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1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有关清代学术的第一部专著,系统评述了明末至梁启超以来200多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

书籍目录:

序言

蒋序

自序

第二自序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前言

王生平上世纪末出现的“国学热”,热了不久即被“西学热”冲淡,正如在此之前的“美学热”很快被“文化热”所取代一样。转型时代的“车轮”转得如此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就“国学”而言,回首一瞥上世纪初叶辛亥前后情景,恍如昨日,何其相似乃尔。那时有《国粹学报》,今日有《国学季刊》;那时出“国学”丛书,今日有大规模“儒藏”编纂工程;那时有“国学大师”,今日“大师”更多;那时有《拟设国粹学堂启》的设想,今日有“孔子研究院”、“国学班”的建立,甚至沉寂几十年的私塾也星星点点地萌发出来;那时有“20世纪,为中国古学复兴的时代,岂不盛乎”的渴望,今日有“民族文化复兴”的期待。尽管从辛亥到21世纪初,人们经历了“打倒孔家店”的“五四”洗礼和文革横扫“四旧”和随后而来的“评法批儒”运动,但“国学”不但没有消逝,反而以“热”的形式姗姗而来。

这意味着什么?时间说明一切,此情此景难免引发人们“未见池塘春草绿,门前梧桐已秋声”的深沉感慨。确实,百年虽历史一瞬,但毕竟是几代人的历程,尤其近20年来的巨变,已赋予了“国学”以新的内容、形式。

首先,“国学”这个概念,已经从古典走向近、现代,她不再是那么含混笼统的“国家固有学术、文化”,而是文史哲各有特征的分科。

其次,“国学”不仅不以儒家马首为瞻,不排斥反而与道、释等各家有互补关系。于是就有“儒治世、佛治心、道治身”的分工又合作状态。华夏文化对内如此,对外也如此,表现为近现代有识之士能主动与异质文化交流而相得益彰。西方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说:“光明从东方来,规则从西方来”。英国李约瑟博士认为:“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像中国的孔庙具有神圣化的意义,但孔夫子却从来不谈‘鬼神”’。王国维、蔡元培各自汲取了叔本华、康德的哲学和美学,结合礼乐传统文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新命题,为补充教育方针的“美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美育”终于于前几年被正式纳入教育方针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界还提出了“文化中国”概念,受到了界内外人们的瞩目。她不是地理或政治概念,而是文化概念,主要指对中国文化的心理认同和认同心理。人们之所以认同这个概念,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刻意为之,而是正确概括、科学提炼的历史经验。从秦汉到明清两千多年,汉民族以其文化而非暴力同化其他少数民族,是主流。包括“五胡乱华”、“满族入主”,其结果最终由被统治者、被压迫者的汉族同化了统治者、压迫者,竟可以使他们失去原有的语言文化等。所以,中国、中国人不是种族观念,而是文化观念。“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所征服的民族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十全十美是天上的尺度,达到十全十美的愿望是人类的尺度”,歌德说道。即使面对历史如此悠久,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文化如此统一的中国也当作如是观,圣人的宏大理想和落实在生活中的结果总是有很大的剪刀差。常见的是,同一事物中既有长处又有缺欠,“此事古难全”。这从汉代阴阳五行组成的天人反馈系统落实在人对社会中的“秩序性”的取向上可看出来。一方面带来所谓安分守己,听天由命,“思不出位”,逆来顺受;另一方面又教育人们做事做人要注意整体和全局,不走极端,从而可以在系统中获得归属感。长处和弱点,优点与缺陷,本就难以分割地连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提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损益”: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要求“把握分寸,恰到好处”。这也是“过犹不及”的“中庸”,也即是“度”。但实际上往往做不到,就需要批评或批判来校正。

这就是后人总结概括的批判,继承,批判地继承;解构,重构,解构再重构等模式所由来。杨振宁教授曾批评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数学的发展,我认为有一定道理。确实,中国人在各种事务中惯于深思熟虑,周详细密地计量估算,注意实际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逻辑,不冲动,不狂热。然而同时就束缚、压抑了浪漫想象的自由开展、逻辑形式的纯粹提炼和抽象思辨的充分发展。

在理性形式和思维能力处处套上了不离日常生活经验的框架,阻碍了它的新开拓。无怪乎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按照这一标尺,不就把杨振宁问题的价值突出表现了出来了吗?!“不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不知为知。前者是动力的催化剂,后者是无能的遮羞布。正是从这里出发,沿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路径,华夏文化不因无人格神的上帝而悲观,而是在此情境下建立乐观宇宙观,以为支持,以求上进,日新又日新。因此之故,在本尼迪克特这位人类学家划出“罪感文化”、“耻感文化”这两类文化类型之后,我国学者把华夏文化特质概括为不同于“罪感文化”、“耻感文化”的“乐感文化”:中国人很少彻底的悲观主义,而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即使是处在极为困难的环境里,他们也相信有一天“否极泰来”,因为这是符合天道的。

中国书籍出版社策划出版“国学名家选粹丛书”,希冀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途径、多问题、多要求、多方法展开了乐感文化的表、里、内、外,把握华夏文化的灵魂,把无意识意识化,并进行转化性的创造,为使中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我完全同意并赞成这个意向,是为此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哲学研究》副主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清代学术概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大众国学丛书
7506814307
如需购买下载《清代学术概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书籍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清代学术概论是中国书籍出版社于2006.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49 的主题关于 学术思想-思想史-概论-中国-清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