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历史的心灵救赎

面向历史的心灵救赎

王小强,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从“内部”动力学视角对郭沫若的历史剧进行研究。郭沫若坚信文艺由“内部”发生,其真谛在于表现。这一认识贯穿于其史剧创作实践。基于这一认识,本书根据他史剧探索的不同阶段,试图从其“内部”世界的发展变化,找到其创作的动力学及价值学依据,以重新解析其史剧。一般来讲,郭沫若的史剧创作探索可分为20年代、抗战时期、解放后三个阶段,本书因此分三章来研究。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契机

二 郭沫若史剧研究述评

(一)史剧研究的文艺社会学批评模式

(二)关于史剧的审美批评和研究

(三)历史题材处理问题的批评与研究

三 理论背景及研究途径

第一章 个性解放浪潮中“内部”情绪的艺术凝结:20年代史剧创作

一 孤傲诗人的内在压抑与超越

(一)早期生活的“内部”沉淀与人格生成

(二)“内部”超越性追求与“泛神论”思想体系建构

(三)“内部”规定模式:早期诗学追求

二 早期史剧情绪表现的艺术世界

(一)史剧的界定

(二)史与诗的思考

(三)早期史剧中的情绪世界

(四)早期史剧的形式探索

(五)早期史剧的评价问题

第二章 民族救亡中生命激情的历史回响:抗战时期史剧创作

一 郭沫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转变及其抗战史剧探索概况

(一)郭沫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转变

(二)文艺观的发展与变化

(三)抗战史剧探索概况

二 抗战史剧题材处理的原则

(一)题材处理的历史优先性原则

(二)题材处理的隐喻性原则

(三)题材处理的情感体验性原则

三 抗战史剧的人物性格塑造

(一)史剧人物塑造的方法和原则

(二)史剧人物类型化

(三)文化英雄——抗战史剧中的典范形象

四 抗战史剧的形式追求

(一)悲剧形式的选择及其文化价值含蕴

(二)史剧的语言要素及技巧运用

(三)史剧情节要素的把握及美学追求

第三章 新社会文化认同中的翻案颂歌:新中国成立后史剧创作

一 新中国社会文化认同中的艺术功利追求

(一)人民本位思想与新中国社会文化的认同

(二)对毛泽东的领袖崇拜

(三)知识分子文化身份的危机

(四)做“人民大众的扬雄”:文艺活动的政治功利性追求

二 “翻案”与歌颂:新中国成立后史剧的艺术追求

(一)新中国成立后史剧题材的选择与处理

(二)新中国成立后史剧人物的创造

(三)严肃喜剧(悲喜剧):新中国成立后史剧形式的探索与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从“内部”动力学视角对郭沫若的历史剧进行研究。郭沫若坚信文艺由“内部”发生,其真谛在于表现。这一认识贯穿于其史剧创作实践。基于这一认识,本书根据他史剧探索的不同阶段,试图从其“内部”世界的发展变化,找到其创作的动力学及价值学依据,以重新解析其史剧。郭沫若史剧创作的发展历程被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内部”规定的印痕,而背后隐含着的,是他面向历史的心灵救赎历程。对于史剧,郭沫若将历史、现实和艺术三者关系的思考,与他个人的生命追求紧密融合在一起,使他的史剧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具有普遍的社会文化蕴含。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面向历史的心灵救赎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46682
如需购买下载《面向历史的心灵救赎》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面向历史的心灵救赎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3 的主题关于 郭沫若(1892~1978)-历史剧-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