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咒钢琴

魔咒钢琴

贝拉,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为浪漫主义作家贝拉最新力作,重现二战时期上海犹太人的苦难命运。

书籍目录:

前言

自策划出版了《狼图腾》之后,再没有读到一部能予以我强大精神震撼和力量的好文本,直到《魔咒钢琴》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得热泪盈眶,激动万分,作为一个几十年来、几乎天天都在看稿和看书的资深文学编辑与出版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所看过的当代纯文学作品里可以找出几部非常优秀的文本,但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部如此撼动人心、堪称伟大的、可以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杰作;那一双奏响了《魔咒钢琴》的圣手已奏响了中国当代文本中最动人心弦的一个乐章。

这是一部音乐与宗教的世纪绝唱,重现了二战时期上海犹太人的苦难命运;这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民族画卷,雕刻了不同种族间包容和博爱的盛大场面;这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悲情史诗,谱写了波兰钢琴家与中国红色恋人的爱情交响……海外浪漫主义作家贝拉历时三年的潜心创作,为她的故乡上海奉献了一个如此感动世界、让人惊叹的小说!我们常说上帝与我们同在。而事实上,当一个国家、民族或者个人面临灾难、疾病、战争和痛苦的时候,上帝经常缺席,或者说不在场,迫使我们人类要独自承担所有的痛苦和不公平。那时候,我们能够做什么?做什么才能够使我们有尊严地活下去?本书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我们只有学会宽容和爱,才能度过动荡不安的年代。

才华横溢的波兰钢琴家亚当是个忧郁的犹太青年,假如不是因为纳粹的排犹,不会在1938年逃亡到列宁格勒;假如有一个和平的家,留苏的中国红军遗孤李梅就不会在苏德战争的前夕,与亚当相遇。他们像两朵漂泊在异乡的云,没有任何的征兆,便在音乐的殿堂里悄悄地相爱了。他们共同创作了四手联奏的《降D大调第八号浪漫曲》,一个怀念祖国田园承袭舒曼和肖邦的激情,一个柔情缠绵骨子里燃烧的是中国古典。他们渴望爱情像两只自由的乌、两朵相拥的云、两棵连枝的树、两株并挽的草。然而德军发动了“巴巴罗萨”的战争,大批的流亡犹太人再一次面临寻找家园的选择,几乎全世界的国家都向犹太人关上了大门。这时,一个关于中国的上海是犹太人的“诺亚方舟”的传说,使亚当和李梅同时被卷进逃亡远东的洪流。到达上海后,亚当和大批的犹太人先进难民营,后被圈入日本占领军类似集中营的虹口区犹太人“隔离区”。李梅因为是红军的遗孤,迅速进入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战争使他们的爱情只能在一次次的生死离别的眺望中,向上帝祷告。尴尬的是,李梅在新四军的根据地生下了一个混血儿,于是,在不幸中孕育出万幸的涟漪。种族、文化、宗教和爱情的冲突,在占领区的上海和根据地的苏北同时展开。

那是一个匪夷所思的苦难时代,生发出现代人难于想象的悲惨生活。

面临战争、屠杀、饥饿和病痛,笃信上帝、与上帝有十戒之约的犹太人,小部分人加入了抗战的行列,大部分人都陷入了等待上帝的无限茫然之中。倒是同样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人,敞开胸怀接纳了他们。在善良的中国人看来,这些蓝眼睛黄头发的犹太人,犹如落难的王子公主,尤其令人同情。况且,中国人的文化中,从来就没有种族歧视的遗传因子。于是,绝望中的犹太人得到了上海市民的冒险援助,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偷运食品和药品,许多犹太人因此而保存了生命。李梅是这项冒险援助计划的策划人和实施者,亚当和他的族群教民心存感激。在1945年7月盟军轰炸日军仓库和电台时,误炸了虹口的犹太人隔离区和中国难民区,大火烧掉了隔离犹太人和上海难民的围墙,于是,两个种族的人们终于融合,却是在十里长街的火焰和废墟中,抢救和被抢救,上演了一曲感动几代人的世纪悲歌。

抗日战争结束,国内战争又开始,亚当和李梅又错过了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当新中国成立,又因种种错失和政治的原因,亚当和李梅总是咫尺难见,一次次失之交臂,惟有他们钟爱的音乐传达着他们无尽的思念和守望,他们默默期待在天堂里相见……这部著作是围绕着一架1858年在纽约出产的黑钢琴故事展开的,这架从美国飘洋过海到了新西兰的钢琴,又辗转到了流亡俄罗斯的波兰犹太裔钢琴家亚当.乌里扬茨基手里,之后,钢琴随着主人从列宁格勒一路漂泊到了上海……包括李梅在内的每位钢琴女主人都是因为错失了她们的爱人嵌在琴板里的纸条,而酿成了生命和爱情的大悲剧……小说中除了这架苦难的“魔咒黑钢琴”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象征着爱与信仰之光的那枚纯金制成的钮扣。在大逃亡岁月,犹太人习惯将黄金打成一粒粒衣服上的钮扣或鞋钉,涂上颜色,到需要时,取下一颗去兑换现金。亚当将自己最后一颗金钮扣留给了襁褓中的孩子……后来,这枚金钮扣成了“亚当二世”在寻找犹太精神家园路上的一盏明灯……当他从地中海出发的货轮在海上漂泊了近一个月,即将到达大西洋彼岸的纽约时,在黑暗舱中已奄奄~息的他,手中紧紧抓着的就是这枚金钮扣,他用尽了全部的力将它举到自己眼前,在光亮中,他仿佛看到了父亲亚当朝他走来……战争的苦难、诗性的思想、神圣的信仰、悲剧的力量、人性的光辉、艺术想象的穿透力、虚无决绝的浪漫情怀,这些元素在这部作品中都深深沉淀,从而达到了在人类共通的精神层面上与全球读者共鸣、与世界文学对话。这是全球化、人类化经典写作的典范,骨子里是传统的浪漫主义情怀,是人类的大痛大爱,它属于上海的辉煌历史和犹太人苦难的记忆,更属于这个世界。一些看过此书稿的学者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就是《魔咒钢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惟一可以媲美欧美文学名著的一部杰作,我这么说也许会引来争议,但我们可以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它;就如4年前清华大学外语系博导王宁教授在评价《911生死婚礼》时说过这么一段话“几乎没有哪位当代中国作家能像贝拉那样如此地关注人类共同的灾难并对人的心理世界予以了如此深刻的洞察和揭示。她属于新一代浪漫主义作家,以自己柔弱的声音和强有力的文学力量来呼唤人间真诚的爱。”如果当初还有人对王宁、叶舒宪、王一川等一些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对贝拉作品的高度评价提出异议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在《魔咒{冈琴》面前,在对灵魂的敬畏中,我们只能肃然起敬!因为这是让我们端坐静穆乃至于匍匐倾听的神圣之乐!从当年冰心《爱的哲学》到贝拉一次次用文学的方式诠释了“爱的宗教”,两位不同年代却同样留学海外的浪漫主义女作家都把爱提到至高无上的终极意义上了,这是何其神圣、何等庄严!人世间除了爱的宗教外,还有什么更崇高的宗教呢?这部作品让崛起的中国向世界发出了这样一个信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将来,汉文化熏陶下的华夏子民,是热爱和平的人道民族,有足够的胸怀和气度,融合不同的文化和文明,走向大同与和谐。面对今日世界之忧患,由于文明的;中突和宗教的不可调和,中东正在燃烧着仇恨的怒火,那么我们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是:曾经发生在二战时期中国上海的宽容和爱,跨民族、跨文化的完美和谐,为什么不能够成为当今世界和平的范例?贝拉小说中对钢琴音乐曼妙的艺术感觉,对犹太钢琴王子亚当敏感脆弱的心理描写,对激情细节的挥洒和铺陈,对人物悲欢离合的感人写照都已达到非常高超的艺术水准;更主要的是:她的文字、她的故事都传递着一种强大的力量,博爱的人文关怀、对苦难的深切怜悯、对尊严、人格的肃然起敬;孜孜以求的是一种珍藏人间的乌托邦式的永恒的爱,超越了国家或民族、性别或种族、肤色或语言以及意识形态或宗教信仰之间的障碍。这些,才是真正让人震撼无比的东西。如文学评论家白烨所言:“《魔咒钢琴》显然称得上是高雅层面的文学力构。我以为,这对于贝拉的创作而言,已具有标志性意义,并从这一难能的超越中生发出新的感想:贝拉是一个拥有博爱情怀和神圣信仰的作家,所以一切皆有可能,贝拉大可期待!”我尊重贝拉的选择,让这部由她这位海外上海作家写上海的作品在上海出版,因为它属于上海。

这部赚人热泪的上海故事必将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2O07年1月18日于北京王府别墅

后记

写完最后一句话时,正是日落时分。

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安大略湖,看太阳由鹅黄变成猩红,最后渐渐消失在水中;对岸美国罗切斯特岛屿上峰峰岭岭,树影水流笼罩在玫瑰红中,在紫色的天际下像永恒的花朵在熠熠闪光……我好想展开双臂去拥抱这闪光的湖泊,抱着它好好睡一觉。

我不知道是否把想写的都写了,但我明白我孤独而尊严地活着;我不知道我的门外是否有娇艳的鲜花,但我明白我的字里行间盛放着美和思想的花朵;我不知道是否对得起文学这一神圣的名义,但我明白我的心从未有如此的坦然与欣慰。

我是一个白日梦者,一个爱情至上主义哲学的信奉者,正是通过编织各种乌托邦式的梦境,把一个中国女人“爱的宗教”传递出来。在我的身躯和灵魂中,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几乎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它的闪烁、发光和熊熊燃烧……我会一如既往地远离文学圈,却与圣洁的文学天使越来越靠近。

是的,高贵,不仅是心灵和气质,也是我坚守的文学品质。

我总在寻找世界的路上;我总在那里为爱守望……贝拉于多伦多湖滨公寓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音乐与宗教的世纪绝唱,重现了二战时期上海犹太人的苦难命运;这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民族画卷,雕刻了不同种族间包容和博爱的盛大场面;这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悲情史诗,谱写了波兰钢琴家与中国红色恋人的爱情交响……海外浪漫主义作家贝拉历时三年的潜心创作,为她的故乡上海奉献了一个如此感动世界、让人惊叹的小说!  曾以《911生死婚礼》等小说惹人瞩目的旅加女作家贝拉,沉寂三年之后拿出了长篇新作《魔咒钢琴》。该书是围绕一架老式的黑钢琴徐徐展开故事情节的,这架从美国飘洋过海到了新西兰的钢琴,又辗转到了波兰犹太裔钢琴家亚当手里。亚当依凭着这架非同寻常的钢琴,在流亡无定的生活中“放飞着想象的翅膀”,更经由它与留学的中国少女李梅营造了超然的“二人世界”,他们共同谱写四手联奏钢琴曲《降D大调第八号浪漫曲》。然而,就在亚当沉浸于与李梅的忘情热恋,强势的德军开始入侵苏联,无处逃身的亚当听从李梅的建议,与一群避难的犹太人经由远东逃到了中国上海。在上海,亚当在难民营里参加了犹太人乐团,而李梅则奔赴苏北抗日,演奏音乐成为他们寄托思念的唯一形式,时续时断的恋情成为可望不可即的“地下工作”;这种战乱离情直到亚当战后移居美国,只留下那架历尽沧桑的旧式黑钢琴;而当李梅的孙女无意中拆开琴板发现亚当当年的留言时,已是半个世纪之后,一切已经逝去,只有那“泛黄”的留言条,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和幽深的挚恋……作者简介:  贝拉(原名沈镭),旅外浪漫主义女作家。出生于上海,曾留日,后移居北美。通琴棋书画,晓数国语言。已出版《旅日女人手记》《远岸的女色》《花间道》等多部书;其中“新浪漫三部曲”(《天国的婚礼》《贝拉神秘园》和《伤感的卡萨布兰卡》)已在港台出版发行繁体版,并被翻译成英、日等诸国语言。被主流媒体誉为“为爱生,为爱创作”的贝拉,作为新浪漫主义文化的代言人,已多次成为刊物的封面人物,受到国内外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贝拉文学网站:www.beua.net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魔咒钢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8069534
如需购买下载《魔咒钢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魔咒钢琴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