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180.0
本丛书是晚清民国时期珍稀书法出版物集大成的原本再刊。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套从版本学角度来梳理书法史和出版史的著作,全书共165卷,收录近百位名家的作品,几乎囊括了晚清到民国所有知名书家书作的原始出版物,不仅再现了晚清到民国的书法创作状况,也是对晚清到民国这一特殊时期书法出版史的整理。是目前国内关于晚清到民国时期最全面、完整的一套书法丛书,在1949年以后从未出版。晚清到民国是中国书法发生嬗变的一个最重要时期,从这套书可以看出碑学兴起和发展的完整脉络。很多书法史所欠缺的史料,有了实证的完整链条,还原了一个时代的书法发展脉络。
第一函 一 郑簠书姜贞毅先生传 郑 簠
二 姜西溟先生墨迹 姜宸英
三 王虚舟书邓氏墓表 王 澍
四 王虚舟篆书毛诗 王 澍
五 王虚舟先生墨迹 王 澍
六 金冬心书书画小记 金 农
七 金冬心隶书 金 农
第二函 八 郑板桥书重修文昌祠记 郑 燮
九 板桥先生真墨 郑 燮
一〇 西泠八家尺牍 丁敬等
一一 平湖秋月 爱新觉罗弘历
一二 南屏晚钟 爱新觉罗弘历
一三 纯庙御笔心经 爱新觉罗弘历
第三函 一四 刘文清真迹精品 刘 墉
一五 刘文清真迹 刘 墉
第一函 一 郑簠书姜贞毅先生传 郑 簠
二 姜西溟先生墨迹 姜宸英
三 王虚舟书邓氏墓表 王 澍
四 王虚舟篆书毛诗 王 澍
五 王虚舟先生墨迹 王 澍
六 金冬心书书画小记 金 农
七 金冬心隶书 金 农
第二函 八 郑板桥书重修文昌祠记 郑 燮
九 板桥先生真墨 郑 燮
一〇 西泠八家尺牍 丁敬等
一一 平湖秋月 爱新觉罗弘历
一二 南屏晚钟 爱新觉罗弘历
一三 纯庙御笔心经 爱新觉罗弘历
第三函 一四 刘文清真迹精品 刘 墉
一五 刘文清真迹 刘 墉
一六 刘石庵相国真迹 刘 墉
一七 刘石庵手札 刘 墉
一八 刘文清公手书谢折 刘 墉
一九 清刘石庵行楷四种 刘 墉
二〇 翁覃谿、刘石庵行楷合册 翁方纲 刘 墉
二一 梁山舟六一泉三堂祠记 梁同书
二二 梁闻山书阴符经 梁同书
第四函 二三 王梦楼先生尺牍 王文治
二四 王梦楼法书第二集 王文治
二五 王梦楼行书墨迹第三集 王文治
二六 王梦楼自书快雨堂诗稿 王文治
二七 王梦楼周氏仟寿叙真迹 王文治
二八 惜抱轩手札 姚 鼐
第五函 二九 翁覃谿手札 翁方纲
三〇 翁覃谿邱公墓表真迹 翁方纲
三一 翁覃谿唐楷选目真迹 翁方纲
三二 翁覃谿杏林雅集图记 翁方纲
三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翁方纲
三四 翁方纲汉隶 翁方纲
三五 桂馥、孔继涵汉碑十四种临本合册 桂 馥 孔继涵
第六函 三六 钱南园楷书 钱 沣
三七 钱南园中楷墨宝 钱 沣
三八 钱南园大楷程伊川四箴 钱 沣
三九 南园真迹 钱 沣
四〇 钱南园墨迹 钱 沣
四一 南园行书韩诗 钱 沣
四二 钱南园书施芳谷寿叙 钱 沣
四三 钱南园书正气歌 钱 沣
第七函 四四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 邓石如
四五 邓石如楷书隶书三种墨迹 邓石如
四六 邓石如隶书张子西铭 邓石如
四七 完白山人书司马温公家训残本 邓石如
四八 归去来辞 爱新觉罗永瑆
四九 十家手札 孙星衍 张问陶等
五〇 清陈曼生许大夫墓志 陈鸿寿
五一 陈曼生墨迹选 陈鸿寿
第八函 五二 李宗瀚楷书诗稿墨迹 李宗瀚
五三 论书十二绝句 包世臣
五四 林文忠公写经小楷 林则徐
五五 何蝯叟书贺观察墓志铭 何绍基
五六 何绍基墨宝 何绍基
五七 何子贞书廖夫人墓志 何绍基
五八 吴让之临帖精品 吴让之
五九 戴文节公百字箴真迹 戴 熙
第九函 六〇 曾文正竹游记 曾国藩
六一 曾文正公撰书李文敏公墓志铭 曾国藩
六二 莫友芝楷书精品 莫友芝
六三 莫友芝正草隶篆墨迹 莫友芝
六四 莫友芝篆书三种 莫友芝
六五 杨沂孙篆书毛诗墨迹 杨沂孙
六六 篆书诗经真迹 杨沂孙
六七 杨沂孙篆书法帖 杨沂孙
六八 杨沂孙说文部首、叙文墨迹 杨沂孙
第一〇函 六九 杨见山白鹤道人序 杨见山
七〇 俞曲园书马嘉祯传 俞 樾
七一 张廉卿墨迹选(上) 张裕钊
七二 张廉卿墨迹选(下) 张裕钊
第一一函 七三 悲盦手札集(上) 赵之谦
七四 悲盦手札集(下) 赵之谦
七五 赵撝叔大字书法、潘公墓志合刊 赵之谦
七六 赵撝叔魏书摄生论 赵之谦
七七 赵撝叔吴让之胡亥莆篆书隶书 赵之谦
第一二函 七八 翁松禅墨迹第一集 翁同龢
七九 翁松禅墨迹第二集 翁同龢
八〇 翁松禅墨迹第三集 翁同龢
八一 翁松禅墨迹第四集 翁同龢
八二 翁松禅墨迹第五集 翁同龢
八三 翁松禅尺牍 翁同龢
八四 常熟翁相国手札 翁同龢
八五 翁松禅致张啬庵手书 翁同龢
八六 翁松禅写书谱墨迹 翁同龢
第一三函 八七 吴清卿摹彝器款识真迹 吴大澂
八八 吴愙斋先生篆书周真人庙碑 吴大澂
八九 吴愙斋赤牍 吴大澂
九〇 吴愙斋先生篆书陶公庙碑 吴大澂
九一 吴愙斋先生篆书白鹤泉铭 吴大澂
第一四函 九二 张文襄书翰墨宝上 张之洞
九三 玉山老人手书张文端语 周 馥
九四 黄太史临正气歌 黄自元
九五 陆润庠书大楷读书乐 陆润庠
九六 元和陆相国书西湖记 陆润庠
九七 吴昌硕书猎碣文 吴昌硕
九八 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 汪 洵
九九 海日楼遗墨 沈曾植
一〇〇 遯庐近墨 朱家驹
第一五函 一〇一 张季直书渡海亭记 张 謇
一〇二 张季直书许鼎霖墓志 张 謇
一〇三 南通州费君鉴清小传 张 謇
一〇四 西湖载鹤图序 张 謇
一〇五 广东高廉道陆公墓志铭 王同愈
一〇六 郑叔问先生尺牍 郑文焯
一〇七 伊立勋贞节坊碑 伊立勋
一〇八 康南海篆书诗稿 康有为
一〇九 南海书一天园诗稿 康有为
一一〇 南海书开岁忽六十诗稿 康有为
第一六函 一一一 郑苏戡书千字文 郑孝胥
一一二 曹母李太夫人六十寿言 郑孝胥 李瑞清
一一三 杨使君墓志铭 郑孝胥
一一四 林母邓宜人墓铭 郑孝胥
一一五 蜕隐山农墓表 郑孝胥
一一六 郑孝胥书盛宮保墓志 郑孝胥
一一七 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 郑孝胥
第一七函 一一八 曾农髯习字范本 曾 熙
一一九 衡阳王杨贡生墓志铭 曾 熙
一二〇 南皮张氏两烈女碑 华世奎
一二一 集殷虚文字楹帖续编 罗振玉
一二二 冷香塔铭 李瑞清
一二三 清道人楷书习字帖 李瑞清
一二四 清道人习字帖 李瑞清
第一八函 一二五 梅花诗 潘龄皋
一二六 潘龄皋太史手札 潘龄皋
一二七 香雪斋诗话 潘龄皋
一二八 秋雨菴诗集 潘龄皋
一二九 南山十咏 潘龄皋
一三〇 胡大川先生幻想诗 潘龄皋
一三一 诗话集锦 潘龄皋
一三二 章太炎行书及篆书 章太炎
一三三 刘春霖唐人绝句 刘春霖
一三四 刘春霖进学解 刘春霖
一三五 于右任行书岳西峰墓志铭 于右任
一三六 曾孟鸣先生墓碑 于右任
第一九函 一三七 谭延闿行书王湘绮诗 谭延闿
一三八 谭延闿行楷古格言及自作诗 谭延闿
一三九 谭延闿诗札 谭延闿
一四〇 谭延闿大楷枯树赋 谭延闿
一四一 谭延闿蒋肃庵墓志 谭延闿
一四二 谭延闿孙文祭蒋太夫人文、蒋介石乐亭记 谭延闿
第二〇函 一四三 谭祖安庐山记游墨迹 谭祖安
一四四 王福盦篆书咏怀诗 王福庵
一四五 王福盦说文部目 王福庵
一四六 弘一大师书经 李叔同
一四七 青山农分书千文 黄葆戊
第二一函 一四八 颉典集联 姬觉弥
一四九 颉典集联 姬觉弥
一五〇 林直勉先生墨迹 林直勉
一五一 谭泽闿书法墨迹 谭泽闓
一五二 震荫堂记 沙孟海
一五三 姚孟起临砖塔铭 姚孟起
一五四 史喻盦书心经金刚经 史喻庵
一五五 史喻盦书佛说阿弥陀经 史喻庵
第二二函 一五六 唐若川篆书诗品 唐济镇
一五七 吴了村临散氏鬲墨迹 吴道生
一五八 了邨摹石鼓文字 吴道生
一五九 冯联棠太史录书谱 冯修庵
一六〇 冯修庵太史折楷 冯修庵
一六一 说文部首均语 强运开
一六二 原印冯阁学灵飞经 冯修庵
《历代书法珍本集成·清代民国卷》
本套丛书164卷·函套精装
历史的遮蔽,致大量晚清民国的巨匠名作隐没在了故纸堆里,成为中国书法史缺失的一页。本套丛书是经由原书法协会主席沈鹏先生带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版本专家、书学研究理论家共同潜心数年对历代散佚书法珍本重新梳理、甄别、遴选,先期出版清代至民国的160余卷书法珍本,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史料最完整地对历代散佚的法书名帖进行钩沉、整理的大型文化出版工程,弥补了中国书法史的空白。
本套丛书囊括了清代至民国的书画家、重臣、学者、教育家、革命家等100多位名人的书迹,包括了诗词、对联、写碑、寿帖、传记、家传、谢折、文论、语录、经卷、法帖、尺牍等十余种书写文体。丛书的选目皆来源于已绝版的晚清民国书法珍本,所选版本均为1949年后未刊本,全面保留了当时的出版信息,真实呈现大师名作,是清代、民国书法珍贵史料。充分反映了清代至民国历时百年以来,传统文人的丰厚学养和积淀。
全套丛书全部沿用最传统的线装本形式手工再造,结合现代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专门定制中国徽宣印制最大程度保持书法珍本的初版状态。充分反映了清代民国以来传统文人的丰厚学养和积淀,既是当代书法创作丰厚的成长土壤,也是对中国传统文体的一次大规模整理和发掘,还原了一个时代的书法发展脉络。很多书法史所欠缺的史料,自此有了实证的完整链条。
本丛书以原本还原晚清民国时期的书法生态
清代是中国书法发生嬗变的一个时期,碑学大兴,金石考据盛行,但由于历史原因,其时的很多书家作品都被遮蔽。这套丛书以原本再造的方式,再现了当时碑学兴起和发展的完整脉络,以及千年书学在这个重要时期变革的轨迹,很多书法史所欠缺的史料,因此有了实证的完整链条。
丛书整理过程中,我们着力对清代民国之际的书法史进行了再挖掘,对书迹传世不多,慢慢被历史淡忘,以至于书法成就和作品价值被低估的,如吴愙斋、翁同龢、郑孝胥、杨沂孙、翁方纲、谭延闿、李瑞清、钱沣等书家书作将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
本丛书展现了最后一代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状态
这些珍稀书法版本,多具清代民国时期精神文化生活形态之史料价值,展现了最后一代传统士大夫的思想文化状态,如文人间的诗歌互酬、信函往来、碑志、各类广告以及给长辈的寿序等。其书迹个性鲜明、纯任自然,体现了现代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萌芽、社会矛盾和内心冲突,给当代书家诸多有益启示。
殊为难得的是丛书中收入的沈曾植、康有为等书家罕见的珍贵原始出版物,如康有为极少见的篆书和六十岁的诗作,沈曾植的《海日楼遗墨》,以及《郑孝胥书盛宫保墓志》和《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赵之谦的手札、《谭延闿蒋肃庵墓志》(蒋介石父亲),更是极为稀缺和珍贵的书法版本,还原了一个时代的书法发展脉络和精神文化状态。
本丛书最全面的传统书写文体之大成
本丛书囊括了清代至民国的书画家、重臣、学者、教育家、革命家等一百多位名人的书迹,包括了诗词、对联、写碑、寿帖、传记、家传、谢折、文论、语录、经卷、法帖、尺牍等十余种书写文体,充分反映了清代至民国以来,传统文人的丰厚学养和积淀。这些文体和书写形式,既是当代书法创作丰厚的成长土壤和文化基因,也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最纯正的法乳脉络。
绝版再现
丛书的选目皆来源于已绝版的晚清民国书法珍本,拂去百年历史尘埃,重现历代法书、善本碑帖、大师名作神彩。
手工再造
丛书全部沿用中国传统的线装本形式手工再造,结合现代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专门定制中国徽宣印制,最大程度地保持书法珍本的初版状态。
完整权威
本丛书以原本还原晚清民国时期的书法生态
清代是中国书法发生嬗变的一个时期,碑学大兴,金石考据盛行,但由于历史原因,其时的很多书家作品都被遮蔽。这套丛书以原本再造的方式,再现了当时碑学兴起和发展的完整脉络,以及千年书学在这个重要时期变革的轨迹,很多书法史所欠缺的史料,因此有了实证的完整链条。
丛书整理过程中,我们着力对清代民国之际的书法史进行了再挖掘,对书迹传世不多,慢慢被历史淡忘,以至于书法成就和作品价值被低估的,如吴愙斋、翁同龢、郑孝胥、杨沂孙、翁方纲、谭延闿、李瑞清、钱沣等书家书作将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
本丛书展现了最后一代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状态
这些珍稀书法版本,多具清代民国时期精神文化生活形态之史料价值,展现了最后一代传统士大夫的思想文化状态,如文人间的诗歌互酬、信函往来、碑志、各类广告以及给长辈的寿序等。其书迹个性鲜明、纯任自然,体现了现代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萌芽、社会矛盾和内心冲突,给当代书家诸多有益启示。
殊为难得的是丛书中收入的沈曾植、康有为等书家罕见的珍贵原始出版物,如康有为极少见的篆书和六十岁的诗作,沈曾植的《海日楼遗墨》,以及《郑孝胥书盛宫保墓志》和《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赵之谦的手札、《谭延闿蒋肃庵墓志》(蒋介石父亲),更是极为稀缺和珍贵的书法版本,还原了一个时代的书法发展脉络和精神文化状态。
本丛书最全面的传统书写文体之大成
本丛书囊括了清代至民国的书画家、重臣、学者、教育家、革命家等一百多位名人的书迹,包括了诗词、对联、写碑、寿帖、传记、家传、谢折、文论、语录、经卷、法帖、尺牍等十余种书写文体,充分反映了清代至民国以来,传统文人的丰厚学养和积淀。这些文体和书写形式,既是当代书法创作丰厚的成长土壤和文化基因,也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最纯正的法乳脉络。
绝版再现
丛书的选目皆来源于已绝版的晚清民国书法珍本,拂去百年历史尘埃,重现历代法书、善本碑帖、大师名作神彩。
手工再造
丛书全部沿用中国传统的线装本形式手工再造,结合现代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专门定制中国徽宣印制,最大程度地保持书法珍本的初版状态。
完整权威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史料最完整的历代散佚法书名帖集成,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带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版本专家、书学研究理论家共同甄别遴选作品,是对中国数千年书法成就的一次全面扫描、补缺、完善、再认识的系统工程。
规模宏大
本丛书共一百六十余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史料最完整地对历代散佚法书名帖进行钩沉、整理的大型文化出版工程。
显示全部信息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历代书法珍本集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03083498 如需购买下载《历代书法珍本集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太原 | 出版单位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18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31 × 21 | 装帧 | 线装 |
页数 | 印数 | 350 |
历代书法珍本集成是山西人民出版社于2013.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292.21 的主题关于 汉字-法书-作品集-中国-清代 ,汉字-法书-作品集-中国-民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