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8.0
本书主要收录了四部分内容:1、谈奥运经济;2、畅谈北京奥运;3、奥运回忆;4、体育杂谈。
奥运经济篇
满话好讲,满饭难吃
奥运经济,商机还是危机
何谓“节约奥运”
什么是奥林匹克市场开发的真谛
利用赛事促进城市发展
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体育带来什么
运动会筹办工作谁负责执行
跳出体育运动圈子来考虑
是否能用挣钱与否来评价奥运会的得失
利用奥运会做好自己的蛋糕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在于“吃透两头”
奥运会标志性建筑应该独一无二
体育产品范围究竟包括什么
奥运会并不是一笔运动赛事生意
体育彩票公益金应当如何使用
利用奥运会带动各种知识型服务需求
给中国体育用品一个机会
奥运不能简单货币化
对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的看法
奥运经济发展和奥运市场开发
浅谈北京奥运经济的分配
企业赞助奥运会等于一种投资
论“奥运后经济滑坡”
反对出售国家体育场的冠名权
奥运经济,要市场运作更要政府主导
蛋糕公正切分奥运经济乃经济现象
企业赞助体育眼光应长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保护奥运知识产权商家切忌“钻奥运空子”
奥林匹克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品牌
为什么奥运会不能是投机只能是投资
知名企业参与奥运商机的四种类型
股市投机者别拿奥运说事了
奥运赞助不是现买现卖的交易
奥运不是一块唐僧肉
物价指数又创新高对奥运影响不大
市场收入增长16.25亿美元预算超支不足虑
奥运是经济发展助动平台拆迁活动不违民意
保护民族品牌利益和承诺要平衡发展
非量化配合指标同量化指标同等重要
谨防泡沫经济奥运投资要放眼未来
理性看待奥运商机共同维护“奥运特许”权益
北京奥运篇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两重意义
奥运会以外某些风险因素值得关注
清醒面对北京奥运会
如何做奥运的文明观众
2008奥运会马术赛放在香港为上策
人文奥运需从社会风气抓起
以人为本
以人文尺度打扮奥运
08奥运会比赛问题的“瞎想”
北京奥运严打隐形市场防止其乘虚而入
“绿色奥运”应提倡利他环保是社会问题
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曲需要一个主题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需要有个主题
北京奥运门票“双低”如何执行成关键
绿色奥运的理念
倒数500天再上征程为后世留下奥运遗产
中国人有能力为世界做出贡献
过分看重金牌不可取要理性思考
奥运火炬如此接力路线和火炬手是关注点
高清电视的享受北京奥运引入高清
2008年奥运倒计时一周年该给自己挑毛病了
2008年北京奥运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非体育因素作祟中国人要帮中国人
办好奥运会及全国08是整顿风气难得契机
奥运不是08唯一大事办好奥运会全国受益
提倡体育精神北京奥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08备战未受真正考验检测阶段不应怕问题
态度决定一切08奥运服务还有差距
08奥运会金牌对我们有多大重要性
圣火传递不经过中国台北责任在台方
迎接奥运媒体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
反兴奋剂仍属后发制人国际奥委会任重道远
金牌战略不能变要长自己家的志气
奥运门票刚性稀缺黑市投机需警惕
08让谁不爽国际认可北京还需努力
投机者“赌”奥运门票除黑市需智慧
奖牌榜?金牌榜?从经济成本看奥运奖牌价值
保护奥运知识产权请不要“一刀切”
“化疗”金牌意识重视体育精神激发荣誉感
我们的福祉迎接2008奥运北京城喜换新颜
奥运回忆篇
各届奥运会各有各的规律
体育馆的管理和利用
以平常心看待都灵冬运会中国兵团
奥林匹克意识不完全等于体育意识
参加冬奥会的经历值得回味
解读奥林匹克运动面对的威胁
回顾性分析1964年奥运会
霍英东为中国体育所做贡献值得纪念
我们为奥运奋斗了五十年
我曾给萨马兰奇“打杂”
50岁剑侠再出鞘栾菊杰为08奥运自费挣积分
五十年五环路回忆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
五十年五环路一票之差使北京败给悉尼
五十年五环路回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1984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军团不是神话
过度商业化惹抱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争议
美国队“领骑”毋庸置疑俄、中追赶还内斗
体育杂谈篇
世界范围内赌风似有增长之势
地区性运动会的意义
需要更多的体育家
从改革理论上分析竞赛出现的问题
从旁观者角度看05年中国体育几件事
我国运动成绩的“持续”途径在那里
研究体育方面问题要找准切入点
体育事业发展的情结
竞赛中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问题
体育体制要不要改革
也谈体育组织职员的“公款消费”
运动竞赛的残酷性
世界成功赛事有什么特点
冰雪运动发展战略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机制的多样化
不必要的体育诉讼所得小于所失
世界杯效应
由免去跳水冠军政协委员职务的思考
冠军搓澡工是个偶然的典型事件
运动赛事管理要“人性化”
政府控制和配置运动员的优劣势
举国体制该不该进行改革
多哈亚运会给广州市带来压力
浅谈运动员做商业广告
体育运动组织需要政府指引
中国举办运动会成“风尚”
运动员应处理好赛前应激过程
运动会降低成本需在非竞赛方面下工夫
金牌意识
中国武术与功夫的区别
中国体育经纪人问题多举国体制也有优点
国家应该多关注奉献体育事业的人
体育产业依然依靠政府市场化还有待时日
从运动员伤病情况谈一谈中国的体育保险
跆拳道滑坡我有责基础普及速度慢
汤淼受伤再给教练敲警钟训练科学才是正途
“红楼梦中人”海选不适合选运动员
不理解大师杯男女比赛为什么拆开
中国足球为什么是捧不起的刘阿斗
波兰球迷以德抱怨球迷应享受比赛
十字路口面临抉择中国女排最缺啥
亚锦赛男女排惨败千万别失去信心
火箭不该处罚姚明明星应向他学习
多哈亚运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体育人才新体制探索“学训合一”可行可赞
中国女排要想明年发威冬训很关键
大力推广全民健身实现奥林匹克化健康人生
国际体育组织是“人治”组织还是“法制”
不是产原料的国家就是兴奋剂生产国
让奥林匹克纯粹一点拒绝过度政治化
前言
2008到了,中体产业的股票又涨了,而魏纪中老先生排球运动员出身的身体似乎也总像中体产业的股票那样,坚挺而笔直。我是不敢为魏老的书撰序的,但魏老的谦逊和对学生的厚爱又让我斗胆下笔。听过魏老演讲的人都知道魏老演讲从不看稿,也可随时被打断接受提问,但演讲的内容始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极强的超前意识。魏老丰富的经历让人称奇,在中国的体育战线乃至奥运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而珍贵的:涉及从竞技体育、体育外交、国际体育机构管理、超大型体育赛事运作到中国大型体育产业集团管理等多个领域。更令人称道的是,魏老还是一位中国体育界难得的体育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在中国体育市场日渐成熟的背景下,品味到拥有如此深厚的国际背景和视野,但又深深扎根在中国这片特色土壤下的精品观点,实属荣幸。
魏老是一位政府官员,他的“奥运经济”总是首先具备良好的社会价值和公众效应。对奥运和体育的思索也永远蕴含着一个前辈的前瞻和历史感。无论是两次竭尽全力为北京申办奥运会,还是作为亚奥官员支持广州成为亚运会城市,或是作为国际排联领导支持宁波成为女排主场,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体育产业的社会价值都是他首先要考虑的。
魏老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因此他的“奥运经济”一直致力于为以中体产业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体育商业机构搭建最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让中体产业的股民们有很好的分红。无论是奥林匹克花园的运作,还是中体产业管辖下的文化体育产业的运作,都表现着中国一个本土企业家在文化体育产业上的创新思路和经营特征。这为我们本土的体育产业企业提供了无穷的经验。
魏老是国际体育机构的高级管理者,因此其“奥运经济”必须考虑赛事和组织的责任安全、平衡,保证竞技体育能够更加好看,拥有更多的观众,能够更好地推广竞技体育。无论是亚运会、排球联合会,还是跆拳道联合会,这都是他首要考虑的任务。他还要不断地保护这些赛事机构的知识产权,同时让这些赛事机构拥有越来越高的商业价值。魏老对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和模式有着非常独特和有效的见解与观点。这些见解和观点保证了赛事机构能够长久安全地运作,让整个商业生态环境非常协调。
魏老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的特别顾问,他要告诉奥运赞助商如何把奥运赞助的效益最大化、如何运用得更有效率、如何更为有效地使用知识产权。然而魏老又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开创者,所以他又要告诉中国更多的企业如何在不违反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同时,为中国的体育事业、体育商业环境和奥运经济做出贡献。他要告知奥运赞助商该怎么做,因为他是奥组委的人;但是他更要告诉不是奥运赞助商的企业该怎么做,因为他非常清楚中国体育事业和奥运事业的发展有赖于每一个企业,有赖于市场的大环境。
魏老是博士生导师,他的“奥运经济”具有非常强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理,是经得起学生们和读者的质疑、推敲和揣摩的学术范本。
魏老是许多媒体的专栏作家,他的“奥运经济”语言通俗易懂,观点简明透彻、紧跟时代,切中当前的体育时事和关键事件,且生猛辛辣、人味三尺。
《我谈奥运经济》将是改变中国体育产业的一本书。2008年在奔波中国体育和北京奥运会的同时,魏老仍在坚持带博士生,并写出这些观点精湛的文章,实乃中国体育产业的幸事。
08奥运,魏老忙中一定记得偷闲!朱小明2007年12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我谈奥运经济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933151 《我谈奥运经济》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