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

檀传宝, 编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高校德育课教育部规划教材,内容包括德育学科理论,德育的本质、功能、对象、主体、目的、目标、内容、课程、过程、方法、社会环境等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德育概念

一、“德育”包括些什么

二、德育过程理解在概念上的反映

第二节 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

一、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二、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

第三节 德育理论的形态及主要议题

一、德育理论的形态

二、学校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

本章学习小结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

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第二节 科尔伯格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第四节 关怀理论

第五节 品德教育

本章学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

第三章 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

一、何谓“本质”?

二、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与德育的本质

三、对德育本质的解释及其意义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功能概念及其认识

二、德育的主要功能

本章学习小结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

第四章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

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一、“道德”是可“教”的吗

二、“新性善论”是现代德育理念的基础

第二节 德育对象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一、几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二、对道德发展理论的理解

第三节 德育对象的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

一、个性与德育

二、德育中的“因材施教”

第四节 德育主体及其作用

一、德育主体的概念

二、对德育主体作用的认识

第五节 德育主体的素养及其提升

一、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

二、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

本章学习小结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

第五章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第一节 德育目的及其功能

一、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

二、德育目的的功能

第二节 德育目的的类型与结构

……

第六章 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第七章 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

第八章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

附录一 从孽变、学步到自主:20世纪中国德育理论发展历程的文献描述

附录二 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内容摘要:

这本《德育原理》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规划教材的立项申请获得批准,原因大概既有评审专家们对于本人长期专业努力的真诚肯定,也有大家对于优质《德育原理》教材的由衷期待,我想更重要的还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正是因为这些压力,我终于下决心改变做“主编”的初衷为“独立著作者”的角色。累了很多,但是更心安理得。因为这样一来这本教材在思想的自由表达、编写意图的具体落实、逻辑与风格的内在统一等方面就不太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教育的“专业化”是最近几年强调较多的一个词汇。我个人认为在教育专业化方面问题最多、最大、最迫切的是德育。如何将现在已有的德育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以克服德育的“粗放经营”局面是所有德育工作者的责任。希望这本教材是这一重要努力的一部分。故本书服务的专业范围不仅是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狭义的“教育专业”的需要,而且(更主要的是)包括所有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教师的继续教育中有关德育专业能力提高的项目需求。增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德育的专业性认识水平、提高学校德育实践的实际效能是这本教材的最高宗旨。

  在坚持专业性、基础性的基础上,本教材的突出追求是尊重学习主体的主体性。这一点,有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每一章后都附有“本章学习小结”、“习题”、“本章参考文献”和“本章推荐阅读文献”,目的都是提供初步线索,鼓励进一步阅读,希望学习者能够通过广泛阅读与深入思考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此外,本教材在德育观念的变革、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也有明确的追求。主要标志是加大了国外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德育思想流派和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的力度,同时更多考虑了理论学习的实际意义,强化了德育实践或操作层面知识韵比重。

  教材的写作实际上是对作者专业和文化涵养的全面挑战。本书一定存在许多作者本人尚未发现或已经发现但当前尚无力克服的缺憾。因此最后我想重复一下我在《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03年版)一书中曾经表述过的一个想法——本书作者的最大愿望是:通过本书为读者创设有关学校德育方面深入思考的独特空间,而不是仅仅提供某种千古不变的金科玉律。本书的观点、材料等等都仅仅是读者的工具、出发点,而不是绝对真理和思维的终点。

编辑推荐:

《德育原理》在坚持专业性、基础性的基础上,本教材的突出追求是尊重学习主体的主体性。这一点,有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每一章后都附有"本章学习小结"、"习题"、"本章参考文献"和"本章推荐阅读文献",目的都是提供初步线索,鼓励进一步阅读,希望学习者能够通过广泛阅读与深入思考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此外,本教材在德育观念的变革、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也有明确的追求。主要标志是加大了国外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德育思想流派和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的力度,同时更多考虑了理论学习的实际意义,强化了德育实践或操作层面知识韵比重。

  教材的写作实际上是对作者专业和文化涵养的全面挑战。本书一定存在许多作者本人尚未发现或已经发现但当前尚无力克服的缺憾。因此最后我想重复一下我在《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03年版)一书中曾经表述过的一个想法——本书作者的最大愿望是:通过本书为读者创设有关学校德育方面深入思考的独特空间,而不是仅仅提供某种千古不变的金科玉律。本书的观点、材料等等都仅仅是读者的工具、出发点,而不是绝对真理和思维的终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德育原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3079025
如需购买下载《德育原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德育原理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6.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41 的主题关于 德育-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