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注法研究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注法研究

刘齐文, 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4.0

书籍简介:

将古典作品翻译成现代日语,采用异化加注释策略能彰显民族文化,表明文化身份。异化加注释策略在日语文本中转化为:“汉字 注假名 注”,我们称之为“译注法”文化翻译策略。翻译时,以直译为主,但并不字当句对地硬译和死译,而是采用添加词语、释义等多种补偿方式将原语的语言含义表达准确;做注时,译者根据读者的可接受性、可理解性,想读者所想,对因异质语言文化差异而难以理解或易产生误解的历史文化语词用多种形式的注释加以阐释,繁简得当。

作者介绍:

刘齐文,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1968年生,重庆市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专业领域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1项,译作培B。曾于2003年   受国家外专局委派在日本国拓殖大学、2007年受教育部委派赴日语国际中心(日本国琦玉县北浦和)、2008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委派赴日本国国立广岛大学等大学和机构进行过学习和研究。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价值及意义

1.1.1 为什么要研究《三国演义》日译本

1.1.2 四种日译本体例介绍

1.1.3 四位译者的翻译态度

1.1.4 中文底本及选择四种日译本的学术依据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理论基础

1.3.1 音读和训读

1.3.2 汉文训读法

1.3.3 汉字注假名(振I)饭名)

1.3.4 江户时期的翻译观

1.3.5 明治时期的翻译观

1.4 章节安排

第2章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中日文化翻译研究现状

2.1 中国译界文化翻译研究现状

2.2 日本译界文化翻译研究现状

2.2.1 战后日本文化身份的重构及翻译态度的转变

2.2.2 1970年代后的翻译观一以直译为主,兼顾读者的可接受性

2.2.3 21世纪日本的翻译观一以归化翻译为主,异化翻译为辅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译注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3.1 本文提出的译注法定义、适用范围及基本方法

3.1.1 译注法的定义

3.1.2 译注法适用范围及基本方法

3.2 译注法提出的理据

3.2.1 在汉字文化圈中,汉语词汇形同义不同

3.2.2 日本学界有汉字研究学术传统

3.2.3 中国典籍中对日本人名、地名、职官名均用汉字表记

3.3 注释法

3.3.1 注释的定义

3.3.2 注释的作用

3.4 注释法的先行研究

3.5 译注法的必要性

3.6 译注法的可能性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译注法在日译本中的表现形式

4.1 职官词汇翻译与译注法

4.2 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与译注法

4.3 典故、成语翻译与译注法

4.4 称呼语翻译与译注法

4.5 兵器名、战船名翻译与译注法

4.6 人名、地名翻译与译注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译注法在日译文本中的得失

5.1 译注法在日译本中的得益

5.1.1 保留了原语的文化信息

5.1.2 体现严谨的治学品性,有利于传递原著文化信息

5.2 未用译注法所产生的缺失

5.2.1 文化信息缺损

5.2.2 读者难以理解文本含义

5.2.3 易产生误解

5.3 多元语境下译注法在典籍作品日译中的文化意义

5.3.1 多元语境下文化翻译策略一异化策略加注释

5.3.2 多元语境下,译注法能传递原语文化信息

5.3.3 译注法能彰显民族文化,保留原语语言特色

5.3.4 兼顾目标读者,有利于中日文化交流

5.4 结语及今后的课题

5.4.1 结语

5.4.2 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书籍文库·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注法研究:以多种日译本为文本》主要关注古典作品《三国演义》中的职官、称呼语、人名地名、兵器战船等文化词汇在翻译成现代日本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问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注法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832168
如需购买下载《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注法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书籍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注法研究是中国书籍出版社于2012.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365.9 的主题关于 日语-翻译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