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穿的红嫁衣·沉浮

未穿的红嫁衣·沉浮

霍达,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长篇小说,反映当代人的感情生活。

书籍目录:

未穿的红嫁衣

沉浮

前言

国学大师王国维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言,真正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其实,不必特指“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世间凡人,只要是下功夫研究点儿什么的,无论卖豆腐的、种西瓜的、编蝈蝈笼子的、弹钢琴的、唱戏的、写文章的,对于自己所从事、所熟悉、所热爱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必有深切的体会:若要出类拔萃,独树一帜,决非易事。人们要做好一件事,大都是从向往开始,如登高望远,对那遥遥可见的风景,充满无限的憧憬,这便是第一境。继而为之痴迷,苦苦追求,虽山重水复、万险千难也在所不惜,这便是第二境。许多人就在这第二境中停顿了,退却了,或者倒下了,吃尽跋涉之苦,却未曾尝到攀登之乐,因为他没有达到那风光无限的第三境。难就难在第三境,妙就妙在第三境,那是艰苦跋涉之后的突然发现,是长期积累之后的妙手偶得,是废纸三千之后的神来之笔。所谓“下笔似有神助”不过是自欺欺人,灵感来自作家自已,是冶炼了自身的天赋、智慧、阅历、学识和治学风格所浓缩的精华进发的闪光裂变,可遇而不可求。一位前辈作家说过:“寻诗争似诗寻我。”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这句话,并且阐述自己的创作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并不是作品的主宰,文学创作是一个奇妙的‘互动’过程:你在‘寻’他,他也在‘寻’你。你为了寻找最佳的表现形式,‘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他好像是一件早已存在的、完整的、有生命的艺术品,等待着你的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创作状态,对作者来说已不是苦行,而是艺术享受。”编辑在发稿时,认为“苦行”二字不妥,问我是不是改为“苦刑”?我说不能改,这不是笔误,而是我刻意这么写的。“苦刑”是他人强加于你的刑罚,只能被动地承受,因此才深感其苦;而“苦行”是你主动地自找苦吃,虽苦而无怨,若“苦行僧”然。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取后者。

写作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回首几十年文学生涯,自然是苦多于乐,大半时间都花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然而,偶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顷刻间便抵消了所有的辛劳,所有的付出,由衷地感到今生不虚此行,庆幸我选择了文学,文学选择了我。

收在这部集子里的,是我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个都是当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耗了我的一份心血和一段生命,重新翻检时,像抚摸着自己的儿女。现在,他们都长大了,再一次整齐地排列成阵,去面对我的读者。母亲是不愿意当众评价儿女的,那就把这个权利留给读者吧,也许你能够猜到,哪一个是我最钟爱的。

9008年12月6日写于抚剑堂书屋

内容摘要:

  作者是秦史研究专家,其丰富的历史知识信手拈来,熔铸于风波迭起的叙事之中,令读者折服。作品俯瞰历史,同时紧扣时代脉搏,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当代人物的群像,或运筹帷幄的政治家,或执著著述的史学家,或痴情一片的女教师,或泼辣刁悍的小市民,或玩世不恭的“少年犯”,无不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南国沧海,孤岛密林,千年古堡,神秘莫测。一位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几乎改写了历史,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唇枪舌剑……历史学家李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踏上“仕途”。他与当年的恩师令狐谵在秦屿精神病院不期而遇,历史老人昭示他揭开千年古堡之谜,而错综复杂的权力之争和爱情纠纷却使他在即将达到事业的峰巅之际功亏一篑,遗恨终生。当他再度来到秦屿之时,已是向这座行将湮灭的历史遗迹和刻骨铭心的爱情作最后的告别,看一眼那终未能穿上恋人之身的红嫁衣……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未穿的红嫁衣·沉浮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当代作家
9787020072514
如需购买下载《未穿的红嫁衣·沉浮》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未穿的红嫁衣·沉浮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