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师朱光潜

怀念老师朱光潜

吴泰昌,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7.0

书籍简介:

本书以随笔的形式回忆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内容包括朱光潜的生活琐事、学术见解以及与朱自清、郁达夫、沈从文等文坛闻人的交往。

书籍目录:

听朱光潜老师闲谈(代序)

挚友朱自清

《文学杂志》的编者与作者

《诗论》新版漫忆

知心朋友沈从文

《艺文杂谈》编选琐记

《谈美书简》

对话体“便于百家争鸣”

锻炼身体有一套“方术”

与叶圣陶长久的相处

关于《西方美学史》

教师生涯六十载

扑在《新科学》上面

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写在书后

前言

朱光潜(孟实)先生八十四岁时曾说过:“我一直是写通俗文章和读者道家常谈心来的。”读过这位名教授数百万言著作和译著的人,无不感到他的文章,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喜爱和朋友、学生随意交谈。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出了他露珠似的深邃的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可惜的是,这些闲谈,其中许多并未形诸文字。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在燕园生活了四五年,还没有机会与先生说过一句话,更别说交谈、谈心了。五十年代中期,北大一度学术空气活跃,记得当时全校开过两门热闹一时的擂台课,一门是《红楼梦》,由吴组缃先生和何其芳先生分别讲授;另一门是美学,由朱光潜先生和蔡仪先生分别讲授。那年我上大二,年轻好学,这些名教授的课,对我极有吸引力,堂堂不落。课余休息急忙从这个教室转战到那个教室,连上厕所也来不及。朱先生的美学课安排在大礼堂,从教室楼跑去,快也要十分钟。常常是当我气喘吁吁地坐定,朱先生已开始讲了。他是一位清瘦的弱老头,操着一口安徽桐城口音,说话缓慢,瞪着一双大眼,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学大师。朱先生最初留给我的就是这使人容易接近又略带某种神秘感的印象。当时美学界正在热烈论争美是什么,是主观,客观?……朱先生是论争的重要一方。他的观点有人不同意,甚至遭到批评。讲授同一课题的老师在讲课时,就时不时点名批评他。朱先生讲课态度从容,好像激烈的课堂内外的争论与他很远。他谈笑风生,只管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中国引经据典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讲得条理清晰,知识性强,每次听课的除本校的,还有外校和研究单位的人员,不下五六百人。下课以后,人群渐渐流散,只见他提着一个草包,里面总有那个小热水瓶和水杯,精神抖擞地沿着未名湖边的水泥小径走去。几次我在路上等他,想向他请教听课时积存的一些疑问,可当时缺乏这种胆量。

……

朱先生的记忆力在去世前一两年明显有衰退。有几件小事弄得他自己啼笑皆非。有次他送书给画家黄苗子和郁风。分别给每人签名送一本。郁风开玩笑叫我捎信去:一本签两人名就行了。朱先生说原来晓得他们是一对,后来有点记不准,怕弄错了,不如每人送一本。过了一阵,他又出了一本书,还是给黄苗子、郁风每人一本,我又提醒他,他笑着说:“我忘了郁风是和黄苗子还是和黄永玉……拿不准,所以干脆一人一本。”小事上他闹出的笑话不止这一桩。但奇怪的是,谈起学问来,他的记忆力却不坏。许多事,只要稍稍提醒,就会想起,回答清楚。1983年秋天,他在楼前散步,躲地震时临时搭起的那间小木屋还没有拆除,他看看花草,又看看这间小屋,突然问我:最近忙不忙?我一时摸不清他的意思,没有回答。他说如果你有时间,我们合作搞一个长篇对话。你提一百个问题,我有空就回答,对着录音机讲,你整理出来我抽空再改定。我说安排一下可以,但不知问题如何提?他说,可以从他过去的文章里发掘出一批题目,再考虑一些有关美学、文艺欣赏、诗歌、文体等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所谈可长可短,平均两干字一篇。他当场谈起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写的有关园林艺术的专著,很有价值。他说,从园林艺术研究美学是一个角度。外国有两部美学辞典,关于“美”的条目就列举了中国圆明园艺术的例子。他答应空些时翻译出来给我看。那天,我还问起朱先生为什么写文艺评论,为什么随笔喜欢用对话体和书信体。他说你这不就提了两个问题,你再提九十八个题目便成了。他又说,你还问过我,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对后来的文艺发展究竟哪个的影响大?这又是一个题目。他在一篇文章中说《红楼梦))是散文名篇,有人认为“散文名篇”应改为“著名小说”,他不同意,为什么?这里涉及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问题。他笑着说:题目不少,你好好清理一下,联系实际,想些新鲜活泼有趣的题目。我们约好冬天开始,我一周去一次。后来由于他翻译维柯《新科学》没有间歇,我又忙于本职编辑工作,出一趟城也不容易,就这样,一拖再拖终于告吹。朱师母说,朱先生生前有两个未了的心愿,一是未见到《新科学》出书,一是未能践约春天去看望老友叶圣陶、沈从文。我想,这个闲谈记录未能实现,也该是朱先生又一桩未了的心愿吧!

后记

《我认识的朱光潜》脱稿了,心头感到轻松。

朱光潜先生走了21年,今年适逢他诞辰110周年。希冀这本小书能表达一个读者,一个普通受业弟子对崇敬的老师一丝怀念之情。

朱光潜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和认真求实、勤学奋进的治学育人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学术向前发展的珍宝,不仅属于20世纪,也不仅属于中国。

新世纪以来,我计划写作的“亲历大家”系列正在逐步进行。这部拙稿是继2003年出版的《我亲历的巴金往事》和2005年出版的《我认识的钱锺书》之后的又一部。我想坚持写下去。朱光潜先生八十始,才着手翻译被称为“天书”的维柯《新科学》,日复一日,咬住不放,终于在他离世前完成了。前贤先哲们那股生命不息、老而有为的精神深深触动我,激励我。

今年春节以来,一直陷在这本书稿的资料准备和写作之中。在家乡静心地完稿,令我特别高兴。感谢友人袁鹰和石一宁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负责人郏宗培、魏心宏和责任编辑韩樱、美术编辑王志伟对书稿的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文学馆、安徽教育出版社、北京精诚兰星科贸有限公司和马鞍山图书馆、雨山工业园提供的方便也在此一并致谢。

吴泰昌

二○○七年三月至六月于北京一马鞍山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继巴金、钱锺书等文坛大家回忆录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怀着深厚的师生之情,追忆与朱光潜几十年的交往,描摹心目中的大师身影。书中还以亲身经历记述了朱光潜与朱自清、沈从文、叶圣陶等人的深笃友谊。在作者的家常话语中,美学大师的学术生涯、生活情态与人格魅力一一生动呈现。  本书作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与朱光潜、钱锺书夫妇交往,历时二十多年。书中,大师生活点滴、文坛前辈掌故,皆以平实的文字娓娓道来,并配以几十幅从未公开的珍贵照片及朱光潜亲笔书信、题词手迹、滋味醇正浓厚,使读者走近一代国学大师的晚年生活。  希冀这本小书能表达一个读者,一个普通受业弟子对崇敬的老师一丝怀念之情。【作者简介】  吴泰昌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64年文艺理论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文艺报》,《河北文艺》、《人民文学》任编辑、编辑组长、1984年至1998年任《文艺报》副总编,现为文艺报社顾问。已出版文学评论、散爻集《梦里沧桑》、《我亲历的巴金往事》、《我认识的钱锤书》等19部。其中《艺文轶话》获中国作家协会王办的新时期全国优秀敞文集奖。1979年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五届、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至今。社会兼职有: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冰心研究会副会长。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怀念老师朱光潜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2132249
如需购买下载《怀念老师朱光潜》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7.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怀念老师朱光潜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