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本书逐一分析当前盛行的认知语法在意象图示、中心语、性标记、格标记、习语、结构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及其得失,试图对认知语法研究作出理性判断。本书资料详实,论证有力,值得语法研究者阅读。
前言
第一章 术语问题
第一节 “钻名词”
第二节 “射体”与“界标”
第三节 传承与创新
第二章 意象图式
第一节 图形/背景分离与方位关系
第二节 介词分析基本概念
第三节 主干图式
第四节 隐喻引申
第五节 汉语意象
第三章 中心成分
第一节 中心成分定义
第二节 中心成分分析
第四章 看图识字
第一节 空间语法
第二节 组合性分析
第三节 汉语周解法
第四节 化简为繁
第五章 冠词
第一节 冠词简述
第二节 图解分析
第六章 介词
第一节 多义现象研究
第二节 介词的“理解”问题
第三节 一理论研究的“度”
第七章 象征单位
第一节 定义及运用
第二节 形式与意义
第八章 性标记
第一节 名词分类
第二节 性屈折标记
第三节 一致关系模式
第九章 格标记
第一节 格标记与意象图式
第二节 德语格标记分析
第十章 习语
第一节 语法中的习语
第二节 习语现象范围
第三节 习语的语义及结构特点
第四节 习语性与预见性
第十一章 结构
第一节 结构与结构图式
第二节 结构习语
第三节 语法中的结构习语
第四节 结构的生态
第五节 简评
第十二章 非人称用法
第一节 “Impersonal”的定义
第二节 “It”与其他非人称用法的关系
第三节 “It”与其他代词的关系
第四节 “It”与控制循环的关系
第五节 “It”的意义是什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认知语言学被誉为继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之后的第五代语言学,其地位自然不待言说。然而,它的不足之处同样有目共睹——关键在于是否愿意睁目一睹,是否敢于承认外国理论并非“先验”正确。沈家煊便提醒:“跟其他理论一样,‘认知语言学’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弱点。不要跟风、赶潮流、追热点,通过学理上的比较后作出的选择才是理智的选择。”可惜的是,在多年的引进过程之中,跟风者众,批评者寡。这样的心态与现状对于一门新型学科的发展显然是弊多利少,甚至是有害无益。《认知语法批判》从术语、意象图式、中心成分、图解方式、冠词、介词、象征单位、性标记、格标记、习语、非人称用法等方面入手,对认知语法的弱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这种“批判性”的解读有助于认知语法的日益完善,更有助于青年学者的“理智选择”。《认知语法批判》是作者何南林继《横行的英文》、《汉英语言思维模式对比研究》之后的又一力作。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认知语法批判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11301809 《认知语法批判》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镇江 | 出版单位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2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20 | 印数 | 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