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本书运用心理学及侦查学原理及知识,对如何与目击者进行沟通作了深入探讨。
第一章记忆
记忆是真实的吗?
解读记忆
你感觉到了什么?
知觉是主动的
不可或缺的意义识记
不断变化着的记忆内容
“想记起,偏偏已忘记”
再认比回忆准确
令人困惑的回忆
第二章记忆的相关问题
明确的目的
记住感兴趣的东西
过往知识与经验
记忆的窗口
若隐若现的情景
记忆障碍
催眠给记忆带来的结果
第三章相貌特征
什么是相貌特征?
相貌特征的三个组成部分
写在脸上的人格特征
脸的框架整体特征
纷繁变化的细节特征
其它面部特征
头面部饰物
相貌特征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格、人格特征和人格特质
异常人格
格调
衣着
行为
两种特殊状态
第五章目击者
主体地位因为拥有记忆
不同的表现
各类案件中的目击者
值得注意的几种目击者
目击者的性格
他们承受着压力
学会观察
第六章他们说了些什么?
描述并不等于记忆
描述是合理化的构念
暗示和诱导
从众
服从与顺从
习俗化
刻板印象
描述本身具有的特征
描述的内容
第七章理解与判断
联系的观点见微知著
模棱两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借助于经验
谨慎地看待规律
相互理解
你的判断能力
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分析
正确地运用推理
没完没了的问题
第八章错误的沟通方式
第九章技巧与策略
时间的涵义
沟通的场所
座次排列
单独沟通
尊重对方
鼓励自信
无结构访谈
提问的方式
把握节奏
最佳思维和情绪状态
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引导
第一印象
突出的重点
由虛入实
产生互动
因人而异的沟通
情境再现
展开联想
不要忽略细节
草图的作用
感受现场
在很多人眼中,摹拟画像是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绘制犯罪嫌疑人相貌的技术,目击者怎么讲,我们就怎么画,这似乎是一项通过绘画来完成的统筹工作把各种“零件”进行拼凑以至于早期的摹拟画像被通俗地称为“人像组合”。但是,摹拟画像真的这么简单吗?为什么当目击者竭力就某个相貌特征加以说明、解释的时候,你却表现出一脸的茫然?为什么你不能主动地驾驭局面?是因为缺乏沟通!这也正是这本书所要表达的!这本教科书将告诉我们如何与知情者、目击者沟通,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获取更多详实而有价值的破案信息,从而为领导科学、正确地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书涉及了记忆、相貌、犯罪嫌疑人、目击者、那些错误的沟通方式,并介绍了正确的沟通方式。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与目击者沟通的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摹拟画像是一门沟通的艺术,通过沟通,一张隐藏在记忆背后的脸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本书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深刻地提示了记忆的实质,并从摹拟画像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有效的沟通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是一名颇具影响力的画像专家,在实战应用与理论研究方面均有出色表现,系公安战线一等功臣、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他注重沟通,认为“摹拟画像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沟通代表摹拟画像真正的发展方向”、“只有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回忆,让目击者说得更多、更真实”,这些观点在业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著有《摹拟画像你我他》一书(群众出版社,2005年)。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与目击者沟通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9305973 如需购买下载《与目击者沟通》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50 | 印数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