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6.0
本书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从影像媒介技术的具体特性入手,逐层考察其造成的感知习性的变革、体验方式的变化、审美接受的现代特征,等等,运用“文化唯物主义”方法,从具体技术层面逐步上升到美学、哲学的抽象理论,将当前相关研究中技术派与理论派的沟壑缝合起来,深刻独到地析理出媒介影响下的现代生活中影像技术与审美文化、主流价值传播的关联互动,填补了“技术美学”的理论空白,具有较强的学术前沿性和应用价值。
导言 影像媒介时代的审美新征兆
第一章 影像记录技术与艺术创作格局的变化
第一节 审美认知价值的复兴
第二节 艺术观测领域的拓展
第三节 个体标本与社会面相
第四节 视觉饕餮与影像纪实
作品分析:无情节纪录片的艺术特征
——以“城市交响乐”影片为例
第二章 影像制作技术与影视艺术的现代特征
第一节 碎片化时空体验与影视剪辑
第二节 马赛克叙事方式与现代艺术
第三节 数字化影像制作的无限空间
第四节 团队式影视创作的复调特征
作品分析:复调作品与电影《撞车》的复调性
第三章 媒介传播技术与审美接受体验的变迁
导言 影像媒介时代的审美新征兆
第一章 影像记录技术与艺术创作格局的变化
第一节 审美认知价值的复兴
第二节 艺术观测领域的拓展
第三节 个体标本与社会面相
第四节 视觉饕餮与影像纪实
作品分析:无情节纪录片的艺术特征
——以“城市交响乐”影片为例
第二章 影像制作技术与影视艺术的现代特征
第一节 碎片化时空体验与影视剪辑
第二节 马赛克叙事方式与现代艺术
第三节 数字化影像制作的无限空间
第四节 团队式影视创作的复调特征
作品分析:复调作品与电影《撞车》的复调性
第三章 媒介传播技术与审美接受体验的变迁
第一节 媒介变迁与感知统合
第二节 消遣氛围与消极认知
第三节 “中介”生活与孤独个体
第四节 虚拟影像与生活世界
作品分析:当代电影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第四章 媒介技术·意识形态·社会文化
第一节 从传播媒介到意识形态
第二节 从单向传播到多元选择
第三节 全球化媒体与普泛人性
第四节 边缘性纪实和美学突围
结语 舍弃与拓展
——未来影像审美走向
参考书目
后记
由钟丽茜所著的《媒介技术与审美文化》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从影像媒介技术的具体特性入手,逐层考察其造成的感知习性的变革、体验方式的变化、审美接受的现代特征,等等,运用“文化唯物主义”方法,从具体技术层面逐步上升到美学、哲学的抽象理论,将当前相关研究中技术派与理论派的沟壑缝合起来,深刻独到地析理出媒介影响下的现代生活中影像技术与审美文化、主流价值传播的关联互动,填补了“技术美学”的理论空白,具有较强的学术前沿性和应用价值。
影像传媒已成为现代人认识感知世界的主要体验渠道,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造就、规训了现代人诸多新的艺术创作方法和审美接受习性。由钟丽茜所著的《媒介技术与审美文化》从具体感性的技术变迁史人手,分析影像技术如何影响现代影视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变化、进而如何“驯化”了现代人的审美体验感知能力,析理出媒介影响下的现代生活中影像技术与审美文化、主流价值传播的关联互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媒介技术与审美文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43162 如需购买下载《媒介技术与审美文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