模型      创新采纳者的实际数量与预期数量的对比分析      时间变动的内部影响      内部采纳者与外部采纳者的对比分析 8.3 重复采纳创新模型:NUIR、NUIRl及NUIR2模型 8.3.1 马哈杰(1983)的NUIR模型 8.3.2 NUIRl模型 8.3.3 NUIR2模型 8.3.4 第一次采纳者与重复采纳者的对比分析 8.4 小结第9章 结论与综述 9.1 结论与综述 9.2 金融创新过程模型化的局限 9.3 未来的研究参考文献索  引

内容摘要:

本书立足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这种理论强调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初始条件和结果的对应关系。在金融产业中,监管、技术等环境因素触发了初始创新,但这并不能代表全部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在相互的竞争中同样会进行创新,其中金融机构的规模、数量、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都对创新活动起着这样或那样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本书通过理论和经验研究,详尽地讨论了新金融工具创新过程和扩散过程。发展了新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扩散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经验实证。这是迄今为止系统研究金融创新过程的开创性著作。
  过去二十多年新的金融工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多数是表外业务。这些工具变得日益复杂,对其购买者和创造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们还未充分理解这些工具,那么就会面临风险,并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种现象是众所周知的。
  本书通过理论和经验研究,详尽地讨论了新金融工具创新和扩散的过程。该书把理论分析和当前实践中的创新联系起来,发展了新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扩散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经验实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金融创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金融学前沿译丛
9787300045931
《金融创新》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金融创新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30 的主题关于 金融创新-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