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自我·神性

存在·自我·神性

吴学国,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9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对印度的哲学与宗教思想的全面解读。作者从印度哲学中抽象出存在、自我与神性这三个概念,并试图通过对这三个概念的各自演变及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历史阐释,来描述印度哲学史的全貌。

书籍目录:

存在·自我·神性(印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目录绪 言常用外文文献名缩写上编 存在论 引 论 第一章 存在与自然:吠陀和奥义书的存在概念  引言  第一节 存在与自然:吠陀思想中的存在   一 吠陀的自然崇拜   二 创世论  第二节 自然与精神:奥义书的梵   一 梵是真一智一乐   二 梵作为本体   三 梵我一如   四 上梵与下梵

存在·自我·神性(印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目录绪 言常用外文文献名缩写上编 存在论 引 论 第一章 存在与自然:吠陀和奥义书的存在概念  引言  第一节 存在与自然:吠陀思想中的存在   一 吠陀的自然崇拜   二 创世论  第二节 自然与精神:奥义书的梵   一 梵是真一智一乐   二 梵作为本体   三 梵我一如   四 上梵与下梵   五 梵与名色世界   六 世界与语言   七 晚期奥义书的思想  小结 第二章 存在与实有:耆那教、胜论、正理派的实在论  引言  第一节 耆那教的多元实在论   一 耆那教的形上学   二 耆那教的知识论  第二节 胜论派的客观实在论哲学   一胜论的形上学   二 原子论和宇宙演化论  第三节 正理派的逻辑实在论思想   一 《正理经》的十六句义论   二 正理派的知识论  小结 第三章 存在与空性:大乘佛学对本无的阐明  引言  第一节 实在论及其破解   一 佛教内部的实在论思想   二 大乘佛学对印度实在论的破解  第二节 般若中观派的“空”   一 空的思想渊源   二 空的概念   三 二谛   四 中道缘起   五 虚妄分别与无分别智  第三节 大乘瑜伽行派的二种所依之说   一 二谛与三性   二 虚妄分别与阿赖耶识缘起   三 唯识的法性论   四 法性与本识二种所依   五 有关唯识的一些歧见   六 正镥与鳃髋  小结 第四章 存在与心性:不二吠檀多派的存在论转折  引言  第一节 空性与心性:如来藏思想与吠檀多派   一 佛教如来藏思想之产生   二 如来藏与梵  第二节 乔荼波陀的存在概念   一 梵:存在的本质   二 梵我一如   三 梵与世界  第三节 乔荼波陀的自我概念   一 自我四位   二 命我与梵   三 解脱之道  小结  结语中编 自我论 引 论 第一章 自我与自然:吠陀与早期奥义书的思想  引言  第一节 吠陀和梵书的自我   一 吠陀的自我概念   二 梵书的自我概念  第二节 自然与心性:早期奥义书的自我概念   一 自我概念的两个方向   二 自我的五身、四位   三 关于自我的其它问题   四 奥义书的人生论   小结 第二章 自我与实体:实在论的自我概念  引言  第一节 耆那教的“命”   一 耆那教论我   二 耆那教的伦理与解脱思想  第二节 胜论和正理派的自我   一 胜论派的自我概念  二 正理派的自我概念及其伦理、宗教思想  小结 第三章 自我与意识:数论一瑜伽派的思想  引言  第一节 数论的二元本体论   一 神我、自性和三德   二 自性的转变   三 因中有果论   四 关于神的问题  第二节 数论的认识论   一 自我与觉谛之关联   二 数论派的量论   三 知识的真理性问题  第三节 数论的人生哲学   一 轮回的生命   二 智慧与解脱  第四节 自由之道:瑜伽派的实践   一 瑜伽的心理学   二 瑜伽的修道论  小结 第四章 自我与存在:商羯罗的哲学  引言  第一节 商羯罗的自我论   一 阿特曼:自我的本质   二增益与执受   三 经验的自我  第二节 存在与世界:商羯罗的存在论   一 存在的本质与存在者   二 幻化的世界   三 梵我一如  第三节 吠檀多的修道论   一 轮回的生命   二 修道的途径   三 正智与解脱  第四节 商羯罗派的知识论   一 知识的种类与结构   二 知识的形成   三 知识的真与伪  小结  结语下编 神性论 引 论 第一章 神与自然:从吠陀的自然宗教到人格神的死亡  引言  第一节 黎俱吠陀的宗教思想   一 “神明”与“玄冥”   二 黎俱吠陀的多神教   三 黎俱吠陀的一神论倾向   四 晚期黎俱吠陀的一元论  第二节 吠陀以后神的衰败命运   一 神圣性的失落:梵书的祭祀主义   二 自然神的破灭:沙门的无神论  小结 第二章 神与自我:奥义书与《薄伽梵歌》的神性概念  引言  第一节 奥义书的自我与神   一 早期奥义书的泛神论的自我概念   二 晚期奥义书的神性概念  第二节 《薄伽梵歌》的神性本体论   一 自我论   二 原质论   三 神性论   四 轮回说   五 修道论  小结 第三章 神与本无:不二吠檀多的神  引言  第一节 大乘佛教的神学效应   一 大乘佛教与印度思想   二 二谛、空与神的存在  第二节 商羯罗的上帝概念   一 神与自我   二 作为神的本质的本无   三 关于神的人格性   四 神与世界  小结  第四章 神与大全:罗曼努阁派对人格神的概念的复归  引言  第一节 差别一元论的基本思想   一 差别一元论的思想先驱   二 罗曼努阎的形而上学   三 罗曼努阁的神学  第二节 虔敬与解脱   一 智与业   二 罪恶与救赎   三 献身与恩赐   四 虔敬与恩宠   五 解脱与和合  小结  结语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印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的理论专著,作者从丰富而深邃的印度哲学中抽象出存在、自我与神性这三个概念,并试图通过对这三个概念的各自演变及其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历史的阐释,来描述印度哲学史的全貌。作者认为,这三个概念,不仅是印度哲学也是西方思想最根本的概念,通过比较不仅对人类精神发展中普遍的必然的东西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会对中西印各文化传统有了更清楚的理解和准确的定位。本书适合宗教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存在·自我·神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56568
如需购买下载《存在·自我·神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9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存在·自我·神性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6.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351 ,B929.351 的主题关于 哲学史-研究-印度 ,宗教史:思想史-研究-印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