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68.0
本书稿对于鬯《春秋》四传《校书》的训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解释字词、分析句读、探讨语法、说明修辞、发凡起例、考订典制、补明史实、校勘文本共八个方面考察了于氏的训诂内容;分析了于氏“利用对文,推求词义”、“根据异文,比照诂义”、“联系字音,因声求义”、“扣紧原文,语境求义”、“遍检典籍,集例见义”等训诂方法。本书稿还通过实例分析,展现了于氏训诂成果对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后世对于氏成果的利用情况。书稿余论则对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相关内容之句读错误逐条指出,以为将来于鬯著作进一步整理之参考。
绪论
一、于鬯与《香草校书》介绍
二、《春秋》四传与于氏校
二、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第一章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内容考察
第一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之主要内容
一、解释字词
二、分析句读
三、探讨语法
四、说明修辞
五、发凡起例
六、考订典制
七、补明史实
八、校勘文本
第二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所用之术语
绪论
一、于鬯与《香草校书》介绍
二、《春秋》四传与于氏校
二、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第一章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内容考察
第一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之主要内容
一、解释字词
二、分析句读
三、探讨语法
四、说明修辞
五、发凡起例
六、考订典制
七、补明史实
八、校勘文本
第二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所用之术语
一、揭示虚词的术语
二、校勘文本的术语
三、标明句读的术语
四、说明字音的术语
五、标识声训的术语
六、表明意向的术语
第二章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方法分析
第一节利用对文,推求词义
第二节根据异文,比照诂义
第三节联系字音,因声求义
第四节扣紧原文,语境求义
第五节遍检典籍,集例见义
第六节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第三章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特色概述
第一节读书精审,察幽入微,常能发人之所未发
第二节重视前贤时说,是是非非,当仁不让于师
第三节较多关注考明史实与解释词的所指义
一、训诂关注点重在考明史实
一、释词重视解释词的所指义
第四节熟悉名物典章制度,重视其于训诂中之作用
第五节同条之中,往往正误同存,瑕瑜并见
第六节好立新说,往往求之过深,反为穿凿
第四章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利用浅说
第一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在辞书编纂中的利用
一、已为辞书采用之成果
二、可补辞书不足之成果
第二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在古籍整理中的利用
一、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对旧注之补正
一、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在后世之利用
余论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中《春秋》四传《校书》句读及字词指误
一、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中《春秋》四传《校书》句读指误
一、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中《春秋》四传《校书》字词指误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于鬯著述一览表
跋
《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研究》对于鬯《春秋》四传《校书》的训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解释字词、分析句读、探讨语法、说明修辞、发凡起例、考订典制、补明史实、校勘文本共八个方面考察了于氏的训诂内容;分析了于氏“利用对文,推求词义”、“根据异文,比照诂义”、“联系字音,因声求义”、“扣紧原文,语境求义”、“遍检典籍,集例见义”等训诂方法。《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研究》还通过实例分析,展现了于氏训诂成果对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后世对于氏成果的利用情况。余论则对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相关内容之句读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作将来于鬯著作进一步整理之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33439 如需购买下载《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6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