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复活

(俄罗斯) 托尔斯泰 (Tolstoy,L.N.) ,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代:2004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为世界文学名著的缩写本。

书籍目录:

导读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知识链接

阅读延伸

附录编委会成员简介

前言

托尔斯泰1828年出生于一个俄国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在校期间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了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决定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他漫长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写在《死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参加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1855年11月回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写成了很多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作品。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长篇小说《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期的代表作。这时期他思想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

《复活》是托尔斯泰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作家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生在牛棚,三岁时母亲死后便成了地主“半养女、半家奴”的玛丝洛娃,刚长大成人就遭贵族少爷践踏遗弃沦为娼妓,最后蒙冤进狱并被判刑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自私堕落的贵族地主聂赫留朵夫后来在法庭上同玛丝洛娃相遇,看出受审的正是自己侮辱过的女人,忽然“良心发现”,开始了“灵魂大扫除”,为营救玛丝洛娃出火坑而奔走,在一切努力失败后,又决定和她一起去流放。玛丝洛娃受“忏悔”后的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感召,终又“更深地爱上他”,但为了不拖累他的前程,拒绝和他结婚。小说以单线条的简明结构,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复杂经历,描绘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撕下了贵族资产阶级的“一切假面具。”作者通过极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强烈控诉从外省到首都,从地方到中央,整个俄罗斯帝国,包括它的国家机器、官方教会、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伦理道德,已经成了囚禁和戕害人民的监狱。但也正是在这部小说中,托尔斯泰思想艺术上的矛盾和局限性,也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他谴责地主资产阶级的暴力,同时也否定革命的暴力,并且歪曲革命者的形势;他反对官方救会,却又鼓吹“清洗过的新宗教”,用一种“精制的新毒药来麻醉彼压迫群众”;他不赞成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但没有“去反对地主土地占有制和它的政权工具,即君主政体”,幻想“好老爷”发善心,把土地“恩赐”给农民;鼓吹“饶恕一切人”、“爱敌人”等基督教博爱宣传也比以前更加浓重了。在艺术上,通过复杂的心理过程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独特技巧在《复活》中达到十分精致、高超的程度,语言较以前朴质多了;但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和“兽性”的荒诞观点,却使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形象在小说后半部苍白无力。《复活》中比作者以前的作品更多的道德说教和大量抄引《福音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长篇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连它的结构有时遭到明显的破坏。

在俄国文学中,《复活》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在此之后,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始终没有达到这部小说的高度。托尔斯泰实质上成为了俄国文学史上整整一个时代的天才的终结者。

托尔斯泰的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敬仰,同时也引起全国统冶集团的极度恐慌。当时曾有人建议亚力山大三世查办他,但沙皇的宪兵将军回答说:“他的声望太大,俄罗斯的监狱容纳不了他。”反动当局不敢用公开的严厉镇压对付托尔斯泰,他们决定从精神上摧毁这位伟大的作家。1901年俄国最高教会机关宣布托尔斯泰为“邪教徒和叛教者”,并开除了他的教籍。但托尔斯泰没有屈服,1905年革命失败后,托尔斯泰虽已年近八旬,仍一再著文,强烈抗议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对革命者滥用死刑。

湖北省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邓伏黄/编写

内容摘要:

  本书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小说通过玛丝洛娃以及监狱中的“囚犯”蒙受的不白之冤,对沙皇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以及整个国家机构的反人民的本质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是一面反映俄国农民在革命中矛盾状况的镜子。  玛丝洛娃十六岁时被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引诱,怀孕后被驱逐出贵族之家。七年后,已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被诬告谋财害命,陪审员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了受审的正是曾被自己引诱的玛丝洛娃,他去监狱探望她,请求她饶恕,并愿意同她结婚。  为了解救自己曾经伤害过的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一次一次上法院,入农村,走访一个又一个法官、将军、省长、事务大臣、宫廷侍从,在一切努力失败后,决定和她一起去流放。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和行动感召,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为不影响聂赫留朵夫的前程,拒绝和他结婚。  本书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离奇遭遇,生动地展示了一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是一部十九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复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丛书
9787532239856
如需购买下载《复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复活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4.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12.44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俄罗斯-近代-缩写本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