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集结

最后一次集结

方军, 著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0.0

书籍简介:

这是一部以采访实录为主线,并带有报告文学色彩的书稿。作者方军多年来致力于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老八路、老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侵华日军老兵、当年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东北抗联、美国援华空军等老人,主要是这些人的口述回忆,以及对他们目前生活状况的描述。

作者介绍:

方军,1954年生于北京。1984年,方军为《读卖新闻》北京分社服务,是日本记者的助手;1991年,在日本留学期间,方军偶然结识了一些曾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与他们聊天带给方军的震惊感不是用他所能了解到的历史来解释的,于是,他把所有的聊天整理成采访手记,并于1997年回国后出版,书名就叫:《我认识的鬼子兵》。这本书因对老鬼子们独特的战争反思和沉重的负罪感的口述实录而震惊了国人,轰动一时。 回国后,方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在这个便利的工作环境中,他又以各种方式结识了更多的中国老兵。中国老兵给他带来的采访感受与日本兵完全不同。那种感动和无奈流露在字里行间,令读者不禁与他一起唏嘘不已。感谢网络,他将这些文字放在他的私人博客里,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那些无论曾是国军还是八路军或飞虎队员的老兵,曾经怎样为国家而战,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

书籍目录:

序:为什么要"最后一次集结"

韩立才:七七事变最后的证言者

金振中:卢沟桥前线的直接指挥官

杨云峰:抡起二十九军的大刀

王延洲:王牌飞行员的抗日史

王世江:从国军士兵到解放军司令

沈甸之: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人生

马步先:卢沟桥事变的"活字典"

孙敬生:我想要一枚抗战胜利纪念 章

张可宗:黄埔十八期毕业生

付锡庆:杀过日寇,也扫过大街

刘思远:夜潜敌营的"奋勇队"队员

王自治:为国家而战的老兵

崔金品:我想和温总理握手

姚爱华:战地救护队的女护士

赵新立:回忆"七七事变"经历

王寿延:脑壳被打凹的二十九军军医

崔蕴秋:迟来的葬礼

内容摘要:

作者方军从1997年开始采访曾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并以口述实录的形式将这些采访整理成文。《最后一次集结》所集,为方军自2003起采访到的曾服役于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幸存老兵,共17人。侥幸活至今天,他们已成为活着的历史巨著。方军将他们当作活着的历史,一篇篇记述下来,其中既有老兵们口述的战争经历:如何在缺少兵器的情况下用大刀杀敌,在卢沟桥事变中,作为最前沿的部队,如何应对敌人的挑衅,以及如何在后方照顾伤兵,等等;也有方军从采访者的角度,对他们现在生活的实录。对于这些耄耋老人曾经遭遇的种种悲欢离合,甚至不公待遇,方军有自己的看法:抗日英雄不应被忘记,无论他是国军还是八路军。

编辑推荐:

抗日烽火初起,宋哲元已为二十九军立下军训: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七十五年过去了,有未战死的幸存老兵,他们重回卢沟桥,做最后一次集结。
之所以说他们是幸存老兵,一方面,是因为从抗日战起到今天,已近八十年,当年英勇的壮士如今已近百岁,长寿百岁的普通人尚且不多,更何况历经战乱的他们?另一方面是因为战争的残酷。而二十九军恰处于抗日战起的最前线,从1933年的喜峰口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他们英勇且顽强,抱有必死之信念。
方军采访那些老兵,听他们讲战争,讲人生,讲得失,讲命运。从一个有悲悯心的愤青,一直听到现在,他成了那个愿意将悲悯和愤怒平静叙述的讲故事的人。
听故事的人,也许悲悯,也许愤怒。
但这就是历史,不容忘记。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最后一次集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5073312
如需购买下载《最后一次集结》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沈阳出版单位辽宁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5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最后一次集结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于2012.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的主题关于 报告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