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6.0
本书系研究生案例教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交通运输、通讯技术的进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和环节被分布到不同国家,形成了以工序为对象的新型国际分工形态。中国制造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依据自身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中,参与全球国际分工的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程度不断深化,逐步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制造业生产基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价值增值能力和技术水平仍然偏低,增长方式亟需转变。本书的主要内容:利用VSS指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参与程度。设定子指标,并利用熵值法,构建了工序分工地位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工序分工地位进行测度,依据测算结果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按照工序分工地位的高低进行分类。在工序分工地位的测度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构建了工序分工对工序承接国人力资本和有形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模型,在理论研究上有一定创新。提出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攀升的路径,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攀升的模式。本文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的政策性建议。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的创新之处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全球价值链
1.3.2 产品内分工、价值链分工和工序分工
1.3.3 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方向
1.4 本书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工序分工参与程度和工序分工地位测度方面的研究
2.1.1 工序分工参与程度测度方面的研究
2.1.2 工序分工地位测度方面的研究
2.2 工序分工对一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2.2.1 工序分工对一国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2.2.2 工序分工对一国创新能力的影晌研究
2.3 工序分工地位提升方面的研究
2.4 简要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国际分工理论的演进
3.2 工序分工对东道国生产要素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3.2.1 前提假设
3.2.2 *终品生产
3.2.3 中间品生产
3.2.4 消费者偏好
3.2.5 引人工序分工的生产者均衡
3.3 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的理论分析
3.3.1 基于一国的比较静态分析
3.3.2 基于南北两国的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
第4章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测度与分析
4.1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参与程度的测度
4.1.1 指标构建
4.1.2 数据来源
4.1.3 测算结果分析
4.2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的测度
4.2.1 生产角度
4.2.2 产品角度
4.2.3 工序分工地位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序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研究
5.1 工序分工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分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1.1 模型构建
5.1.2 数据说明
5.1.3 模型形式检验
5.1.4 估计结果及其分析
5.2 工序分工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5.2.1 计量模型构建
5.2.2 数据说明和数据来源
5.2.3 估计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序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实证研究
6.1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向测度及分析
6.1.1 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
6.1.2 数据说明
6.1.3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向指数测算结果分析
6.2 工序分工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因素
6.2.1 计量模型构建
6.2.2 估计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的路径研究
7.1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的实证研究
7.1.1 计量模型的构建
7.1.2 数据来源
7.1.3 估计结果分析
7.2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的模式
7.2.1 工序环节内与工序环节间的提升
7.2.2 渐进式与跨越式模式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8.1.2 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间工序分工地位存在显著差异
8.1.3 参与全球工序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8.1.4 工序分工参与程度的加深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8.1.5 不同类型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不同
8.2 启示和政策建议
8.2.1 积极参与全球工序分工
8.2.2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
8.2.3 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
8.2.4 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并完善研发投入结构
8.2.5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行业投资结构
8.2.6 创建良性竞争环境
8.3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一 iPod全球价值链
附录二 WIOD投入产出表包含的国家
附录三 WIOD投入产出表与ISlC行业对应关系
附录四 中国制造业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国内价值增值率
附录五 BEC商品分类表
参考文献
后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交通运输、通信技术的进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和环节被分布到不同国家,形成了以工序为对象的新型国际分工形态。
中国制造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依据自身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中,参与全球国际分工的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程度不断深化,逐步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制造业生产基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价值增值能力和技术水平仍然偏低,增长方式亟须转变。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首先从发展中国家作为工序承接国角度出发,构建了两个国家三种要素的工序分工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模型,研究工序分工对东道国生产要素结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要素结构变化和有偏技术进步的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的路径。其次,《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利用垂直专业化指数(VSS)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参与程度,并从生产和产品角度出发,设定子指标,并利用熵值法,构建工序分工地位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中国制造业的工序分工地位进行综合评价。再次,《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将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利用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方向。在此基础上,《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构建计量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工序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及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又次,《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构建计量模型,提出针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行业的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和模式。*后,提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09194823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426.4 的主题关于 制造工业-生产流程-国际分工-中国-研究生-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