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8.0
本书在比较和总结一些国际经济制裁案例的基础上,评析经济制裁的动机与绩效的因素及理论假设,建构以分析经济制裁动机的理论框架。在研究方法上,本书运用演绎推理法、案例比较分析法。按照理论的内容在逻辑去解释事件的特定结果。
第一章 经济制裁外交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关于经济制裁外交内涵的界定
第二节 关于经济制裁外交的动机与效应分析
第三节 关于冷战中美国对华经济制裁决策的假设
小结
第二章 美国制裁中国的战略思考(1949—1953)
第一节 在经济“恩惠”与贸易制裁问选择
第二节 以经济制裁配合军事干涉
第三节 扩大对华制裁的失败
小结
第三章 艾森豪威尔坚持对华经济制裁(1953—1955)
第一节 以经济制裁谋求中国在朝鲜妥协
第二节 抵御盟国放松对华经济制裁的压力
第三节 坚持以“差别原则”制裁中国
小结
第四章 国际多边制裁中国体系的瓦解(1956—1959)
第一节 以拖延策略阻止取消对华特别制裁
第二节 遏制多边制裁体系瓦解的失败
第三节 束手无策地面对中苏分裂
小结
第五章 “灵活反应”战略下的对华制裁(1961—1963)
第一节 “灵活反应”战略的内涵
第二节 权衡放松对华制裁的利弊
第三节 以强化制裁遏制中国发展核武器
小结
第六章 约翰逊在东南亚危机中坚持对华全面制裁(1964—1968)
第一节 认知所谓的“中国威胁”
第二节 在传统遏制与“灵活遏制”间选择
第三节 从考虑放松到坚持对华全面制裁
小结
第七章 尼克松以放宽对华制裁“接触”中国(1969—1972)
第一节 以“接触”中国实现冷战转型的战略考虑
第二节 解除对华经贸与交流限制的政策设计
第三节 解除对华经贸与交流限制的具体实施
第四节 解除对华经贸与交流限制的战略构建
小结
第八章 对经济制裁外交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反思美国冷战期间对华经济制裁外交
第二节 冷战国际经济制裁的再思考
第三节 冷战后经济制裁外交模式的演变
小结
附录1 国家安全委员会关于美国对华贸易的政策报告草案《决定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附录2 美国第八十二届国会众议院公法第213号《1951年相互防御援助管制法》(《巴特尔法案》)
附录3 国家安全委员会政策规划小组委员会致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报告《经济防御政策评估》
附录4 备忘录,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致尼克松总统《放宽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与旅行的步骤》
参考文献
《经济制裁研究》通过深度分析以下案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封锁(1946-1950);美国对中国和朝鲜的经济制裁(1950-1953年);西方对华制裁“特别条款”体系的破裂(1955-1958年);苏联对华经济制裁(1960-1961年)、中国对越南经济制裁(1979-1989年)。在比较和总结这些国际制裁外交案例研究,评析经济制裁外交动机与绩效的因素及理论假设,构建用以分析经济制裁外交动机的理论框架。本书的出版在进一步深化对国际经济制裁这一外交行为的认识,丰富我国的外交学研究富有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经济制裁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丛书 | ||
9787208089693 《经济制裁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