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58.0
本书主要从唐前骚赋二体创作呈现的类型化特征及类型化理论,揭示唐前骚体与赋体各自的支配性文体特征、二体的文学与文化功能以及二体在《诗经》与唐诗两个诗歌高峰之间所起到的重要的文学创作的示范作用。
导论
一、“辞赋”概念内涵的演变与辞赋分类
二、唐前辞赋分体理论与操作层面的矛盾
(一) 内在情感功能角度的分体分类
(二) 外在体式上的分体分类
三、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骚、赋分体分类
(一) 唐前骚赋类型化的历时呈现与骚、赋二体支配性文体特征
(二) 唐前辞赋类型化与骚、赋二体文学及文化功能
(三) 唐前骚、赋二体类型化与文体演变
上编 唐前骚体
第一章 屈原骚体的文体特征
一、屈原骚体“兮”字表征作用及其限度
(一) 屈原骚体“兮”字形成原因
(二) 屈原骚体“兮”字的作用
(三) “兮”字的失落与唐前骚体句式
二、屈原骚体抒情特征:抒情主体情感的个性化与悲怨风格
(一) 从《离骚》《九章》看屈原骚体抒情主体个性化特征表现
(二) 从《九歌》看屈原骚体巫祭背景下的独特情思
(三) 屈原骚体抒情的悲怨风格及在文学创作中的示范作用
三、屈原骚体的外在体式结构
(一) 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
(二) 以抒情主体带动全篇展开的叙事结构
(三) 为抒情主体服务的骚体意象特征
四、屈原骚体“情境”特征论与唐前骚体类型化创作思维模式
(一) 屈原骚体“情境”特征与王昌龄的“三境说”
(二) “情境”特征与唐前骚体类型化创作思维模式
第二章 唐前骚体流变——拟骚、纪游与显志
一、唐前拟骚创作
(一) 情感主题的延续与改变
(二) 唐前拟骚作品的外在体式特征的沿袭与发展
(三) 唐前拟骚句式与节奏的沿袭及变化
二、唐前纪游类骚体创作
(一) 唐前纪游类骚体创作的情感主题及其演变
(二) 唐前纪游类骚体创作的外在体式特征
(三) 唐前纪游类骚体创作的句式特征及其演变
三、唐前显志类骚体创作
(一) 唐前显志类骚体创作的情感主题及其演变
(二) 唐前显志类骚体创作的外在体式特征
(三) 唐前显志类骚体句式特征及其演变
第三章 唐前骚体新变与骚赋互渗
一、唐前缘情感物类骚体创作
(一) 屈原《橘颂》在“缘情感物”类骚体创作中的文体意义
(二) 唐前缘情感物类骚体的情感主题及其演变
(三) 唐前缘情感物类骚体外在体式特征及其新变
(四) 唐前缘情感物类骚体句式及其新变
二、唐前情爱主题骚体创作
(一) 唐前神女—美女题材创作的情感主题与体式特征
(二) 唐前悼亡—自悼题材创作的情感主题与体式特征
(三) 唐前情爱题材骚体创作的句式特征及其新变
三、唐前表现生离与死别情感主题的骚体创作
(一) 唐前表现生离情感主题的骚体创作
(二) 唐前表现死别情感主题的骚体创作
(三) 唐前生离与死别情感主题创作的骚体特征及其新变
下编 唐前赋体
第四章 唐前赋体——小赋
一、唐前小赋创作的文体意识
二、唐前小赋创作的儒学背景与游宴应制氛围
(一) 荀子赋体与小赋创作的儒学背景及小赋体物言志赋体特征的确立
(二) 小赋创作的游宴应制氛围
三、唐前小赋体物言志的赋体特征及其演变
(一) 观物赋德与体物言志的小赋创作
(二) 游宴应制背景下的小赋创作:与儒家诗教的关合与疏离
(三) 唐前小赋的“物境”特征与诗赋合流
四、唐前小赋体式特征及演变
(一) 小赋问答形式的文体学意义及演变
(二) 唐前小赋句式特征及与诗骚句式的互渗
(三) 唐前小赋的诗化句式与散化特征:骈偶化与承转词的运用
第五章 唐前赋体——大赋
一、大赋讽谏文体功能的形成——宋玉至司马相如时的大赋创作
(一) 创作主体政治言说的文学性表现:宋玉托言讽谏的赋体特征的形成
(二) 汉初赋家对赋体政治言说文学性表达的认同与司马相如大赋讽谏主旨再认识
二、“丽以则”的赋论准则与以颂为讽的创作实践——扬雄赋论及大赋创作
(一) 扬雄“丽以则”赋论准则及批评的失误
(二) 扬雄四大赋:“以颂为讽”赋体创作的尴尬
(三) 扬雄赋论赋作思维模式与儒学诗教观
(四) 扬雄赋论及创作对后世的影响
三、大赋创作颂美主流的确立——班固赋论及大赋创作走向
(一) 东汉前期京都赋作创作时间与帝王的建都导向
(二) 云龙门对策颂述功德的政治导向与班固等人京都赋作主旨
(三) 扩大马窦之争的倾向与京都赋作政治背景的遮蔽
(四) 大赋颂美主流的延续与衰微
四、大赋体式特征及其演变
(一) 大赋主客问答与人物虚构的文学意义及其演变
(二) 铺采摘文的大赋体制与讽颂为旨归之间的张力
(三) 韵散结合及大赋句式的兼容与演变
第六章 唐前赋体特殊体类——对问、七体、连珠
一、对问、七体与连珠归入赋体的理由
二、对问
(一) 唐前对问体赋的情感主题
(二) 对问体赋对话的话语方式与话语意义
(三) 对问体比喻与铺陈表现手法及嫉时讽世的语体效果
三、七体
(一) 七体创作的历史语境与讽谏功能再认识
(二) 七体讽谏功能的认同及曹植、萧统等七体讽谏主旨
(三) 七体托言讽谏赋体特征及结构与句式特征
四、连珠
(一) 连珠:文士政治理念与人生哲理的话语表达方式
(二) 连珠“假象尽辞”的赋体特征
(三) 连珠“辞丽而言约”的语言特点与句式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突破了唐前辞赋以功能与体式进行分体研究的各自局限,以类型化作为唐前辞赋分体标准,是在研析唐前辞赋作品基础上的理论提升。这既符合唐前辞赋创作的实际,又已深入到文学文体的内在结构模式,是对文学文体更为深层的结构研究。
《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在对唐前辞赋结构类型的研析中,抓住辞赋创作在题材主题、体式结构、语体风格等方面呈现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了骚、赋二体各自的支配性文体特征,揭示了二体不同的创作思维和各异的文学与文化功能。唐前辞赋的内在特征及历史演变由此得到更为真实客观、更为明晰地呈现。
唐前骚、赋二体历时地呈现出类型化的特征,折射出唐前骚、赋创作主体太致相同的感知世界与认知自我的思维方式以及相似的生存状态与文化心理结构。从文学创作的层面上看,则反映出创作主体对相同文类的文学与文化动能的认同与实践。
本书不仅在辞赋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且对文体史、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在研析作品的基础上,从唐前辞赋类型化角度,揭示唐前骚、赋二体各自的支配性文体特征以及不同的文学与文化功能。作为一代之胜的楚骚汉赋,其类型化特征所呈现的两种文学表达范式,对此后的辞赋乃至诗歌的表达模式与创作思维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8090322 如需购买下载《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1.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赋-文学研究-中国-古代 的书籍。