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

张康林,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进行历史考察,介绍了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历史起源、形成和确立过程。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评析,分析了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形成的具体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功能、价值和弊端,并结合我国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继受与发展状况,得出了初步结论:否定物权行为理论,吸取其合理内核。

作者介绍:

张康林,1968审10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96年至2000年在武汉夫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学位, 2004年至2007年在武汉大学获得民商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9月至今在中国政法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传统民法基本理论、物权法、亲属法、户籍法等。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内容摘要

导言

第一章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形成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无因性理论概述

第二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历史探源

第三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形成与确立

第二章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评析

第一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功能和价值

第三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弊端

第三章 我国民法行为无因性理论的舍取

第一节 我国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继受状况

第二节 我国未来民法典对物权行为概念的舍取

第三节 我国未来民法典对物权行为独立性的舍取

第四节 我国未来民法典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的舍取

第四章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舍取后的效应体系

第一节 再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

第二节 再论无权处分——以处分行为与物权行为的价值冲突为突破口

第三节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再定性

第五章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功能代替

第一节 善意取得制度

第二节 公示公信原则

第三节 保护第三人交易安全规则的制度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德国民法典》的精华在于设立总则编,总则编中最卓越的成就在于创立法律行为制度,法律行为制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创立物权行为理论,而物权行为理论中最精深、最抽象、最玄妙之处在于其无因性。德国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和克茨称其为"德意志法系的典型特征"。可以说,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是德国法的最大成就,也是民法学界争议最多、最大的问题之一。争议的意义已超越了该理论本身,从民事理论建设方面,对它的深入研究不仅标志着中国物权法理论的成熟,而且将深刻影响我们对于德国法系民法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从民事制度建设方面,它关系到中国物权法许多具体制度的设计,而且关系到包括债权法在内的其他制度乃至于整个民法典的体系和制度的设计,只有正确解决了最具抽象性的物权行为无因性问题,才能解决诸 如物权变动规则和原则、不当得利、公示公信、善意取得、无权处分、权利瑕疵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制度建设问题,它处于整个民事理论的关节点,具有一通百通的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值得我们花气力探索研究,以期在通透理解该理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突破,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正确的舍取,能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盘话,使之相互衔接、协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2035183
如需购买下载《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于2009.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3.24 的主题关于 物权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