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沈昌文,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8.0

书籍简介: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和“书趣文丛“;他曾用二十个字概括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记述了他在主编《读书》杂志期间,与费孝通、吕叔湘、胡绳、金克木、许国璋、史枚、冯亦代、陈原、许觉民和柯灵等文化老人交往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轨迹,以及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下半部分记叙了他编辑、出版活动中独具特色的“以食会友”的轶事,既有如何在饭桌上与作者交流、获得佳作名稿的趣事,也有他对饮食图书的点评,更引人入胜的是他侃侃而谈的食经,如北京的小吃,如“普京”和“小二”,如“带着臭豆腐去旅行”等等。作者的文字独树一帜,从看似拉家常扯闲篇、平实而亲切的行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为人的真诚和坦诚。

书籍目录:

题记

费老的最后嘱托

汪老的儒行

向后看

柯灵老人与《万象》

荒芜的“荒芜”

关于《中国人学英语》

路是这么走过来的

读出真正的金克木来

清晨的一个电话

陈翰伯的一个意见

编辑与“好事”

陈原的编辑活动

陈原的几句外国话

从陈原的辛酸说起

“品牌”意识首先是原则性

陈原先生

陈著《总编辑断想》后记

界外人读

几十年后的话

最早的地理课本

清理旧物的感想

没有冯老,就没有当年的《读书》杂志+

值得怀念的时代和值得怀念的人

少一些精神奴役的创伤

编辑与饮食

北京菜、苦瓜和诗

鲑鱼.洄鱼.鳝鱼

带着臭豆腐去旅行

多吃虫子

吃遍中国

北京小吃

酒中的糟糠之妻

“普京”和“小二”

从食素到主义

王老教我做菜

世界文化视野里的饮食之道

“以食会友”考备

回到“前现代”去

前言

当我以文化为职业的时候,常蒙前辈教诲。现在视之,这些言传身教,无异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对门徒的训词。而当我以后能独立工作之际,能实行的常常只有一条:请客吃晚餐。现在把两者的若干记事合编而一,有心人不免得到一个印象:此人莫非是参加当年“最后的晚餐”的犹大?也许是吧。

万一有些地方对不上,那也就“将错就错”了吧!二○○七年七月沈昌文谨识

内容摘要:

  本书上半部分记述了作者与费孝通、吕叔湘、胡绳、金克木、冯亦代等文化老人交往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轨迹,以及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下半部分中记叙了他编辑、出版活动中独具特色的“以食会友”的轶事,既有如何在饭桌上与作者交流、获得佳作名稿的趣事,也有他对饮食图书的点评,更引人入胜的是他侃侃而谈的食经,如北京的小吃,如“带着臭豆腐去旅行”等。作者的文字独树一帜,从平实而亲切的行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为人的真诚和坦诚。  《最后的晚餐》分两部分,上半部分记述了作者与费孝通、吕叔湘、胡绳、金克木、冯亦代等文化老人交往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轨迹,以及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下半部分记叙了他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独具特色的“以食会友”轶事。【作者简介】  沈昌文一九三一年九月生于上海。在上海上了七年多中小学后,一九四五年三月起在金银首饰店学徒,讫一几五一年三月。学徒期间,工余曾在上海一些学校学习。最后学历是: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二年级肄业。一九五一年三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一九八六年一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十年后退休。一九八○年三月起兼管《读书》杂志编务,任副主编、主编,讫一九九五年十二月。退休后常在海内外文化出版界奔走,为业内临时工。著有《阁楼人语》,译作有:《控诉法西斯》(季米特洛夫)、《列宁对全学界妇女的遗教》(蔡特金)、《阿多拉茨基选集》(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历史》(部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世界》(部分)、《马克思主义还是伯恩斯坦主义》(部分)、《出版物的成本核算》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最后的晚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6787472
如需购买下载《最后的晚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书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最后的晚餐是上海书店出版社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杂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