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年代:2005
定价:
本书着重对现当代中国文学进行客观分析与总结。
第一辑.探源“前五四”
晚清小说:被压抑的现代性和开放性
政治小说:声嘶力竭的宣传与理想主义光辉的消散
谴责小说:警世意识与艺术欠缺
狭邪小说:批判现实与猎奇展览
科幻小说:离奇的想像与创作局限
《老残游记》:独特视角与批判锋芒
《新法螺先生谭》:科学精神与浪漫主义
民初文学与晚清文学的不同特征
民初言情小说涌现探因
民初言情小说的主题
《送别》:声情并茂的现代歌词
“前五四”文学的历史背景
读者与传媒
启蒙主义文学
近代翻译文学之兴
为人诟病的鸳鸯蝴蝶派
王国维的游戏文学观
白话文运动的暗流涌动
对白话文的张扬
第二辑.新文学何以发生
关于现代文学的起源
现代化进程与现代性的萌动
海外视野
大陆研究者的新目光
三种文学史模式
问题与“新大陆”
《海上花列传》的文学价值
“救风尘”的终结
艺术结构的新探索
文学语言的自觉革新
文学研究的视角
传播媒介与文学进展
繁荣与限制
稿酬制度的确立与职业作家的出现
鲁迅的个性主义
职业作家的心态
文学主体性的来源
先天不足的文化市场
古代作家与科举
现代作家的矛盾心结
“改造国民性”
五四“兴起”的三种观点
“五四”的个性主义文学观
唯美主义与未来主义
民粹主义思潮
悲剧意识
性爱观念
白话文运动的两次高潮
是“现实主义”吗?
现实主义的诞生
浪漫主义的闪现
艰辛的浪漫之路
“革命的浪漫蒂克”
小说价值的被发现
戏剧的兴起
散文的不平衡
古今作家的“学历”
古今作家的地域分布
女作家的涌现
第三辑.解析现代文学
艾青:《向太阳》与“火把”
夏衍:《上海屋檐下》与《心防》
林语堂的生活艺术观
生活艺术观的现实意义
巴金与《寒夜》
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灵魂的呼号
《在医院中》:一个序幕
第二种声音
第三时期:与劳动群众结合
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
合理性与缺陷
“孤岛”文学
沦陷区小说
沈从文与废名为什么“走红”?
革命文学的消失
两代作家文化层次之比较
不同的文学面貌
大后方:全民意识的高涨
“五四”精神的泯灭
关于“民族形式”
捍卫“五四”新文化思想
个性精神的萎缩
延安文艺界的精神状态
赵树理方向
复杂的矛盾体
传统与拿来主义
第四辑.通俗文学专题
通俗文学的被发现
古典文学制作传播的三次变迁
通俗价值的发现
五四前的《小说月报》和恽铁樵
王钝根与《申报.自由谈》
王钝根与《礼拜六》
许指严与掌故小说
侦探小说四义
《上海春秋》
包天笑与《小说时报》
《小说大观》的编辑思想
“鸳蝴派”价值何在?
第五辑.新时期文学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的反思
文化小说的出世
当代的现代派
王蒙的意识流
批判之作《活动变人形》
《班主任》的意义
京城素描《钟鼓楼》
《人到中年》
蒋子龙的改革文学
“棋王”王一生
高晓声与大众化
农民性
后记
前言
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天赋才能,静守书斋,破读典籍,“焚膏油以继晷,独兀兀而穷年”,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卓有建树,其造诣渐臻纯青,在学坛颇有影响,甚至名及海外。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少为普通读者所知晓。所以,让高雅的学术走出殿堂,甚为必要。然而,博士生导师的专著和大块文章,多以思辩的深刻、逻辑的严密和旁征博引而著显,难为一般读者所理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自由的阅读渐成时尚,让学者的思想、智慧与读者的需求近距离链接,成为我们策划本书系的初衷。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所截取的文字有章节、有斤段、有三五语句,重新编排,再成系列。其长者如随笔,短者如小札,如散文诗、箴言录。……读者随意翻读,必有启示心智、陶冶性情之益。
这是本书系的第三辑。
后记
在我的学术道路上,纯文学与俗文学的研究一直是齐头并进的。
1985年,我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导师范伯群先生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编撰工作,为此,多次奔赴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查阅尘封已久、弃之墙隅的所谓俗文学资料。记得有一次在苏州图书馆,在一只破纸箱中翻出了一大堆诸如陆澹安的《李飞探案集》、吴绮缘的《反聊斋》等通俗小说,大喜过望,兴奋之情久久难以平复。也许是小时候酷爱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缘故吧,对于中国近现代大量出现的通俗文学并没有什么偏见,也没有把它们认为是游戏的消遣的文学垃圾,反而认定它们是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花月痕》是一路的,倒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小说之正宗。前几天,我陪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从上海到苏州去游玩,我无意中问起他对张恨水等通俗作家的看法,出乎意料的是,他眼中放着亮光,激动地说:“我看过许多张恨水的作品。好!那些都是真正中国的东西!”在本书中,我将这二十年来自己对通俗文学研究的点滴体会与心得,集中收编在第一辑“探源前五四”和第四辑“通俗文学专题”中。
也许是出于对研究得过于烂熟的现代文学寻找新的突破口的愿望吧,我在好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中刻意揭示其他诸多领域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限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等专著中,我着力探讨教育、出版、新闻、新式学校、人才培养制度、交通、图书馆等等方面对现代文学在发生与发展中所起的特殊意义。这是一个颇有意义与价值的研究领域。北大钱理群教授在评价拙文《稿费制度的确立与职业作家的出现》时,认为这是国内最早真正将社会学的方法引入到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论文,并开启了一条有用的研究路径。现在,国内学人研究出版社、新闻副刊、现代教育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已蔚然成风。在本书第二辑“新文学何以发生”中,记录下了笔者的最初思考与主要观点。
对现当代文学中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一方面是处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前几年,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与另外一位朋友邀请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如莫言、贾平凹、张炜、李锐、韩少功、方方、余华、苏童等到校讲演,在《当代作家评论》开设“小说家讲坛”,时间达三年之久。能坚持下来的原因,现在可以解释的惟一只有兴趣两字。在本书中,我将自己研究的重要作家作品的论点与摘要,选编在第三辑“解析现代文学”和第五辑“新时期文学’’中。
在书斋中忙于专著的构思与撰述时,时时也会问自己:这些颇有些理论色彩的专著到底会有多少人看呢?能不能以一种别样的轻松的方式为更多人所接受呢?现在机会来了。非常感谢山东友谊出版社和丁建元先生的远见卓识,也非常感谢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王光东先生的热情引荐。他们的心力,不仅会慰藉我们这些寂寞的学术之旅,而且还会温暖更多的广大读者。
栾梅健2005年7月6日上海复日大学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纯与俗的变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当代博士生导师思辩集粹 | ||
7807370009 《纯与俗的变奏》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济南 | 出版单位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语种 | 简体中文 |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纯与俗的变奏是山东友谊出版社于2005.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6 的主题关于 当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现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