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路与陆路

海路与陆路

刘迎胜,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以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为讨论范围的专题文集,收入作者相关考论文章二十篇,论题涉及元朝与印度、西亚和非洲的关系,古代中国的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地理观,明清时代东西洋交通,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等。

作者介绍:

刘迎胜,1947年生,河南省获嘉县人,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特聘兼职教授。现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中国蒙古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史研究会及中国海外交通史副理事长。曾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多国“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游牧/阿勒泰丝绸之路”考察,并被推举为国际考察队副队长、队长。   专长于蒙元史、海外交通史及内陆亚洲、中国伊斯兰文化史研究。已发表学术论著与译著百余部(篇)。

书籍目录:

海路编

“东洋”与“西洋”的由来

从《不阿里神道碑铭》看南印度与元朝及波斯湾的交通

宋元时代的马八儿、西洋、南毗与印度

汪大渊两次出洋初考

海图、针路与回回地理学

楞严寺本《大唐西域记》有关锡兰山之战记载的史源研究

明清吕宋赴婆罗洲针路研究——前近代我国东洋地理交通的传统知识体系

乾隆年间清政府处理朝鲜海难事件案例研究——看待宗藩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乾隆年间的澳门的亚美尼亚商人

谢清高与居澳葡人——有关《海录》口述者谢清高几则档案材料研究

从太平洋到印度洋——郑和时代以前中国航海家的足迹与亚洲的海洋活动传统

陆路编

蒙古征服前操蒙古语部落的西迁运动

至元初年以前的垂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

海路编

“东洋”与“西洋”的由来

从《不阿里神道碑铭》看南印度与元朝及波斯湾的交通

宋元时代的马八儿、西洋、南毗与印度

汪大渊两次出洋初考

海图、针路与回回地理学

楞严寺本《大唐西域记》有关锡兰山之战记载的史源研究

明清吕宋赴婆罗洲针路研究——前近代我国东洋地理交通的传统知识体系

乾隆年间清政府处理朝鲜海难事件案例研究——看待宗藩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乾隆年间的澳门的亚美尼亚商人

谢清高与居澳葡人——有关《海录》口述者谢清高几则档案材料研究

从太平洋到印度洋——郑和时代以前中国航海家的足迹与亚洲的海洋活动传统

陆路编

蒙古征服前操蒙古语部落的西迁运动

至元初年以前的垂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

白阿儿忻台及其出使——陈诚初使西域背景研究

永乐初明与帖木儿帝国的使节往来

开展内陆欧亚学的研究——《欧亚研究》发刊词

《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研究》序

《明与帖木儿王朝关系史研究》序

《唐元四客卿史实考论》序——扎马剌丁与《大一统志》

内容摘要:

《海路与陆路》是蒙元史、海外交通史专家刘迎胜教授近20年有关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的精选。全书分为海、陆两编。“海路编”从新的视角考察了“东洋”与“西洋”的概念,探求了郑和及其以前时代中国在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海域的活动,澳门在东西交流中所起的作用。“陆路编”从中古时代大漠南北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出发,以汉-伊斯兰史料对比的角度,研讨元明两代汉地与内陆亚洲之关系。

编辑推荐:



  《海路与陆路》是蒙元史、海外交通史专家刘迎胜教授近20年有关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的精选。全书分为海、陆两编。“海路编”从新的视角考察了“东洋”与“西洋”的概念,探求了郑和及其以前时代中国在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海域的活动,澳门在东西交流中所起的作用。“陆路编”从中古时代大漠南北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出发,以汉-伊斯兰史料对比的角度,研讨元明两代汉地与内陆亚洲之关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海路与陆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清华国学论丛
9787301181959
如需购买下载《海路与陆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13装帧平装
页数 360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海路与陆路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115-53 的主题关于 东西文化-文化交流-中古-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