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2.0
本书提出了对“个人”现象的本体论意义解读,并将生存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开拓出未来深入研究中西方思想汇通的空间与契合点。从个人与本体及其关系的中西方历史考察、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和个人本体论对科学哲学寻根的意义与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研究并揭示出“个人”与“本体”的内在必然联系。海德格尔晚年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创立“天地人神”四重整体说。该书认为,个人本体论则确立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比“四重整体说”更具体,有利于发挥唤醒现代人的作用。
绪论
一 问题背景与由来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对象与方法
五 研究內容及逻辑结构
六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个人与本体及其关系的中西方历史考察
第一节 中西方“本体论”的历史考察
一 中国传统及当代本体论考察
二 西方传统本体论的考察
三 西方生存论本体论的考察
第二节 中西方文化中“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一 中国文化中“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二 西方文化中非生存论“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绪论
一 问题背景与由来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对象与方法
五 研究內容及逻辑结构
六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个人与本体及其关系的中西方历史考察
第一节 中西方“本体论”的历史考察
一 中国传统及当代本体论考察
二 西方传统本体论的考察
三 西方生存论本体论的考察
第二节 中西方文化中“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一 中国文化中“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二 西方文化中非生存论“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三 西方文化中生存论“个人”概念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中西方文化对个人与本体关系理解的历史考察
一 宗教对个人与本体关系理解的历史考察
二 中国文化对个人与本体关系理解的历史考察
三 西方非科学哲学中个人与本体关系的历史考察
四 西方科学哲学中个人与本体关系的历史考察
第二章 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
第一节 个人本体论概念分类与解析原則
一 个人本体论概念分类
二 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原则
第二节 个人本体论概念的定义、特点及实质
一 个人本体论概念的定义
二 个人本体论概念的特点与实质
第三章 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
第一节 不识个人本体性的“轮在我不在”境界
一 无我有私,必有轮
二 “轮子”的产生与作用
三 “好轮子”与“坏轮子”
四 个人同一性和整体性
第二节 初识个人本体性的“我在他不在”境界
一 有我亦有私
二 意识灌注律
三 界点间关系
四 个人的个体性
第三节 深识个人本体性的“定在真正在”境界
一 作为哲学术语的“定在”
二 个人本体论中的“定在”
三 定在的基本境界:有我无私
四 哲学的“事件”与“定在”
第四节 透视个人本体性的“他在我也在”境界
一 “我的在”和“他的在”
二 对“无我”的两种理解
三 “理性”不是“个人本体性”
四 个人社会性的本体论意义
第四章 个人本体论对科学哲学寻根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节 个人本体论揭示中西方科学哲学无根问题的实质
一 中国不发生自然科学原因的本体论解释
二 西方自然科学的本体论根据与无根困境
第二节 个人本体论揭示出科学哲学的根是“个人本体”
一 个人本体论对中国科学哲学本体缺位的理解
二 个人本体论对西方科学哲学本体论困境的理解
三 科学哲学共同体中的“个人本体自觉”
第三节 个人本体论建构科学哲学“个人本体”之根的策略
一 中国科学哲学“个人本体”建构之道“共同体建构的四重境界”
二 西方科学哲学“个人本体”建构之道“共同体建构的三大支柱”
三 科学哲学的根本出路是科学实践共同体中的“个人本体自觉”
结论
一 创新之处与研究感悟
二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附录一 外国人名索引
附录二 中国人名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该书提出了对“个人”现象的本体论意义解读,并将生存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开拓出未来深入研究中西方思想汇通的空间与契合点。从个人与本体及其关系的中西方历史考察、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和个人本体论对科学哲学寻根的意义与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研究并揭示出“个人”与“本体”的内在必然联系。海德格尔晚年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创立“天地人神”四重整体说。该书认为,个人本体论则确立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比“四重整体说”更具体,有利于发挥唤醒现代人的作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个人本体论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50887 如需购买下载《个人本体论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