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8.0
本书的研究探讨了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人文空间,及其动态发展。近代西方文化以都市为摇篮,自以其势力最强的港口城市为中心,再向其周边幅射扩散。而晚近中国在国际上迅速崛起,其发展现代经济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因此,今天我们讨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的生成及内蕴,重温中国百年以来的历程,在一套以中国为本但足以为全球所用的近代中国话语典范正在慢慢生成之际,而本书的形成也正是希望能推动这一进程。
第一编 媒体空间
一份刊物,两个城市:《良友》画报在上海和香港的际遇 梁元生
近代上海地标建立与转变:从《图画日报》到《上海指南》 林美莉
报纸媒体与近代城市治理:以《大公报》与1917年天津水灾赈济为例 侯杰 李净昉
第二编 身心空间
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宗教信仰的空间叙述 李孝聪
从历史GIS角度看民国北京中西医服务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张佩瑶 苏基朗 林珲 王法辉
1936—1946年中国人13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蔡颖 侯杨方 王法辉
第三编 法律空间
清末民国时期上海律师业的扩张:群聚、蔓延与转移 孙慧敏
北京都市法律文化的空间结构 吴海杰
殖民地公共卫生与公共权力:20世纪初香港的公共卫生与建筑法例 虞秀凌
第四编 景观空间
国家权力、城市住宅与空间转型:以民国首都南京为中心 陈蕴茜
破墙而出:清末民初广州西关地区景观的延续与变迁 程美宝
苏基朗主编的《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是探讨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人文空间,及其动态发展。历代中国城市自有其文化传统,至近代西风东渐,中国城市文化风貌,随之发生剧变。由于近代西方文化以都市为摇篮,推动中国近代发展的西方影响,自以其势力最强的条约港都市为中心,再向其周边幅射扩散。晚近中国在国际上迅速崛起,学界百年来认为中国难以发展现代经济的议题,遽成明日黄花。因此,讨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的生成及内蕴,重温中国百年以来的历程,大可以不必固步自封于传统/现代矛盾对立的革命论述。苏基朗主编的《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从媒体、法律、身心以及都市景观四个空间,探讨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空间史。总体上说,《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各篇章带来的信息是中国近代城市在理型、权力及市场的互动之下的变化成长,既非全盘移植西方近代城市,亦非无序乱放。可以说这些城市文化发展的轨迹,自有其受本土文化左右的理性贯通其中。媒体及法律空间早已成为近代中国都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灵、健康及人口同属于城市文化的重要议题。都市景观及其生成则是研究城市史的流行课题。将四个空间放在一起加以观察,是新的尝试。若单从学科分际出发,这四类研究甚少结合在一起。但今天的学术风气已不再强调狭隘而封闭的专门之学,而是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的知识综合与统整。如何能有效地将不同领域的观察,归纳到有系统的框架内,让读者有更充分的领会,足资借鉴的成功例子并不多。空间史的包容性框架,或许是出路之一。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8097109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2.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912.81 的主题关于 城市文化-研究-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