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讲国学

朱自清讲国学

朱自清,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汇集了朱自清关于国学方面的经典论著,共分三辑:第一辑经典常谈;第二辑诗言志辨;第三辑国文漫谈。这些论著涉及到国学的方方面面,既有典集的介绍和评价,也有对其的学术研究,是当前学者和大学生关于学习国学、研究国学的必读经典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辑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第二辑诗言志辨

诗言志

一献诗陈志

二赋诗言志

三教诗明志

四作诗言志

比兴

一毛诗郑笺释兴

二兴义溯源

三赋比兴通释

四比兴论诗

诗教

一六艺之教

二著述引诗

三温柔敦厚

正变

一风雅正变

二诗体正变

第三辑国文漫谈

古文学的欣赏

论雅俗共赏

论逼真与如画

论“以文为诗”

再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陶诗的深度

什么是宋诗的精华

王安石《明妃曲》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柳宗元《封建论》指导大概

前言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这部书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甚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其实甚么都只有一点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分别标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浑称“国学”,确是正办。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全篇的参考资料,开列在各篇后面;局部的,随处分别注明。也有袭用成说而没有注出的,那是为了节省读者的注意力;一般的读物和考据的著作不同,是无需乎那样严格的。末了儿编撰者得谢谢杨振声先生,他鼓励编撰者写下这些篇常谈。还得谢谢雷海宗先生允许引用他还没有正式印行的《中国通史选读》讲义,陈梦家先生允许引用他的《中国文字学》稿本。还得谢谢董庶先生,他给我钞了全份清稿,让排印时不致有太多的错字。

朱自清

三十一年二月,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内容摘要:

  国学究竟是什么?是“四书五经”吗?是琴棋书画吗?是诗词歌赋吗?国学远远不止这些。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研究中国传统文明的一门学问。但是,国学并不仅仅是一门“术”,在其中蕴含着“道”,蕴含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积聚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文学家,他对儒家经典及中国古典文学也有十分深入的研究。《朱自清讲国学》精选了朱自清著作中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文章,带领我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学之美。  国学又可称国故,指中国学。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五四爱国运动的参与者,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并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其作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朱自清讲国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国学大师讲国学丛书
9787811270037
《朱自清讲国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343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朱自清讲国学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Z126 的主题关于 国学-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