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之存有

论人之存有

简良如,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先秦人论为研究范围,同时包括先秦主体论、人性论、两性论,以及对现实人群常态特性的归纳。相对于其他研究先秦人性论的著作,本书对“人”的观照更为全面;而与一般以归纳史料或诗文民俗材料为主的人物现象研究相较,本书之论述角度则偏重思想性,更意图展示人物现象的背后原理。而在选材上,之所以将儒学置于主要地位,则与儒学(包括五经及孔孟荀等儒家文献)在先秦、乃至中国传统中向来的显学地位有关;另一方面,先秦人性论述确实也唯有儒家自觉从事,包括孔、孟、荀或近世出土文献中的系列专论所达到的理论高度,都较其他诸子、策士的片段见解更为可观。最后,本书对主体论、人性论等各方面的分析,均已是针对其中至突出之典型为论,这包括在理论上至为完整、深入,或在对「人」的理念上具备启示性、足以反映文明独特精神者。其目的在借选材之典型性,将人之存有向度(对人自身而言之真实向度)展示出来,以作为对先秦人道观的说明。

作者介绍:

简良如,台湾清华太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台湾大学中圈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先秦经学与子学思想、先秦迄六朝文论。着有《交心雕龙之作为思想体系》、《诗经论稿·卷一》、《文心雕龙研究—个体智术之人文图象》及其它思想研究论文。

书籍目录:

导言

一理所当然的早期想象

二天与人

三人,或人作为主体

四人存有向度之移动

人性

一论人性论之目的与基础

二论善与不善之因

三论人性之独立

四论人性主体

五论人性之现实实践

六论人性与人性之道

(一)人性之性质,及总论人情时“性善”之意思

(二)心,与四端之心之意义

(三)道与德

导言

一理所当然的早期想象

二天与人

三人,或人作为主体

四人存有向度之移动

人性

一论人性论之目的与基础

二论善与不善之因

三论人性之独立

四论人性主体

五论人性之现实实践

六论人性与人性之道

(一)人性之性质,及总论人情时“性善”之意思

(二)心,与四端之心之意义

(三)道与德

诗性

一抒情传统论述作者论商榷

二情感主体的成立

三诗性主体的成立

民性

一民性,及民性之善

(一)论民之知见,民之好恶

(二)论民之于他人,民之于自己

(三)论民与物之一体

二现实中民之淳朴与生命力

(一)论民作为现实中不变之本真

(二)论民与上位者之界线

(三)论民与现实之交接

三现实中民之扭曲与困境

(一)论民在现实中之无理性

(二)论民在现实中的感性原理

(三)论自我之意义

(四)论上位者对民之责任

天性

一论天性差异

(一)天性使然之倾向

(二)天赋之生命模态

(三)不同天性者之安身立命

(四)主体之唯二形态

(五)主体于共体中之职志

(六)主体于人伦中之职志

二论相异者面对面之道

(一)两性关系分析

(二)心作为关系之最后真实

三论天性于人之意义

内容摘要:

《论人之存有:先秦·儒学·人论》以“人之存有”为题,《论人之存有:先秦·儒学·人论》以先秦儒学对人类真实向度的讨论为论述标的,内容包括主体论、人性论、两性论,以及对现实人群常态特性、情感反应原理的归纳。《论人之存有:先秦·儒学·人论》首度超出一般思想史以文献先后为分析主轴的做法,更就文献各自专对的论述层面加以厘定,不仅为文献价值做出更客观之确认,也使先秦儒学人论的完整性得以呈现。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论人之存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39400
如需购买下载《论人之存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71 × 1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论人之存有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05 的主题关于 儒学-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