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本书阐述微观义利问题和宏观义利问题。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视角 四、分析框架 五、本书的结构安排 六、研究方法和调查资料第一章 义利问题溯源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义利论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论 二、两宋时期的义利论 三、明末清初的义利论 四、小结 第二节 西方思想史上的义利论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义利论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视角 四、分析框架 五、本书的结构安排 六、研究方法和调查资料第一章 义利问题溯源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义利论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论 二、两宋时期的义利论 三、明末清初的义利论 四、小结 第二节 西方思想史上的义利论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义利论 二、中世纪的义利论 三、西方近代义利论 四、小结第二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义利问题 第一节 经典社会学家对义利问题的关注 一、孔德的义利思想 二、迪尔凯姆的义利思想 三、马克斯·韦伯的义利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的义利思想 第二节 义利选择与模式分析 一、义利选择 二、义利选择模式的“理想类型” 三、义利选择的价值参照第三章 社会个体的义利选择 第一节 社会个体义利选择的必要性 一、义利选择是社会个体的理性使然 二、义利选择是社会个体的需要使然 第二节 个人利益与道德人格 一、个人利益 二、道德人格 三、个人利益与道德人格的统一第四章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个体义利选择 第一节 中国社会转型概要 一、我国社会转型的实质 二、我国社会转型的阶段 三、社会转型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义利观念的变迁 一、—年早期社会转型时期的义利观 二、一年近期社会转型时期的义利观 三、年以来的义利观 第三节 社会转型加速期个体义利选择的实证分析 一、多元并存的义利选择模式 二、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谈“拾金不昧” 四、谈“舍己救人、见义勇为” 五、谈“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六、谈“自我道德评价与社会道德水平” 七、小结第五章 社会整体的义利选择 第一节 义利选择主体与宏观义利问题 一、谁来承担社会整体的义利选择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正义 三、政府制度安排中的义利选择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的义利冲突与断裂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断裂 二、经济发展与权利平等的断裂 三、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追求的冲突 第三节 如何面对转型期的义利冲突与断裂 一、把握义利冲突与断裂的特殊背景和根源 二、正视问题的存在,从理论上做深入研究 三、继续深化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 四、政府的制度安排必须遵循义利整合的价值选择模式第六章 义利选择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个人义利选择与社会义利选择的整合关系 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双向构建 二、社会个体义利选择与社会整体义利选择的整合统一 第二节 社会精神与社会运行 一、诸种“社会精神”的启迪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精神 三、社会精神与社会运行问题与讨论 一、总结 二、讨论附录 社会价值观调查问卷参考文献后记
本书综合运用伦理社会学、社会转型论两种理论视角,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义利问题,构建了一个结构严整的分析框架:即以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为宏观背景,从义利选择的模式分析入手,提出了义利选择模式的理想类型。然后分别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探讨社会个体的义利选择与社会整体的义利选择,其中社会个体的义利选择体现为理性的个体对个人利益与道德人格的权衡与取舍;社会整体的义利选择体现为政府的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与社会正义的调适与整合。最后,基于个人与社会双向建构的关系,社会个体的义利选择与社会整体的义利选择也必然相互作用、密切联系,它们定位、凝聚成以社会主义义利观为核心的社会精神,并最终作用于社会。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义利选择与社会运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社会学文库 | ||
9787300086590 如需购买下载《义利选择与社会运行》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