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8.0
周贻白是著名的中国戏曲史家、戏剧电影作家、戏剧理论家,一生致力于中国戏剧史的研究,他以七部中国戏剧史著述初步奠定了剧场观念下的戏剧史研究的新格局。他提出的“空场子”的戏剧审美论、“场上搬演”的戏剧本体论和“案头场上并重”的戏剧史论等思想,开启了有别于王国维引领的戏曲史研究的新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贻白对著名老伶工的调查与采访,对戏曲文物的考察与研究,对地方戏的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与探讨等等,都体现出周贻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本书稿主要以周贻白的戏剧理论思想为研究视角,通过具体深入的考析阐论,探究他的戏剧理论与王国维、吴梅、齐如山等戏剧史家的诸多关联性与差异性,在切入视角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新意。学界迄今尚无系统研究周贻白戏剧理论的专著,本书稿在戏剧理论以及戏剧史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可以从周贻白与不同戏剧史家理论思想的互渗影响中,明了戏曲舞台艺术与戏曲理论思潮的互动,为经典思想的现实化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路径,对于现今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合理的建议。
绪论
第一章 “空场子”的戏剧审美论
第一节 《中国剧场史》的首创之功
第二节 中国剧场的审美特征——“空场子”
第三节 中国剧场的审美规范——“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
第四节 随处作场——中国戏剧审美特征的现实基础
一 随处作场以演出的流走性为特征
二 随处作场是戏曲最一般的表演形式
三 随处作场是戏曲舞台尚“空”的现实基础
第二章 “场上搬演”的戏剧本体论
第一节 王国维、吴梅:戏曲文学本体论
第二节 齐如山:“有声皆歌,无动不舞”
第三节 周贻白:“非奏之场上不为功”
一 中国戏曲起源综合说
二 将地方戏研究纳入戏剧史
三 剧场观念贯穿其戏剧史著作
第三章 “案头场上并重”的戏剧史论
第一节 综合观照的戏剧史视野
第二节 穷其流变的戏剧史方法
一 戏剧元素的还原研究
二 戏剧本事的演变研究
三 戏剧声腔的流变研究
第四章 戏剧史中的戏剧观比较
第一节 文学与剧场:王国维与周贻白戏剧观比较
第二节 “物”与人:青木正儿与周贻白戏剧观比较
一 戏剧史观的本质差异:案头文学还是剧场艺术
二 物与人关系的理解差异:彼此隔阂还是相互推进
第五章 昆曲对地方戏的滋养
第一节 周贻白的昆曲新论
一 昆腔非魏良辅所独创
二 《浣纱记》开昆曲案头化之先河
三 昆曲为戏剧艺术的集大成者
第二节 花部与昆曲的关系
一 对昆曲剧本的直接征用
二 表演艺术上的直接承袭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第二节 对地方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视
第三节 对地方戏地域性特征的发掘
第四节 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结语
周贻白一生致力于中国戏剧史的研究,他以七部中国戏剧史著述初步奠定了剧场观念下的戏剧史研究的新格局。他提出的“空场子”戏剧审美论、“场上搬演”戏剧本体论和“案头场上并重”戏剧史论等思想,开启了有别于王国维引领的戏曲史研究的新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贻白对著名老伶工的调查与采访,对戏曲文物的考察与研究,对地方戏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与探讨等,体现出戏剧史家超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周贻白戏剧理论思想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55462 如需购买下载《周贻白戏剧理论思想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周贻白戏剧理论思想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80 的主题关于 周贻白-戏剧理论-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