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

陈占安,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将全面阐释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所取得的新成果,充分反映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新特点、新经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书籍目录:

导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际形势呈现错综复杂的状况 (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的阶段 (三)党的理论工作处于承上启下的时期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的新特点 (一)重新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并赋予其更深刻的理解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新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俱进同一脉相承的辩证统一 (四)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升为学科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二)对学术界讨论的两个问题的辨析

导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际形势呈现错综复杂的状况 (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的阶段 (三)党的理论工作处于承上启下的时期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的新特点 (一)重新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并赋予其更深刻的理解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新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俱进同一脉相承的辩证统一 (四)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升为学科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二)对学术界讨论的两个问题的辨析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二)我国发展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依据 (三)国外发展实践和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四)我国新形势下发展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 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点及其两个相关问题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形成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条件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对策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 (一)促进政党关系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促进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战略意义 (一)创新:人类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创新:加速现代化进程的最佳选择,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武器 (三)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四)不创新,就灭亡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我国目前自主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 (二)创新型国家的着眼点应该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三)自主创新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奋斗过程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工业化的目标和工业化实践的陷阱 (二)努力培育和积累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土壤,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肃清封建专制主义余毒,变家长制领导为真正的民主管理 (二)在价值取向上,实现由权力本位向知识本位的转变 (三)端正思想认识路线,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提出 (一)新农村建设任务提出的宏观经济背景 (二)新农村建设:“三农”政策的集成和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容和总体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二)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三)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四)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 三、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打破城乡“两籍”,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二)完善公共财政,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三)深化保障制度改革,健全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新农村建设是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长期过程 (二)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 (三)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的阶段性 (四)建设新农村应注意把握的几个关系第五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渊源与创新借鉴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统文化思想渊源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基础 (三)西方社会荣辱思想的主要论域及其借鉴意义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二)推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第六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资源和历史经验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资源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拓展执政合法性资源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面临的问题 (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拓展执政合法性资源 四、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 (二)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七章 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问题的提出 (一)“和平崛起”理念的提出 (二)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根据 (一)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二)应对国际环境的战略决策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外交应对的内在要求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涵 一、几个理论体系之上的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理论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一个理论体系 (三)科学发展观又是一个理论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个理论体系之上的理论体系 二、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一)哲学思想一以贯之 (二)理论主题坚持始终 (三)基本观点稳定不变 三、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一)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理论也就不断发展 (二)正确认识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后记

内容摘要: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改革开放是关系社会主义中国前途命运的抉择。正是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使我们摆脱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所造成的困境,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谱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史诗、最华美的篇章,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任何伟大革命的启动都是基于历史的动力和对时代大势的深刻分析,是准确把握人民的愿望和历史潮流的结果。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正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国际形势和历史潮流的准确把握,深刻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党的意志和人民愿望的统一。  本书将全面阐释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所取得的新成果,充分反映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新特点、新经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重点书系
9787301143018
如需购买下载《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348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1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