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学范畴

中国现代诗学范畴

陈希,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以中国现代诗歌作为接受主体,将其与西方象征主义存在或发生事实联系的一些重要现象或问题进行辨析比较,论述中国新诗对西方象征主义进行选择和变异、转化的情形、动因及其意义。

书籍目录:

引论

第一节 “最落后”的一类

现代诗学的特质——“最落后”的一类——“旧钱铸铜”“从小处下手”——“现代”“诗学”的内涵

第二节 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

西方资源——复杂多元取向——“取法于西文”——古典诗学的通约性——现代诗学范畴的选择——本书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节 “中国现代诗学”新解

“中国现代诗学”与“新诗理论批评”的区别——艾略特的启示——“冰山一角”:鲁迅、钱钟书——学衡派与象征主义——吴宓与现代智性诗学——洪深论法国象征诗人

第四节 被遮蔽的现代诗学

被遮蔽的现代诗学——《人间词话》的现代性——“旧诗学”与“旧学新变”——黄节:新式诗学的开始——胡怀琛、朱光潜:民国“诗学”的惯用法——谢无量《诗学指南》的体式——梁启超:“表情法”新论——潘大道《诗论》的新眼光——杨鸿烈《中国诗学大纲》的中西会通——朱右白:“复兴唐诗”——蒋伯潜、蒋祖怡:“旧诗之病与诗的新前途”

第五节 “存旧立新”的意义.

“探海灯”与“礁石”——传统与反传统——“存旧立新”:古典诗学的激活——“取法西学”:新眼光、新方法——“求新图变”:新旧对照的观念——“复兴晚唐”:诗歌创作的新途径

第一章 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诗学的态势

“诗学”的意义——现代化与“西化”——对古典诗学的反叛——晚清诗界革命——“五四”文学革命的策略——形成性影响——历史错位——共时性接受——渗透性状态——接受的位移和变化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

“他者”与“自我”——建构元素——东方因子——现实契机——审美体验

第三节 中国现代诗学的特质

第三种诗学:“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实践性——西方诗学的超验性、神秘性——中国古代诗学的品鉴性、实用性——中国现代诗学的作者论、当下性、零星式

第二章 诗的本质特征论

第一节 意象论

意象的价值——古典意象:意中之象——鲁迅的“意想”论——现代意象:从柏拉图到克罗齐、萨特——意象主义:视觉意象——新批评:感觉的遗留和再现——现代意象的不同取向——对意象主义的接受——中国意象抒情诗——现代都市诗——意象的变异——契机和动因

第二节 象征说

“象征派表情法”——周作人的“兴”说——朱光潜的“寓理于象”——粱宗岱的“依微拟义”——闻一多的“隐”论——穆木天的“境界”论——“契合”与“物我两忘”——老舍的“心觉”论——袁可嘉的“现实、象征、玄学”说

附学衡派与西方现代诗歌

第三章 诗的审美形态论

第一节 音乐性

音乐性的意义——“诗体大解放”——李思纯等人的阐述——学衡派的批评——现代诗学的音乐性追求——不同的音乐性:马拉美与魏尔伦——《秋歌》的反响——闻一多:新格律说——李广田的重视——王独清、戴望舒:内在韵律——叶公超论新诗音乐——九叶派:立体的复合

第二节 “纯诗”论

瓦雷里的“纯诗”论——白瑞蒙的审美一超验诗学——钱钟书的论述——中国新诗的选择——“知音”吕天石、朱光潜——李思纯、田汉、周作人的唯美诗学——新月派的“醇正”论和格律说——穆木天、王独清的“纯粹的诗歌”——戴望舒:“整体性”纯诗观——梁宗岱:民族象征诗学的自觉建构——刘西渭、朱自清、邵洵美等人的译介——“纯诗”在批评实践中的新义——“纯诗”不“纯

第四章 诗的审美方式论

第一节 智性化

“圆宝盒”事件:新的美学崛起——现实的契机——宋诗因子——艾略特、瓦雷里的启发——智性诗与哲理诗的差异——智性诗与主情诗的区别——智性与理智之比较——新诗的“情理”纷争——吴宓的介绍——高明的译介——叶公超、卞之琳、曹葆华对艾略特的中国现代诗学范畴——理解——金克木等论“新智慧诗”——徐迟的智性说——穆旦的“新的抒情”——袁可嘉:新诗戏剧化——唐浞:“新生代在涌现

第二节 “契合”说

“契合”与“通感”——最初的译介——穆木天的“交响”说——王独清的“交错”论——梁宗岱的“契合”论——宗白华的“境界”说——唐浞的“意象”建构——袁可嘉的“客观联系物”——超验本体与审美方式——美学福音与东方因子

附1卞之琳:智性的选择与转化

附2冯至:生命的契合与沉思

第五章 诗的审美价值论

第一节 颓废风

“颓废”的含义——音译和意译——吴弱男、宗白华、李金发的译介——周作人的警惕——梅光迪的揭发——新文学阵营的态度——刘西渭、朱自清的解释——“颓废”与“堕落”——对“颓废”的质疑和批评——《金屋》的颓废之花——中国荡子:邵洵美、白采等

第二节 晦涩论

“晦涩”的含义——晦涩与浅白——穆木天、王独清的理解——晦涩与语言——“看不懂”之争——艾略特与晦涩论——袁可嘉论晦涩——沈宝基的肯定——刘西渭的分析——徐迟的变化——晦涩与睡眠和梦

附录中国现代诗学著作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现代诗学范畴》系第一部历史考辨与理论建构结合的中国现代诗学范畴学专著。全书立足于中国现代诗学发生发展的实际过程,选取意象论、象征观、音乐性、纯诗说、智性化、契合论、颓废风、晦涩论等基本范畴,分别涉及诗歌的本质特征、审美形态、审美方式、审美价值诸方面,采取历史还原的方法,论从史出,探源溯流,阐精发微,从古今中外不同资源和语境深入探讨现代诗学范畴内涵的发生、演变和特征,多维度观照并建构起中国现代诗学的基本体系。无论是观念拓新,方法运用,还是诗美阐发,学理辨析,抑或史料发掘,皆新见迭出,多有创获。全书视野开阔,取材宏富,结构合理,论述详审,分析透辟,见解独到,所述史料翔实、信而有征,所论实事求是、言之有据,表达流畅、生动,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文学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现代诗学范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6033710
《中国现代诗学范畴》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中山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现代诗学范畴是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9.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诗歌-文学理论-研究-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