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本书选录了100个现存或是已渐渐消逝的民间老游戏,采用质朴的语言对它们进行叙述,并加上作者的评价,配以相关图片,让读者重返孩童时代,从书的字里行间再次体会那孩童时代的纯真,让读者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放漂流瓶
埋财富
滚铁环
踩高跷
抽陀螺
打弹弓
竹弩
水枪
橘子皮枪
玩泥巴
捏石膏
鼓疯子
纸艺及纸编
放风筝
拍洋画
集糖纸
赌烟盒
拼书纸
装矿石收音机
打弹珠
坐滑梯
斗鸡
跳八关
踢盒子
拍三角
捉迷藏
踢毽子
抬轿子
叠罗汉
骑马打仗
扳手劲
玩沙
过家家
对掌
下腰
伸一字
倒立
铁牛耕地
扔飞刀
扭扁担
甩沙包
砍尜儿
跳绳
抓布子
抓拐
交线戏
跳房子
抓棋子儿
斗蟋蟀
粘知了
捉蚂蚱
养蚕宝宝
烧蚂蚁
摔泥炮
老鹰抓小鸡
贴大饼
击鼓传花
万花筒
丢手绢
木头人
定身法
弹球
三个字
海陆空
玩触电
打电话
天下太平
迈步
猜字
掼刀
花窖
打水仗
剪纸
制作琥珀
滑轮车
皮枪
挖地道
竹马
划甘蔗
挤刨花
挑棍儿
打雪仗
揪冰溜子
梭豆腐块
竹蜻蜒
套圈
打饵
照妖镜
设圈套
拨巴郎鼓
斗草
打水漂
演幻灯
四顶与五顶
打棍子
打瓦
拾子与撑子
玩杠子
荡秋千
放河灯
参考书目
前言
《旧约.创世纪》说,上帝怕亚当孤独寂寞,便取下亚当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亚当说:“这就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男人注定要离开父母与女人结合,二人成为一体。为什么上帝要用亚当的肋骨而非地上的尘土造女人昵?根据经典的阐释,是因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联姻,才会达成两人生命与心灵的完美结合。但长久以来的婚姻状况,早已不复原初神启的旨意了。婚姻,正在成为一种无始无终的交换游戏;而亚当的肋骨,某种程度上说,未尝不是上帝手里的玩具。上帝童心大发,造出了人类,如今一直在欣赏自己的成就。上帝七天造人,造出了杰作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造出了夏娃,这是一个神奇、完美的过程,可谁又料想过,连上帝造出的万物灵长的人类,也是来自那些寻常的泥巴呢?
还有一则关于上帝的轶闻,说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天使,缠着上帝要玩具,上帝伸出大拇指说:“给你!”小天使真的攥住上帝的大拇指,有滋有味地吮吸起来。孩子能从大拇指中吮出什么?好玩而已。因此,即使神明到无以复加的东西,在孩子眼里,也仅仅是为了好玩。这又是什么?是天性。这种童年的“泥巴时代”,从我们的先人那里延续了几千年,一直没有任何改变。直到某一天,我们突然感到在众目睽睽之下玩泥巴是一种丢脸的行径。但是,我们就成熟了吗?
某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偶然看到邻居家的小孩趴在地上玩泥巴,全神贯注,那副脏兮兮的专注神情,全然忘记了游戏之外的世界。我暗自心惊,似乎从泥巴的造型里看到了自己清贫的童年,相信35岁以上的人都会有同感。那时,游戏或玩具是陪伴自己度过孤独而纯真的童年的最忠实伙伴,再没有比游戏更能主宰一个孩子灵魂的东西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怀念往昔是很自然的。然而,人类的怀旧也往往摆脱不了两种模式:从地缘角度展开的故土情感和从时间维度进行的童年追忆。过去的事实让我们久久怀念,不能返回的童年,始终是美丽的想象之所。伸向知了的竹竿,瞄准小鸟的弹弓,泥地上的弹珠,风中的纸鸢,五彩缤纷的香烟盒,一切都那么清晰,恍如旧日时光。开启尘封已久的幻想,去演绎其中的种种故事,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童年便复活在我们的现实之中,童年不再遥远。
东汉末年的王符在政论著作《潜夫论》里说:“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皆无益也。”这样的“道德家言”,很可以代表中国古代正统观念对儿童游戏的态度。周作人就很不满地批评过这一点,他在《玩具》一文中借译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极言之,便是被说对于儿童漠不关心,也没有法子。第一是看不起玩具。即在批评事物的时候,常说,这是什么,像玩具似的东西!又常常说,本来又不是小孩!(为甚玩这样的东西。)”而在此之前,他在《绍兴县教育会月刊》上发表《玩具研究一》,也提出了“游戏者,儿童之事业,玩具者其器具”的观点。正因为对儿童有如此理解,由他打出“儿童的文学”之旗帜,也就变得十分自然了。在我看来,那些闪耀在老游戏中的清贫的诗意之光,注定要照耀一个人的一生。
无论游戏怎样,一般只有两大类:器物游戏和徒手游戏。从功能上着眼,民间游戏可划分为五类:室内生活游戏、庭院活动游戏、智慧游戏、助兴游戏和种类博戏。本书记录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中国中部、南方的100种儿童游戏,绝大多数笔者都亲身经历过。时间过去了30多年,但对这些游戏的历史、制作、规矩依然历历在目。写出此书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铭记。
与如今五花八门的电玩、惊险的蹦极、时髦的滑板相比,我们的童年游戏显得老土、简单,几乎不怎么花钱,因此,面对众多的老游戏,就像面对一杯醇厚的酒。它们长久地留在记忆中,我理解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如同初恋情人的玉照,始终会留在隐私的箱底。不久前,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资料:“可联机的电脑游戏或网络游戏之所以叫MUD,起源于1989年8月,CarnegieMellon的一个研究生,用了一个周末写了叫做TinyMUD的游戏:这是第一个多用户联机游戏,也就是网络游戏的最早原型。从这个MUD的缩写,人们能看到时下网络游戏的所有特征:M是众多(Multiple),U代表使用者即玩家(User),D的意思是空间或者世界(Dimension)。而这几个字母合在一起翻译成中文,就成了我们童年最常见的两个汉字:泥巴。”而在中国的神话谱系中,天地混沌,太初有情,女娲捏土造人,炼彩石补天,为人类酿造生机。泥巴以极强的黏合性及亲和力,让我们成熟,成为了人连通大地的密码,以至于后来,绝对不敢游戏人生。我想,这也就是“泥巴时代”对当下的塑造意义吧。
蒋蓝2008年3月10日在成都
无论游戏怎样,一般只有两大类:器物游戏和徒手游戏。从功能上着眼,民间游戏可划分为五类:室内生活游戏、庭院活动游戏、智慧游戏、助兴游戏和种类博戏。本书记录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中国中部、南方的100种儿童游戏,绝大多数笔者都亲身经历过。时间过去了30多年,但对这些游戏的历史、制作、规矩依然历历在目。 过去的事实让我们久久怀念,不能返回的童年始终是美丽的想象之所,伸向知了的竹竿,瞄准小鸟的弹弓,泥地上的弹珠,风中的纸鸢……一切都那么清晰,恍如旧日时光。 本书记录了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流行于中国中部、南方的100种现存或是已渐渐消逝的民间老游戏。作者采用质朴的语言对它们进行叙述并加以评价,让读者开启尘封已久的幻想,去演绎其中的故事,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文化学者、散文家。1986年开始诗歌创作,2000年加盟非非主义。已出版《身体传奇》《鞋的风化史》《玄学兽》《哲学兽》等多部专著。曾在《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奇幻世界》等报刊杂志开设专栏。所写动物散文系列被《杂文选刊》《书摘》《青年文摘》《中外书摘》等数十家报刊杂志转载,其独特的叙述话语与思辨力量,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晌力。“新散文”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布老虎散文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晚报》《青年作家》编辑。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老游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经典往事 | ||
9787562444824 《老游戏》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重庆 | 出版单位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