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

刘建洲,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2.0

书籍简介:

本书尝试借鉴劳工社会学的概念工具、理论框架以及社会学干预的方法,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对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发育中的关键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民工的阶级形成及特点?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如何限制或促成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发育?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发育,面临着何种困境,其未来的可能趋势是什么?如何从无产阶级化历程的视角,来考察农民工的阶级形成背后的动力机制?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发育,对研究者和国家治理者来说,提出了什么挑战?如何选择与建构符合历史趋势的阶级整合策略与劳工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等。

书籍目录:

导论 研究的缘起、意义与问题

一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一个缺失的研究领域

二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 本书希望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文献述评

第一节 阶级形成研究文献述评

一 工人阶级形成的“结构式研究路径”

二 工人阶级形成的“社会、历史的研究路径”

三 工人阶级形成的一个综合分析与比较框架

四 “转型期工人阶级的再形成”:基于中国个案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阶级意识研究文献述评

一 阶级意识的理论探索:从马克思到汤普森

二 阶级意识的概念化与测量问题

三 学界对阶级意识研究的升温及其不足

第二章 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与研究架构

导论 研究的缘起、意义与问题

一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一个缺失的研究领域

二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 本书希望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文献述评

第一节 阶级形成研究文献述评

一 工人阶级形成的“结构式研究路径”

二 工人阶级形成的“社会、历史的研究路径”

三 工人阶级形成的一个综合分析与比较框架

四 “转型期工人阶级的再形成”:基于中国个案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阶级意识研究文献述评

一 阶级意识的理论探索:从马克思到汤普森

二 阶级意识的概念化与测量问题

三 学界对阶级意识研究的升温及其不足

第二章 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与研究架构

第一节 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一 走出“二元对立”:农民工阶级形成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二 从“生态”迈向“心态”:农民工阶级意识研究中的方法论思考

第二节 农民工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架构

一 农民工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的视角

二 农民工阶级形成的研究框架:对卡茨尼尔衫佐尔伯格方法的借鉴

三 农民工阶级意识的社会学干预研究方案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问题:理论争议与实践逻辑

第一节 苏东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理论解释及其争议

一 “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主义社会分层模式及其反思

二 吉拉斯的“新阶级”理论

三 奥林·赖特对社会主义阶级问题的分析

四 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塞勒尼的分析及其启示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阶级”划分与“身份”体系

一 “阶级社会”抑或“伦理社会”:毛泽东与梁漱溟争论的背后

二 “阶级”的消解、“身份”体系的确立与阶级成分的划分(1949—1978)

三 小结

第三节 在“阶级”与“身份”之间:中国工人阶级的“重塑”

一 工业再造与工人阶级的“重塑”(1949—1957)

二 人口学状况及其对工人阶级“再形成”的深远影响

三 “阶级”与“身份”的互构:工人不同身份群体的形成

四 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消解”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

第四章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经济与社会维度的分析

第一节 农民工阶级的形成:经济维度的分析

一 从“乡镇企业”到“世界工厂”:农民工阶级形成的经济机制

二 “离土不离乡”: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

三 “离土又离乡”:“世界工厂”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

第二节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社会维度的分析

一 “工厂政体”理论框架下的农民工阶级形成

二 “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农民工阶级位置的获取

三 公民权的“差序格局”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

第五章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文化与政治维度的分析

第一节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文化维度的分析

一 阶级话语的消逝及其对农民工阶级形成的影响

二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农民工”的话语建构及其悖论

三 打工文化的兴起与农民工阶级形成中的“发声”

四 小结

第二节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政治维度的分析

一 阶级组织的萌生:农民工草根组织的发育及其困境

二 农民工的阶级行动及其对阶级形成的意义

三 小结

第六章 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历程:理论解释与历史考察

第一节 无产阶级化历程:分析框架与历史经验

一 无产阶级化的历史逻辑与分析框架

二 欧洲与新兴工业化国家无产阶级化的不同模式

三 “阶级形成的多种可能”:社会主义匈牙利的历史经验

四 若干启示

第二节 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历程:一个历史社会学的考察

一 农民—农民工(农业雇工)—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化”的多种路径

二 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历程:流动规模与产业分布

三 农民工无产阶级化的环节及其度量:一个初步的尝试

第七章 农民工的阶级意识:基于社会学干预的发现

第一节 前干预阶段:阶级意识访谈及其主要发现

一 朴素的阶级认同与矛盾的阶级体验

二 阶级对立意识的不同指向及其表达

三 阶级行动意识:在权衡与取舍之间

四 对理想社会的憧憬:“真实的乌托邦”与“虚假的乌托邦”

第二节 集中干预阶段:《全泰壹评传》阅读与讨论

一 《全泰壹评传》简介与读书会的实施

二 集中干预阶段的研究发现:从阶级体验到阶级意识

三 小结

第三节 后干预阶段:《美丽青年全泰壹》观影会与讨论

一 电影《美丽青年全泰壹》简介与观影会的实施

二 社会学干预的发现:从阶级意识到可能的阶级行动

三 结语与简要的讨论

第八章 总结与反思

一 本书的基本发现与总结

二 本书存在的局限与反思

三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刘建洲编著的《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尝试借鉴劳工社会学的概念工具、理论框架以及社会学干预的方法,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对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发育中的关键议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民工的阶级形成及特点?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如何限制或促成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发育?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发育,面临着何种困境,其未来的可能趋势是什么?如何从无产阶级化历程的视角,来考察农民工的阶级形成背后的动力机制?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发育,对研究者和国家治理者来说,提出了什么挑战?如何选择与建构符合历史趋势的阶级整合策略与劳工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48204
如需购买下载《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63.2 的主题关于 民工-农民阶级-研究-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