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作为方法

民初作为方法

宋声泉, 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民国初年文学革命”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题目“民初作为方法”并非要在本体论意义上研究民初文学,而是力求探析作为方法的民国初年。“民初作为方法”,不仅是要将民国初年作为研究对象,更希望通过研究这个时段,重新理解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历程。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只有晚清,何来“五四”?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相关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第一章 消逝的界标:“民元”在文学史叙事中的百年浮沉

第一节 早期文学史中“民元”的“缺席”与“在场”

1.1.1 “文学史”的发韧及其书写限制

1.1.2 “国朝”的隐退与“民元”的在场

第二节 民国视阈中的“文学革命”

1.2.1 “民元”界标的初生

1.2.2 民国视阈的流行

第三节 渐行渐隐的“民元”记忆

1.3.1 文学革命的“胡适叙事”与历史遮蔽

1.3.2 “民元”解构的背后

第四节 一元史观下的“民元”批判

1.4.1 新民主主义史观的注入

1.4.2 遗忘的迅速与复归的艰难

第二章 共和初肇:小说走向现代的制度性支持

第一节 从帝制到共和:小说文运兴起的官方背景

2.1.1 “小说”成为禁忌

2.1.2 “闸门”的开放

2.1.3 国文教科书中的“小说”

2.1.4 文学史课堂里的“小说”

第二节 历史浮出的背后:民初文坛与中国女性小说创作的发生

2.2.1 鼓励与扶助

2.2.2 推介与标榜

2.2.3 域外新知的输入与启迪

2.2.4 质疑之音与女子新声

第三章 返回起点:重构文学革命的“生成”

第一节 《青年杂志》与“新”文学

3.1.1 独树一帜的《青年杂志》

3.1.2 一样的旧体与不一样的心情

3.1.3 写实主义与文学革命

第二节 1917:文学革命的发难与响应

3.2.1 新文学家的现身说法与历史压抑的生成

3.2.2 为“折衷”正名——以白话文学的讨论为中心

3.2.3 “改良”与“革命”的纠葛

第四章 “运动”的由来:新文学合法性建立的再审视

第一节 重估《新青年》同人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4.1.1 漂浮的能指:作为概念的“鸳鸯蝴蝶派”

4.1.2 普遍的不满与共同的诉求

4.1.3 美丽的“帽子”与历史的误会

4.1.4 一概而论的误区

第二节 “林纾败北”前后的文学革命

4.2.1 被神话的“双簧戏”

4.2.2 重访林纾与《新青年》同人的结怨之路

4.2.3 成为公共舆论的“文学革命”

4.2.4 共和话语:“林纾败北”的根源

结语

附录

一、《新青年》第二、三卷所载与文学革命相关的文章

二、对“八不主义”的回应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灵隐文丛·民初作为方法:文学革命新论》尝试从四个方面展开对民初与文学革命关系的探讨。《灵隐文丛·民初作为方法:文学革命新论》是按照时间线索展开的:第一章聚焦于作为文学史话语的民国元年;第二章分析作为文学革命背景的进人民国后的共和文坛新变化;第三章立足于《新青年》与《甲寅》等刊物的差异及其与读者的互动讨论,重构民初时段文学革命发生时的历史图景;第四章阐释文学革命发生后,《新青年》同人对民初文坛的批判,以及舆论界对文学革命的接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民初作为方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灵隐文丛
9787310047482
如需购买下载《民初作为方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南开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民初作为方法是南开大学出版社于2015.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9.6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文学史研究-民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